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骊

作品数:25 被引量:34H指数:4
供职机构: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农业科学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2篇天文地球
  • 10篇水利工程
  • 5篇农业科学
  • 2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8篇地下水
  • 4篇水资源
  • 3篇地下水位
  • 3篇地下水资源
  • 3篇水土
  • 3篇水土保持
  • 3篇太湖
  • 3篇年际
  • 3篇降落漏斗
  • 2篇地面沉降
  • 2篇地下水降落漏...
  • 2篇沿江
  • 2篇水位
  • 2篇土壤
  • 2篇气候
  • 2篇气候突变
  • 2篇情势分析
  • 2篇中心区
  • 2篇无锡段
  • 2篇小流域

机构

  • 25篇江苏省水文水...
  • 2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河海大学
  • 1篇浙江同济科技...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25篇朱骊
  • 7篇秦建国
  • 6篇任小龙
  • 5篇吴朝明
  • 5篇陈娟
  • 4篇姚华
  • 2篇胡海波
  • 2篇乐峰
  • 2篇徐兴
  • 2篇程建敏
  • 1篇方瑞
  • 1篇朱玲
  • 1篇张泉荣
  • 1篇洪国喜
  • 1篇管凯
  • 1篇朱友聪

传媒

  • 5篇江苏水利
  • 2篇水文
  • 2篇人民长江
  • 2篇地下水
  • 1篇中国农村水利...
  • 1篇测绘通报
  • 1篇治淮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水资源保护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 1篇亚热带水土保...
  • 1篇中国水运(下...
  • 1篇森林与环境学...
  • 1篇华东七省(市...

年份

  • 3篇2024
  • 6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GF-1多光谱影像的河道碍洪物遥感AI识别模型
2024年
河道碍洪物是洪涝灾害的重要影响因素,对其进行高效精准监管需引起高度重视。传统的人工巡查难以满足高效精准的应用需求,因此结合人工智能(AI)的遥感技术应用是必经之路。然而诸多的AI模型在遥感应用中的表现尚不清晰,亟待深入探讨。本文以广西大藤峡库区为例,研究河道碍洪物遥感AI识别模型构建方法。基于GF-1遥感影像,构建碍洪物训练样本集,以ResNet101为核心网络,采用当前主流的6种语义分割模型,包括PSPNet、PAN、MANet、FPN、DeepLabV3+和UNet++,进行碍洪物识别模型训练,进而评估其精度和效率。结果表明:①利用ResNet101作为骨干网络的深度学习模型,在河道碍洪物识别中表现优异,所有模型的F1得分均大于0.70,交并比(IoU)均大于0.58。其中,结合洞卷积和全局池化技术的DeepLabV3+模型的F1得分为0.82,IoU为0.72,体现了其在捕捉上下文信息和微观特征方面的显著优势。②PSPNet在参数量较低的情况下表现出较高的处理效率和精度,每批次能处理8个样本,帧率高达10.49。综上,DeepLabV3+在精确识别和轮廓描绘方面的表现尤为突出,而PSPNet在大规模数据处理上显示出巨大潜力。研究结果可为AI遥感模型构建提供参考,并为河道安全监管提供技术支撑。
顾祝军刘斌朱骊丘仕能任小龙吴家晟肖斌廖广慧姚露露
关键词:多光谱
城市水利工程对京杭大运河无锡段水位影响分析被引量:9
2014年
根据京杭大运河无锡段历年河流水位与降水量的关联,结合城市水利工程,分析了京杭大运河无锡段水位变化规律。重点研究了2003年前后水位变化的形成机制,推求出水利工程和气候条件下水位的变化特点,总结了城市水利工程对京杭大运河流向产生的影响。为本地区研究城市水利工程影响下河流水位变化情况及防汛应用提供了数据支持。
朱骊乐峰张建平贾小网秦建国
关键词:水利工程水位降水量
惠山区深层地下水水位开采量演变情势分析
2014年
自2000年8月江苏省在苏锡常地区禁采地下水以来,第Ⅱ承压地下水水位逐步回升。惠山区地处第Ⅱ承压地下水漏斗中心区,洛社镇为漏斗区最深处。选取惠山区2000~2013年开采量及水位资料系列,分析漏斗中心区水位时空变化规律,提出在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影响下地下水位演变趋势,为研究地下水超采后,如何保护地下水资源回复提供参考和科学依据。
朱骊祁旭东钱冠群
关键词:地下水资源地下水位降落漏斗
苏南山丘区典型实验小流域产汇流研究
2024年
《江苏省暴雨洪水图集》(以下简称《84图集》)是江苏省水文工作的重要参考文件,被广泛应用于防洪规划、径流预报等工作。然而,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84图集》已无法满足现状条件下的流域产汇流预报需求。为修订《84图集》中苏南山丘区的产汇流参数,以典型实验小流域——大港河上游流域(楚山桥)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场次洪水资料,研究流域产汇流特性,建立优化参数的流域产流计算方案,并设置不同的汇流参数优化方案,通过2020—2023年洪水资料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优化参数后的产流计算方案在2021年和2023年的洪水径流深误差均保持在25%以内,平均径流深误差为12.3%,产流计算精度达甲级。(2)优化参数后的汇流计算方案较原始《84图集》方法的汇流计算精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其中,同时优化瞬时单位线两个参数的方案精度最高,平均纳什效率系数为0.73、洪峰误差合格率为62%,汇流预报精度达丙级。由此可见,参数优化可有效地提高产汇流计算精度。研究成果不仅可为江苏省的《84图集》修订提供借鉴,同时也可为山丘区小流域的产汇流规律研究提供参考。
尤征懿朱前维吴朝明陈娟朱骊
关键词:产汇流参数优化降雨径流
气候突变点前后无锡站年际降水序列历史演化特征被引量:2
2021年
为推动中长期预报工作,在发现气候突变点的基础上,采用历史演变法对无锡站年际降水序列的5种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表明:①由于认知上的缺陷,以前的序列分析方法不能真正完成其历史使命,必须与气候突变理论及相关辅助方法配合使用,才能弥补其分辨率较低的弱点;②1978年前后无锡站年际降水过程线的5种特征差异显著,进一步证实了“气候成因不同特征不同”的猜想,也是气候突变点存在的有力证据;③无锡站的突变点可分为2个量级,分别为周期性突变点和气候突变点,这是旱涝演化的自然选择。本研究首次完成了气候突变的应用研究和单站单要素年际序列特征的精细化分析,为历史演变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太湖及周边地区开展中长期预报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秦建国吴朝明姚华任小龙尤征懿朱骊朱前维严维宁
关键词:降水序列气候突变太湖
连云港市地下水压采效果评估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地下水资源是水资源管理是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也是维系生态系统的重要要素,是自然生态系统及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生活生产方面的用水量也与日俱增。连云港市部分地区地下水水位逐年下降,已经形成中型孔隙水超采区,通过制定地下水压采方案,明确总体目标、地下水量和水位控制目标,结合替代水源,从需要与可能出发,多措并举,全面进行压采。通过对2013-2020年地下水水位埋深变化分析,结果表明一般超采区和严重超采区地下水水位埋深从2017年开始快速回升,严重超采区水位埋深速率更大,地下水压采效果显著。
程建敏朱骊
关键词:地下水
北亚热带不同人工林林分土壤酶化学计量特征被引量:5
2023年
为了研究北亚热带人工林土壤胞外酶活性及酶化学计量比的差异和驱动因素,探究其对土壤微生物养分限制和土壤养分有效性的指示作用,以北亚热带马尾松林、银杏林和杂交鹅掌楸林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人工林林分的土壤酶活性和土壤理化性质,分析两者之间的协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不同人工林林分土壤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比差异显著,马尾松林土壤β-葡萄糖苷酶和亮氨酸酶活性显著低于银杏林和杂交鹅掌楸林(P<0.05),杂交鹅掌楸林土壤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均最高,而银杏林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最低。(2)银杏林土壤酶碳氮比(Ce/Ne)、酶碳磷比(Ce/Pe)和酶氮磷比(Ne/Pe)在3个林分间均最大,马尾松林和杂交鹅掌楸林土壤Ce/Pe和Ne/Pe差异不显著,杂交鹅掌楸林土壤Ce/Ne显著大于马尾松林(P<0.05)。(3)3种人工林土壤酶化学计量的向量角度均大于45°,银杏林向量长度最长,而向量角度最小。(4)土壤酶C∶N∶P经对数转化后为1∶0.75∶1.90,偏离全球平均水平(1∶1∶1),表明研究区土壤微生物受P限制的同时还受C限制。冗余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含量、总磷含量、C/P、含水量和C/N是调控土壤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比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仅施用复合肥会加剧土壤微生物C限制,因此,该地区人工林应施用合理配比的有机肥,以维持人工林长期、稳定可持续经营。
汪金龙胡海波周梅佳吴超明朱骊
关键词:北亚热带不同林分酶活性
梅梁湖蓝藻影响因素分析
2010年
梅梁湖是太湖的一个湖湾,位于江苏省无锡市西南郊4km处,南北长16km,东西宽7-10km。沿湖风光秀丽,水厂密集,是无锡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和取水水源地集中区。由于梅梁湖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蓝藻容易爆发的水域。对梅梁湖蓝藻影响因素和生长规律的研究,对于科学治水,控制蓝藻大规模爆发,保护旅游经济和供水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盛龙寿朱骊姚华
关键词:影响因素蓝藻风景名胜区科学治水供水安全
太湖地区2011年春季严重干旱成因与预测被引量:11
2012年
根据2010—2011年秋冬春3季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的历史罕见旱情,以及其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干旱程度重等特点,对太湖地区春季旱情进行分析。并在降雨年际变化规律的基础上,采用大气环流、太阳活动、海温状况和区域严重旱灾韵律周期等多种模式进行研究,预测太湖地区干旱灾害。结果表明:2012年是严重干旱灾害暴发的极大值年;干旱灾害的暴发有规律可循,大范围、持续时间长的严重干旱都是在特定的气候背景条件以及大气环流异常情况下发生的。提出太湖地区暖冬影响下"干旱-湿润"周期和78a(34a+44a)严重旱灾韵律周期,进行干旱灾害成因与预测研究。
秦建国张泉荣洪国喜贾小网朱前维朱骊陈寅达
关键词:干旱太湖
无锡市城市防洪大包围生态水位探析
2023年
为科学合理确定生态水位保障目标,切实加强河湖生态水位保障管理,加快解决水生态损害问题,不断改善河湖生态环境,在分析无锡市城市防洪大包围生态系统功能的基础上,利用水文学法(近10年最枯月平均水位法)、水力学法(湿周法)、生物栖息地法(PHABSIM模型法)3种方法,对其生态水位进行分析和计算。通过合理性分析,认为选取2.94 m作为城市防洪大包围生态水位符合无锡市实际情况。
陈娟尤征懿朱前维朱骊秦建国
关键词:生态水位计算方法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