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启武

作品数:47 被引量:639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0篇农业科学
  • 5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土壤
  • 11篇红豆杉
  • 10篇杉木
  • 10篇人工林
  • 8篇微生物
  • 8篇南方红豆杉
  • 6篇杉木人工林
  • 6篇肥料
  • 5篇幼苗
  • 5篇菌肥
  • 4篇幼苗生长
  • 4篇土壤质量
  • 4篇群落
  • 4篇紫杉
  • 4篇细菌肥料
  • 4篇苗生长
  • 3篇氮沉降
  • 3篇植物
  • 3篇土壤微生物
  • 3篇土壤性质

机构

  • 47篇中国林业科学...
  • 8篇安徽师范大学
  • 7篇安徽农业大学
  • 2篇四川省林业科...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西藏农牧学院
  • 1篇山东省林业科...
  • 1篇江苏省药用植...
  • 1篇九寨沟县林业...

作者

  • 47篇孙启武
  • 17篇焦如珍
  • 14篇杨承栋
  • 11篇厚凌宇
  • 8篇张小平
  • 8篇董玉红
  • 7篇田胜尼
  • 4篇卢立华
  • 4篇邵国栋
  • 4篇艾娟娟
  • 3篇于少帅
  • 3篇刘彩霞
  • 3篇柏培磊
  • 2篇崔旭东
  • 2篇周新华
  • 2篇刘蕾
  • 2篇傅德贤
  • 2篇陈立新
  • 2篇刘跃军
  • 2篇罗建勋

传媒

  • 8篇林业科学
  • 5篇林业科学研究
  • 4篇植物资源与环...
  • 3篇土壤学报
  • 2篇世界林业研究
  • 2篇林业科技通讯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四川林业科技
  • 2篇中南林业科技...
  • 2篇浙江农林大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中国林副特产
  • 1篇微生物学报
  • 1篇生物学杂志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年份

  • 2篇2025
  • 4篇2024
  • 1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8
  • 1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5篇2003
  • 2篇2002
  • 1篇1999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细菌肥料菌株对无效磷的转化利用被引量:19
2005年
Microorganism impacts greatly on the translation and the availability of phosphorus in the soil. Inoculating the medium with Ca3 (PO4)2 and lecithin as the only P source respectively with the strains of bacterial fertilizer in our laboratory, 9 strains of phosphorus-dissolving bacteria were selected. The contents of available phosphorus increased from 33.082 mg\5kg\+\{-1\} to 344.820 mg\5kg\+\{-1\} in the medium with Ca3(PO4)2 and increased from 0.870 mg\5kg\+\{-1\} to 43.123 mg\5kg\+\{-1\} in the medium with lecithin. The pH of all cultures of the medium with Ca3(PO4)2 were lower than that of CK. While in cultures of the medium with lecithin, the pH values of 7 strain cultures were lower than that of CK and the other 2 strains were higher. The pH varied in 5.0~7.5.
焦如珍杨承栋孙启武
关键词:细菌肥料无机磷有机磷磷细菌有效磷
大青山一二代马尾松土壤性质变化与地力衰退关系的研究被引量:58
2003年
研究了相似立地条件下 ,一二代马尾松人工林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生物化学活性、土壤微生物区系变化趋势及其与林木生长的关系。结果表明 :马尾松生长能改良土壤物理性质 ,特别是对0~ 2 0cm土层改良效果较为明显。连栽马尾松生长至中龄林阶段 ,土壤有机养分略有提高 ,但土壤速效养分N、P以及代换性Ca2 +和Mg2 +含量则明显下降 ;多酚氧化酶、脲酶和蛋白酶活性下降 ,而 0~ 40cm土壤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升高。土壤中细菌、放线菌、真菌和固氮菌在二代马尾松土壤中的数量明显少于一代马尾松。该研究结果 ,将为马尾松人工林的合理经营提供科学的数据和依据。
杨承栋孙启武焦如珍卢立华
关键词:马尾松土壤性质地力衰退
历山典型植被土壤碳代谢指纹特征与差异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研究不同海拔典型森林土壤中土壤微生物碳代谢特征与差异。【方法】在山西省历山选取了7种典型植物群落,即亚高山草甸(C1),华山松纯林(C2),红桦、榆树、五角枫、辽东栎阔叶混交林(C3),榆树、核桃楸、青皮椴、辽东栎阔叶混交林(C4),白桦、青皮椴、核桃楸、华北落叶松、油松针阔混交林(C5),白皮松、油松针叶混交林(C6)、油松纯林(C7)作为实验样地。采用BIOLOG技术,研究其碳代谢指纹的特征与差异。【结果】结果表明:反映微生物活性的平均颜色变化率(average well color development,AWCD)的大小顺序为C5> C1> C4> C3> C6> C7> C2,且相互之间差异显著(P <0.05),即白桦、青皮椴、核桃楸、华北落叶松、油松针阔混交林土壤中微生物群落利用碳源的能力最强,华山松纯林最低;土壤微生物代谢多样性指数同样反映这一规律。【结论】1)各植被类型下土壤微生物群落对各碳源的利用的主成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微生物代谢碳源程度各异。2)综合31种碳源的利用,碳水化合利用率最高,其次依次为氨基酸、羧酸类、多聚类、酚酸类,胺类碳源的利用率最小。3)土壤微生物代谢多样性与海拔梯度并无规律性关系,而与地上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密切相关。
张勇强李智超厚凌宇宋立国孙启武
关键词:土壤典型植被海拔
江西九龙山铁尾矿区3种树木对土壤重金属质量分数及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探究种植湿地松、杉木、桤木对江西九龙山铁尾矿区土壤重金属质量分数及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为该矿区及相似立地区域植被恢复提供可靠的科学数据和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微波消解法处理湿地松、杉木、桤木的根际、非根际土壤样品和根、茎、叶样品,通过ICP、AAS测定样品重金属质量分数,依据测定结果计算3种树木的生物富集和转移系数,分析其对不同重金属的富集和转移能力。应用宏基因组学测序分析3种树木根际、非根际土壤样品,探究各树种对应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组成。【结果】1)3种树木对Hg、Cu、Pb、Zn的生物转移系数(BTF)均大于1,对Cr的BTF小于1,表明其对Hg、Cu、Pb、Zn的转移能力强,对Cr的转移能力弱。杉木的BTF(As)大于1,表明杉木对As的转移能力强。2)杉木对Hg、Pb的生物富集系数(BCF)均大于1,表明杉木对Hg、Pb的富集能力强。相较于其他重金属,湿地松对Hg、Pb的生物富集系数最高,桤木对Zn的生物富集系数最高,表明湿地松对Hg、Pb的富集能力强,桤木对Zn的富集能力强。3)在门水平上,对照组(J1)中酸杆菌门相对丰度最高(45.55%),其次为变形菌门(12.11%)。在湿地松根际土壤(J2)和非根际土壤(J3)、杉木根际土壤(J4)、桤木根际土壤(J5)和非根际土壤(J6)中变形菌门相对丰度最高(22.72%~44.56%),其次为酸杆菌门(13.49%~16.56%)。在属水平上,对照组优势属为短根瘤菌属和纤线杆菌属,J2、J3、J4、J5、J6中相对丰度占比最高的优势属为短根瘤菌属和鞘氨醇单胞菌属。【结论】1)根据3种树木对重金属的转移和富集能力评估结果,杉木、湿地松可作为Hg、Pb修复的先锋树种,桤木可作为Zn的修复树种与其间作。2)基于门、属2分类等级水平的分析,3种树木根际、非根际土壤中优势微生物群落均为变形菌门,3种树木种植均促进土壤中变形菌门微生物相对丰度增加,�
王文正宋立国王钱刘相荣孙启武厚凌宇
关键词:宏基因组学铁尾矿重金属污染
昆嵛山不同林分类型土壤质量状况及评价被引量:26
2018年
目的]探究昆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4种不同林分类型(日本落叶松林、蒙古栎-日本落叶松混交林、赤松林、杉木林下土壤质量状况。[方法]采用野外调查结合室内分析的方法,对不同林分下土壤剖面各层次土壤理化及生物学性质进行测定分析,运用土壤质量综合指数法结合主成分分析对不同林分土壤质量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结果]随土层深度的加深,不同林分土壤密度随之增加,总孔隙度随之显著降低(P<0.05);日本落叶松林、赤松林土壤毛管孔隙度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显著减小,蒙古栎-日本落叶松混交林、杉木林反之;不同林分土壤p H值均介于4.135.07之间,为酸性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速效钾含量总体上均呈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的趋势,呈现出土壤养分的表聚性特征;4种林分各土层全钾含量总体上无显著差异(P<0.05),日本落叶松林2040 cm、4060 cm层土壤全钾含量(2.22 g·kg^(-1)和2.34 g·kg^(-1))显著高于其他林分;除杉木林外,其他林分各土层有效磷含量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加;除土壤蔗糖酶外,其余3种土壤酶活性在不同林分中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4种林分土壤质量综合指数大小排序为:日本落叶松林(0.792)>蒙古栎-日本落叶松混交林(0.639)>杉木林(0.353)>赤松林(0.267)。[结论]不同林分对土壤剖面各层次理化性质影响显著,不同林分类型土壤质量状况各异,其中日本落叶松林土壤质量最好,赤松林土壤质量最次。
邵国栋艾娟娟孙启武董玉峰李建伟
关键词:森林土壤土壤剖面林分类型土壤质量
四川野生红豆杉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被引量:9
2003年
在分析四川野生红豆杉的资源量、分布和利用现状的基础上 ,探讨现有野生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途径。
罗建勋孙启武黄晓江
关键词:可持续利用
防治山杏重茬育苗难以成活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治山杏重茬育苗难以成活的方法,采用山杏种子与白柠条种子呈行状间隔播种,第一年,在苗床上播一行山杏种子、再播一行白柠条种子,如此循环重复,形成山杏与白柠条行状混交育苗的苗圃;到第二年春季挖起山杏和白柠条幼...
杨承栋崔旭东傅德贤刘跃军周爱君焦如珍孙启武董玉红
南方红豆杉叶浸提液对小麦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影响被引量:3
2012年
采用滤纸培养皿法研究了南方红豆杉叶浸提液对小麦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红豆杉叶浸提液对小麦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存在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低浓度的南方红豆杉浸提液促进小麦种子的萌发,高浓度浸提液抑制小麦种子的萌发。当浸提液浓度为6g/mL时,小麦种子的萌发率达到最高。南方红豆杉叶浸提液对小麦幼苗根系生长产生显著抑制作用。随着浸提液浓度的升高,小麦须根的长度逐渐下降,但不定根的数目逐渐增加。当浸提液的浓度为10g/mL时,根长抑制率达到42.48%。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南方红豆杉叶浸提液对小麦的根生长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对小麦幼苗的茎生长、根的生物量和茎的生物量均表现为低浓度的浸提液促进茎的生长和生物量的增加,高浓度浸提液则抑制茎的生长和生物量增加。研究结果表明,南方红豆杉浸提液表现低浓度时促进种子的萌发、须根数目的增加、茎的生物及生物量的增加,高浓度时则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而对根长的生长表现为显著的抑制作用。
田胜尼孙启武王文娣
关键词:南方红豆杉小麦种子萌发幼苗生长
杉木幼龄林叶片营养元素含量与林木生长的相关性被引量:13
2002年
本文重点论述丘陵立地条件下 ,1、2代杉木幼龄林高生长、当年高生长、胸径生长与叶片中营养元素N、P、K、Ca、Mg、Cu、Mn、Zn、Fe含量的相关关系 ,进而从林木营养这个角度 ,为提高林木产量、防治地力衰退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 :2代杉木幼龄林生长与N、P、Mg、Cu、Mn、Fe含量呈密切的正相关。 1代杉木幼龄林生长虽与P、Mg、Cu、Mn、Fe含量呈正相关 ,但复相关系数数值偏低。也就是说土壤养分含量尚没有明显影响
杨承栋焦如珍孙启武夏良放Janet Dutch
关键词:幼龄林叶片营养元素含量林木生长相关系数杉木
杉木林土壤微生物区系对短期模拟氮沉降的响应被引量:15
2015年
通过模拟氮沉降试验(设置2种氮形态5种施氮水平(N0、N1、N2、N3、N4分别代表0、20、40、60、80 kg·hm-2·a-1,共10个处理)研究杉木林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变化。结果表明:沉降第1年,高氮处理对微生物数量的影响较显著,氮处理时微生物数量的变化波动较大;沉降1年后,各处理的变化规律稳定,波动较小。12月份各处理间微生物数量和细菌数量变化幅度较小、氮处理对其影响不显著,故不宜在12月采集土样。氮沉降量影响微生物总量,总体而言低氮处理促进微生物生长,最高氮处理抑制微生物生长,NH4+-N2或N3和NO3--N3处理微生物总量最多。不同微生物类群对氮沉降形态和沉降量的响应不同,土壤细菌的变化规律和微生物数量的变化规律一致,低氮处理时,硝态氮处理对细菌数量生长的影响大于铵态氮处理,2种形态氮的N2或N3处理细菌数量最大。铵态氮比硝态氮更易影响真菌的生长,且NH4+-N1和NO3--N3处理真菌数量最多。不同氮沉降形态对放线菌数量影响显著,沉降1年后高氮沉降量对放线菌生长略有促进作用。
刘彩霞焦如珍董玉红孙启武李峰卿周新华
关键词:杉木氮沉降铵态氮硝态氮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