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维安

作品数:24 被引量:57H指数:5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历史地理
  • 8篇政治法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农村公社
  • 4篇史学
  • 3篇政治
  • 3篇史学界
  • 2篇政治制度
  • 2篇世袭
  • 2篇斯拉夫人
  • 2篇农奴制
  • 2篇农奴制度
  • 2篇主义
  • 2篇文明
  • 2篇历史学
  • 2篇领地
  • 2篇贵族
  • 2篇俄国农村公社
  • 2篇编年
  • 2篇编年史
  • 1篇地方自治
  • 1篇地主
  • 1篇东斯拉夫人

机构

  • 24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四川建筑职业...
  • 1篇西安工业大学
  • 1篇单县第二中学

作者

  • 24篇曹维安
  • 3篇周厚琴
  • 2篇徐华
  • 1篇齐嘉
  • 1篇师建军
  • 1篇张军凤
  • 1篇谢慧芳
  • 1篇于芹芹
  • 1篇郭文

传媒

  • 10篇陕西师范大学...
  • 4篇世界历史
  • 2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历史研究
  • 1篇史学理论研究
  • 1篇俄罗斯东欧中...
  • 1篇苏州科技学院...
  • 1篇西安文理学院...
  • 1篇西安外国语大...
  • 1篇中国世界史研...
  • 1篇中国世界中世...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0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1
  • 1篇2000
  • 2篇1998
  • 1篇1997
  • 3篇1996
  • 1篇1991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俄国的农奴制度与农村公社被引量:3
1997年
本文认为,俄国传统的农村公社制约和延缓了俄国农奴制度的形成,迫使俄国封建主阶级以国家立法的形式,造成了独具特点的俄国农奴制度;但在俄国农奴制度16世纪末确立之后,农村公社本身也为封建主义所改造,反过来它又成为维护和加强俄国农奴制度的有力工具。
曹维安
关键词:农奴制度农村公社
俄国的农奴制度与农村公社
1996年
农奴制度是俄国社会的一个重要特点,与西欧相比,俄国的农奴制度形成较晚。当西欧农奴制度瓦解了一百多年后,东欧俄国的农奴制度在16世纪末才确立,并且一直延续到19世纪六十年代。俄国农奴制度是怎样形成的?具有哪些特点?为什么具有这些特点?落后的农奴制度为何能在俄国长期存在?
曹维安
关键词:俄国农村公社农奴制度地主
关于俄国农村公社的几个问题被引量:6
1998年
俄国农村公社不仅具有经济二重性,还具有社会二重性;在俄国农村公社长期存在的诸因素中,政治因素应是最主要的;
曹维安
关键词:俄国农村公社
诺曼说新探与诺曼学派被引量:5
1998年
诺曼说新探与诺曼学派曹维安诺曼说是关于诺曼人(古称瓦良格人)建立了古罗斯国家(亦称基辅罗斯)的学说,它产生于18世纪中叶的俄国,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自从它产生的时候起,史学界就展开了激烈的论战,凡持赞同观点的人被称之为诺曼派,凡持反对观点的人则...
曹维安
关键词:斯堪的纳维亚人罗蒙诺索夫俄罗斯族编年史斯拉夫人
俄国的斯拉夫派与西方派被引量:6
1996年
斯拉夫派和西方派是19世纪40至50年代俄国自由主义的思想流派。他们提出了俄国向何处去的问题并相互论战。斯拉夫派相信俄国的独特命运,把彼得一世以前的"神圣"罗斯理想化;西方派则坚信俄国要走西欧已经走上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赫尔岑的"农民社会主义"理论和俄国民粹派运动,是两派论战的社会结果。
曹维安
关键词:斯拉夫派西方派
评亚历山大二世的俄国大改革被引量:5
2000年
亚历山大二世的大改革是各种对立的政治、经济利益之间相互妥协的结果 ,带有明显的不彻底性 ,但仍然是当时最适宜的选择 ,因为不彻底的改革也比农民暴动要更能为社会所接受。大改革最大的缺陷是改革的领导者对改革缺乏一种长远的、总体性的、动态的把握和认识 ,对稳固政权考虑较多 ,而较少考虑改革对俄国社会发展的长远影响 ,尤其是不肯进行政治改革 ,最终引发革命。
曹维安
关键词:亚历山大二世
对“俄国自由主义”概念的历史考察被引量:1
2007年
自由主义在19世纪20年代就传入俄国,50年代齐切林、赫尔岑等西方派人物在俄国公开宣扬自由主义。此后,“自由主义”一词虽得到广泛传播,但在俄国主要是作为贬义词来使用。俄国自由主义缺乏历史文化传统和民众基础,只有一部分贵族、知识分子和官僚作为它的社会载体,俄国地方自治局的活动家和具有自由主义倾向的人始终不敢以“自由主义者”自称,俄国自由主义终究未能成为俄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与西方自由主义相比,俄国自由主义是一种“不充分的自由主义”。
曹维安郭文
关键词:自由主义者历史考察
近年来俄国史学界对古罗斯文明的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俄国史学家综合运用社会学、宗教学、文化人类学、考古学、政治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方法,试图构建古罗斯社会的全貌。其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是и.я.弗罗亚诺夫与ю.德沃尔尼琴科1988年出版的《古罗斯城邦》一书。他们认为,9—13世纪在罗斯南、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形成了许多以农业为基础、以城市公社为核心的“城邦”(城市国家Города-государства)。
周厚琴曹维安
关键词:史学界文明文化人类学
俄国1861年农民改革与农村公社被引量:5
1996年
沙皇政府1861年改革维护农村公社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农民无产阶级化而爆发革命。但在保存地主大土地所有制的条件下,改革造成了公社农民份地严重不足和贫困化,政府人为地维护公社也加强了农民认为全部土地应归公社的传统观念,加上农村公社本身所固有的社会二重性,结果使农村公社从专制制度的工具变成了反对它的现成组织形式。
曹维安
关键词:农村公社
俄国大改革前的地方自治传统被引量:7
2010年
俄罗斯有着深厚的地方自治传统,如古罗斯的市民大会和莫斯科国家的农村公社组织。在18世纪以前,俄国的地方自治主要是社会下层的地方性城乡公社的自治,但这种自治公社更多具有纳税公社的性质。以18世纪叶卡特琳娜二世颁布《城市解放诏书》和《贵族解放诏书》为标志,开始了以贵族等级和工商业等级为主的等级性的、社会上层的、城乡的地方自治。俄国的地方自治(Земство)传统中本没有西方近代自治(самоуправление)的含义,国家原则(集权原则)在俄国地方自治中占统治地位。不过,随着西方外部影响的加强,我们从中还是可以看到后来1864年俄国地方自治改革的大致趋向。
曹维安师建军
关键词:农村公社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