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兆慈
- 作品数:110 被引量:431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机械与储运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科技风险创新基金中国石油科技创新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 脉管式气波制冷的实验研究
- 简介了同时利用压力能制冷的气波制冷与脉管制冷的原理,并对影响其效率的因素进行分析,并进行了管长、转速、充排比等对其效率影响的实验研究,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最后对脉管制冷与气波制冷的耦合进行了探讨。
- 徐烈熊炜孙恒赵兰萍李兆慈郭文
- 关键词:气波制冷脉管制冷制冷效率
- 文献传递
- 脉管式气波制冷的实验研究
- 了同时利用压力能制冷的气波制冷与脉管制冷的原理,并对影响其效率的因素进行分析,并进行了管长、转速充排比等对其效率影响的实验研究,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最后对脉管制冷与气波制冷的耗合进行了探讨。
- 徐烈熊炜孙恒赵兰萍李兆慈郭文
- 关键词:气波制冷脉管制冷制冷效率
- LNG接收站虚拟仿真创新实验平台建设
- 2023年
- 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因其低温高压、介质易燃易爆,令现场教学培训困难。因此,该文提出基于典型站场工艺搭建虚拟仿真系统。首先,进行真实场景还原、流程操作模拟、设备拆装等,满足学生基本实践需求。其次,利用Aspen HYSYS软件建立站场运行的动态模拟引擎,将工艺操作控制响应的动态模拟结果同步显示,引导学生将知识与工程实践操作结合。最后,开发了多种冷能回收利用模块,预留接口,培养学生根据需求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思维和能力。
- 阎凤元荣广新孙恒李兆慈
- 关键词:LNG接收站交互操作冷能利用
- 一种天然气处理装置
- 本实用新型涉及天然气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天然气精馏脱碳液化处理装置,该装置包括脱碳系统和液化系统,所述脱碳系统与所述液化系统连接,还包括制冷系统,所述脱碳系统与所述液化系统分别与所述制冷系统连接,所述脱碳系统包括:...
- 李兆慈丁杨张国飞
- 文献传递
- 低温液体送入热管道后的升压过程
- 了低温液体输入热管道后升压过程,并对输送过程中的临界质量流进行了计算,结合有关文献的实验数据,给出输送过程中的压力计算公式。并提出了减少压力最大值的方法,对于低温液体输送参数的确定、管道的设计提供参考。
- 徐烈李兆慈赵兰萍孙恒
- 低温容器无损贮存中的最佳充满率
- 分析了充满率对升压速率的影响,给出了不同充满率下贮存压力与容器单位容积受热量的关系图和不同充满卑下无损贮存压力与时间的关系图,提出了最佳充满率的概念。另外,还分析了不同充满率下液体中温度分层的情况,并提出了减少这种分层的...
- 徐烈赵兰萍李兆慈孙恒
- 文献传递
- 用分形理论研究低温条件下Al-Al界面间的接触导热现象被引量:4
- 2000年
- 界面形貌是固体界面间接触导热的最主要影响因素 ,传统的形貌表征参数与仪器的分辨率和取样长度密切相关 ,因而基于这些参数的常规接触导热模型显然是尺度相关的。分形网络模型利用粗糙表面处处连续却不可微的分形特征 ,采用与尺度无关的分形参数 ,揭示了接触导热的本质 ,为准确预测接触热导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实验测定了粗糙表面的分形参数和低温条件下 Al50 52 - Al50 52界面间的接触热导 ,将接触热导的实验值与分形网络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了比较 ,并就接触热导与压力、分形参数和温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指出分形网络模型的预测精度与分形参数相关联。
- 赵兰萍徐烈李兆慈孙恒
- 关键词:网络模型分形铝材界面形貌
- 全容式LNG储罐传热分析与数值计算
- LNG储罐储存介质与环境温度存在较大温差,保冷和罐体结构复杂.本文以全容式LNG储罐为例,分析了储罐各部分的传热计算方法,建立了储罐罐体的二维和三维稳态温度场数值计算模型,计算得到罐壁、罐底及各连接部位的温度场分布图,并...
- 李兆慈郭保玲赵多
- 关键词:液化天然气传热特性
- 文献传递
- 我国LNG储运设备的发展状况被引量:9
- 2005年
- 随着国内液化天然气(LNG)工厂的相继投产及沿海LNG接收终端的建设,我国LNG工业进入了迅速发展的时期。在LNG工业链中,LNG储运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在系统阐述目前国内LNG储运设备发展状况及技术水平的基础上,指出各类LNG储运设备的设计中应注意的关键问题,以及我国LNG储运设备发展中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李兆慈
- 关键词:液化天然气有效导热系数槽车
- 反复加载情况下低温固体界面间接触导热的研究被引量:7
- 2000年
- 文中从固体界面间接触热阻形成机理出发,提出了一种强化接触导热的方法,给出了低温真空环境下,两种金属界面间在反复加载情况下的接触热阻值,对卸载过程接触热导率大于同次加载过程接触热导的实验现象产生机理进行了分析。
- 赵兰萍徐烈李兆慈孙恒
- 关键词:接触热阻接触导热散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