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恒
- 作品数:134 被引量:418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化学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 低温粘接技术的应用及热应力分析被引量:7
- 2004年
- 介绍了低温粘接技术在 SQU ID无磁杜瓦及其它领域中的应用。热应力分析是粘接技术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
- 朱鸿梅徐烈孙恒肖尤明
- 关键词:粘接热应力磁场测量仪器SQUID
- 以烃类混合物为工质回收液化天然气冷能发电的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烃类混合物为工质回收液化天然气冷能发电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使混合工质与经过升压的液化天然气进入换热器进行换热;经过换热的混合工质进行升压,然后回到换热器进行再次换热,再次换热之后的混合工质进入透平...
- 孙恒舒丹刘丰李青翠
- 文献传递
- 基于LNG冷能的CO_(2)液化提纯及发电工艺设计与优化
- 2025年
- 目的为了生产可直接用于工业制造及食品加工的高纯度CO_(2),提出了一种利用LNG冷能液化提纯CO_(2)及发电的新工艺。方法使用HYSYS软件对不同循环工质及不同的运行参数进行模拟,分析了循环工质对CO_(2)液化量和朗肯循环发电功率的影响,并以产品能耗为标准,对精馏塔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当两级循环工质为纯工质时,丙烯+乙烯的组分搭配液化量和发电功率最大,分别为377900 kg/h,2284 kW;当循环工质为混合物时,该工艺液化量和发电功率明显高于纯工质的情况,且在第一级循环中混合工质乙烷与丙烯物质的量比为9.0∶1.0、第二级循环中混合工质甲烷、乙烯与丙烯物质的量比为2.0∶6.0∶2.0的情况下,液化量和发电功率最大,分别为386200 kg/h,3042 kW;合适的精馏塔塔板数为30块,进料位置为第10块塔板处,回流比为0.6。结论经与单级朗肯循环等其他工艺相比,双级朗肯循环工艺的CO_(2)液化率及?效率高,同时可将LNG冷能转换为电能并生产高纯度的液态CO_(2)产品,用于LNG接收站冷能利用模块。
- 龚文政王飞王荧光梁勇孙恒孙恒王妍静史博会
- 关键词:LNG冷能利用朗肯循环
- 禁忌搜索算法在优化MFC液化流程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21年
- 使用HYSYS软件对混合制冷剂级联式(MFC)液化工艺进行模拟分析,利用MATLAB与HYSYS的双向连接实现对MFC的优化。选取各循环混合制冷剂组分、高低压制冷压力等22个优化变量,以比功耗为目标函数,利用禁忌搜索算法对MFC进行全局优化。禁忌搜索算法与传统的优化算法相比,具有较强的"爬山"能力并可以获得更好的全局最优解概率,目前已应用于多个领域,其最主要的优点是可以通过较少的模拟运行次数获得更好的解决方案。此外,通过更改算法步长,可以改进初始搜索模式,从而减少优化时间。选用该算法优化混合制冷剂级联式液化流程,优化后可将流程的比功耗降低为5.04 kWh/kmol。
- 那凤祎孙恒南星王超
- 关键词:禁忌搜索算法
- 一种理想甲烷化模式燃油内燃机被引量:2
- 2004年
- 本文详细分析了理想甲烷化模式水、油混烧内燃机的工作过程的燃烧机理,给出了该内燃机工作过程中水、油之比的理想甲烷化燃烧模数。对于四冲程内燃机,在水和油燃料供给系统中采用两套相互独立的喷射系统,喷水系统开始喷水的时刻整定在内燃机吸气冲程结束的瞬间,喷水持续角控制在30°以内,有利提高内燃机的效率,且整个喷水系统的压力较低,喷水系统的可靠性较高,减少了人们探索水、油混烧的盲目性。
- 肖尤明徐烈邓东泉孙恒张洁
- 关键词:内燃机四冲程内燃机
- 一种结合氮膨胀制冷的管道气差压制冷液化装置及工艺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结合氮膨胀制冷的管道气差压制冷液化装置,包括第一净化单元,第一净化单元通过天然气进气管道依次连接第一净化单元、第一冷箱、第一天然气膨胀机,第一天然气膨胀机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第一冷箱和天然气增压压缩机,天然气...
- 阎凤元孙恒王鹏丁贺徐世龙
- 文献传递
- 一种无内筒的混气筒和混气装置以及天然气掺氢的混气方法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内筒的混气筒和混气装置以及天然气掺氢的混气方法。该混气筒为圆柱形的筒体;所述筒体的一端设有混气出口,另一端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气体入口、至少两个第二气体入口;所述筒体的内壁上设有若干列导流片;每一列导流片在...
- 左丽丽孙恒苏怀董绍华荣广新高小雨
- 基于PSO算法的双混合制冷剂氢液化流程优化被引量:4
- 2021年
- 液氢是实现氢能大规模储运的重要方式,氢气液化能耗高、效率低,是近几年研究的热点。对一种采用双混合制冷剂的氢液化工艺,在考虑正-仲氢转化的基础上进行HYSYS模拟计算。借助MATLAB,使用粒子群算法对液化流程关键操作变量进行全局优化,优化后比能耗为6.981 kW·h/kgLH_(2),[火用]效率为28.32%,较初始流程分别降低13.14%和提高15.17%,性能明显优于在运行的氢液化系统。基于优化结果对工艺进行换热性能分析和主要设备的[火用]分析,提出进一步改进工艺的建议。
- 王超孙恒耿金亮荣广新任若轩
- 关键词:换热分析[火用]分析
- 一种以烃类混合物为工质回收液化天然气冷能发电的系统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以烃类混合物为工质回收液化天然气冷能发电的系统。该以烃类混合物为工质回收液化天然气冷能发电的系统包括:第一换热器、混合工质泵、液化天然气泵、透平膨胀机、发电机、天然气输入管道、天然气输出管道;其中:第一...
- 孙恒舒丹刘丰李青翠
- 文献传递
- 混合胺法深度脱碳的工艺参数模拟优化被引量:6
- 2010年
- 采用K-E模型对混合胺法深度脱碳的工艺流程进行了模拟,并以净化效果和塔顶排放气体的损耗为约束条件,以再沸器的加热功率为目标函数,在给定吸收塔和再生塔基本参数条件下,对回流比、再沸比及胺液配比进行了优化。因为加热功率最小点处于极限酸气负荷附近,此时再减少胺液循环量会使加热功率急剧增加,因而设计时应留有足够余量,但可以此作为胺液配比优化的依据,根据模拟结果,在DEA含量为10%~13%(质量分数)时净化效果最佳。
- 孙恒舒丹马文华李兆慈
- 关键词:脱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