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瑞
- 作品数:2 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18F-FDGPET/CT显像用于胃癌术后远期生存的预测价值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对胃癌术后远期生存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至6月于我院发现胃部肿瘤的患者在上级医院行PET/CT显像检查的36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胃癌手术治疗,电话随访2年,根据患者的生存、死亡情况,分成生存组、死亡组。比较两组原发病灶最大径、原发病灶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胃壁厚度,分析各指标与患者生存、死亡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预测患者术后2年的预后情况。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模型分析SUVmax与原发病灶最大径、胃壁厚度的相关性。结果在36例胃癌患者中,2年内有13例(36.11%)死亡,纳入死亡组,其余23例(63.89%)纳入生存组。生存组原发病灶最大径、SUVmax、胃壁厚度均低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病灶最大径、SUVmax、胃壁厚度预测胃癌术后2年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93、0.737、0.709,三项联合预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789。经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提示SUVmax与胃壁厚度呈正相关(r=0.775,P<0.05),其与原发病灶最大径无相关性(r=0.265,P>0.05)。结论18F-FDG PET/CT显像能明确胃癌患者的原发病灶最大径、SUVmax、胃壁厚度,对胃癌术后远期生存有一定预测价值。
- 奇勒莫格牡丹孙晓琳曹瑞于海家
- 关键词:胃癌
- Ⅰ A期非小细胞肺癌多层螺旋CT征象与淋巴管侵犯情况的关系及意义
- 2013年
- 目的探讨ⅠA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淋巴管侵犯情况(LVI)与多层螺旋CT(MSCT)征象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6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ⅠA期NSCLC患者术前均行MSCT扫描,通过后处理工作站观察病灶形态,测量并获得肺癌实性成分体积(S)、非实性成分体积(NS)及总体积(TV),术后采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肿瘤组织淋巴管侵犯情况。结果ⅠA期NSCLC淋巴管侵犯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分叶征、棘突征、短毛刺征及S/TV比值与LVI密切相关(OR>1,P<0.05);进一步行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毛刺征、棘突征与S/TV比值是LVI出现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S/TV比值预测ⅠA期NSCLC的LVI准确性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84。选取S/TV比值=0.72为最佳诊断阈值时,其预测LVI的灵敏度为79%,特异度为77%。结论 MSCT影像中的短毛刺征、棘突征及S/TV比值对ⅠA期NSCLC出现LVI具有一定揭示意义,对ⅠA期NSCLC临床早期诊断、治疗与预后评估等具有重要价值。
- 宋君时新宇曹瑞孙晓琳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多层螺旋CT淋巴管侵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