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时倩

作品数:30 被引量:112H指数:7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计划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7篇肿瘤
  • 13篇甲状腺
  • 9篇腺肿瘤
  • 9篇甲状腺肿
  • 9篇甲状腺肿瘤
  • 7篇淋巴
  • 6篇诱导化疗
  • 6篇细胞
  • 6篇化疗
  • 6篇喉肿瘤
  • 5篇手术
  • 5篇切除
  • 5篇腺癌
  • 5篇鳞状
  • 5篇鳞状细胞
  • 5篇淋巴结
  • 5篇甲状腺癌
  • 4篇外科
  • 4篇外科手术
  • 4篇细胞癌

机构

  • 28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北京市耳鼻咽...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北京市顺义区...

作者

  • 28篇时倩
  • 23篇房居高
  • 20篇马泓智
  • 19篇冯凌
  • 17篇钟琦
  • 15篇王茹
  • 14篇廉猛
  • 12篇侯丽珍
  • 5篇杨一帆
  • 4篇李平栋
  • 4篇陈晓红
  • 4篇赵延明
  • 4篇王海舟
  • 4篇翟杰
  • 3篇刘红刚
  • 3篇陈笑
  • 3篇张洋
  • 2篇刘绍严
  • 2篇黄志刚
  • 2篇倪松

传媒

  • 9篇中华医学杂志
  • 9篇中国耳鼻咽喉...
  • 6篇中华耳鼻咽喉...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国际耳鼻咽喉...
  • 1篇临床耳鼻咽喉...

年份

  • 2篇2024
  • 4篇2023
  • 6篇2022
  • 2篇2021
  • 5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07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局部晚期分化型甲状腺癌累及喉神经处理策略专家共识被引量:1
2024年
喉神经是局部晚期分化型甲状腺癌最常累及的周围结构,经常需要更大的切除范围和相应的重建,由此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及后遗症。因此,治疗策略必须在保证生存获益的同时,兼顾功能保护或重建,在术前进行全面详尽评估,针对不同情况科学分层,制定与之相应的周密的治疗计划。本共识面向甲状腺外科相关医师、嗓音学医师、麻醉医师、康复师和护士等人群,规范累及喉神经的晚期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诊断、治疗及康复技术标准和流程,使广大甲状腺癌患者获益。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甲状腺疾病学分会中华预防医学会甲状腺疾病防治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头颈学组房居高刘绍严钟琦倪松马泓智冯凌何时知时倩赵延明沈茜茜王海舟王哓艳
关键词:喉上神经喉返神经
TPF诱导化疗筛选治疗方案在局部中晚期喉癌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研究诱导化疗筛选的综合治疗方案对于局部中晚期喉癌患者生存率及喉功能保留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2013年1月~2019年12月治疗的71例中晚期喉癌患者(T3~T4级病变,评估需全喉切除手术的患者),其中男性69例,女性2例;年龄39~80岁,中位年龄59岁;T3级47例,T4级24例;III期28例,IV期43例;所有患者经MDT讨论后分为两组,其中一组为手术治疗组,另一组为诱导化疗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无疾病生存时间(disease free survival,DFS)和喉器官功能保全情况。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Cox单因素分析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一步行Cox多因素分析。结果71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5~88个月,全部患者的5年OS和DFS分别为63.5%和55.4%。手术治疗组和诱导化疗组患者5年OS分别为62.5%和60.7%(P=0.643),5年DFS分别为57.3%和52.5%(P=0.351)。不同年龄分组和肿瘤分期的患者间比较OS及DFS差异经Log?rank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和肿瘤分期是影响中晚期喉癌患者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诱导化疗组患者对诱导化疗的总体敏感率为32.3%,总体喉器官功能保全率为74.2%。结论对于局部晚期需行全喉切除的患者,TPF诱导化疗筛选治疗方案,在不降低生存率情况下可使肿瘤降级,从而明显提高了患者的喉功能保留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王茹房居高王灵娃谭晨钟琦时倩马泓智冯凌何时知黄志刚
关键词:喉肿瘤化学疗法放疗
术前颈部高分辨增强CT预判颏下皮瓣静脉回流走行对手术的指导意义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通过术前颈部高分辨薄层增强CT预判颏下皮瓣(简称颏瓣)回流静脉的走行及周围毗邻关系,指导术中皮瓣回流静脉的解剖及保护。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3~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同一诊疗组医师拟行颏瓣修复手术患者16例,术前均行颈部增强CT扫描,跟随面静脉及颏下静脉逐层位置变化,判断皮瓣回流走行及毗邻关系并记录。依据术前预判术中寻找及保护皮瓣回流血管,判断两者吻合程度,并观察皮瓣愈合情况。结果 16例患者中除1例患者术前评估与术中不吻合,其余15例均完全吻合,吻合率为93.75%。术中回流于颈内静脉者5例(31.25%),其中1例同时有颈前静脉回流支;单纯回流颈外静脉6例(37.50%),单纯回流颈前静脉2例(12.50%),颈外及颈前同时有回流支者3例(18.75%)。结论术前颈部高分辨薄层增强CT的精细逐层阅读,能很好的预判颏瓣回流静脉的走行及周围毗邻关系,对术中皮瓣回流血管的解剖及保护有可靠的指导意义。
时倩房居高马泓智侯丽珍冯凌何时知王茹廉猛沈茜茜
关键词:外科皮瓣修复外科手术颏下皮瓣回流静脉高分辨CT
喉咽鳞状细胞癌与诱导化疗敏感性的靶向基因的相关研究
目的 应用基因芯片筛选分析与喉咽鳞状细胞癌诱导化疗敏感性相关的潜在靶向基因并行细胞生物学验证.方法 1.选取12位对诱导化疗敏感的喉咽鳞癌患者与9位不敏感患者的原发肿瘤组织;2.应用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进行差异基因筛选,运...
廉猛翟杰王海舟时倩房居高
关键词:诱导化疗TPF方案
下咽鳞状细胞癌TPF方案诱导化疗敏感性差异基因的初步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应用基因表达谱芯片,筛选下咽鳞状细胞癌患者对紫杉醇+顺铂+5-氟尿嘧啶(TPF)方案诱导化疗敏感性的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初步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北京同仁医院头颈外科29例原发下咽鳞状细胞癌患者(男28例,女1例,年龄43~73岁)TPF方案诱导化疗治疗前的新鲜肿瘤标本。分为诱导化疗敏感组(16例)和不敏感组(13例)。应用Illumina人类全基因组表达芯片检测2组的表达差异,对差异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在29例样本基础上增加符合入组条件的14例样本,应用反转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and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RT-qPCR)技术检测潜在功能核心基因在诱导化疗敏感组患者及诱导化疗不敏感组患者组织中表达的差异。采用Graphpad prism 7.0软件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筛选出1381个差异基因。经GO(Gene Ontology)数据库分析,功能上调的集合主要包括:细胞外基质隔离、趋化因子受体结合、钾离子通道调节活性等集合;下调的集合包括:血管生成调节、钙离子结合、自然杀伤细胞免疫应答活性等集合。经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数据库分析,下调通路主要有:细胞外基质受体相互作用通路、过氧化物酶体通路等;上调通路主要有:谷胱甘肽代谢通路、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PPAR)信号通路等。其中CD44、IL-6R分别为表达下调基因和上调基因,可能位于核心功能调控位置。经RT-qPCR检测,CD44 mRNA在诱导化疗不敏感组织中相对表达量(0.54±0.06)显著高于诱导化疗敏感组织(0.33±0.04)中相对表达量(P<0.01);IL-6R mRNA在诱导化疗不敏感组织中相对表达量(0.44±0.03)显著低于诱导化疗敏感组织中相对表达量(0.68±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D44、IL-6R可能是下咽鳞状细胞癌TPF诱导化疗敏感性相关的潜在功
杨一帆房居高钟琦王茹冯凌侯丽珍马泓智时倩廉猛何时知
关键词:下咽肿瘤诱导化疗
229例国人颈部皮纹分布特征及在颈淋巴结清扫术切口设计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总结分析229例国人颈部皮纹分布特征,并按皮纹设计符合美容要求的颈淋巴结清扫(Ⅱ、Ⅲ、Ⅳ或/和V区)术切口。方法:头部端正位时,统计肉眼皮纹的数量和位置。分区方法以环状软骨上缘水平以上为环上区,以下为环锁区。分析颈部皮纹的分布特点及与患者年龄、性别和BMI的关系。根据颈部皮纹分布特点,在喉癌和甲状腺癌患者区域性颈淋巴结清扫时,设计颈部皮纹切口或者平行皮纹切口,观察手术时间、并发症及术后美容效果。结果:颈部皮纹分布与年龄、性别和BMI有相关性(P〈0.05)。术后随访12-49个月,平均19个月;单侧淋巴结清扫平均手术时间为(46±12)min;经皮纹或平行皮纹设计切口的患者,术后无一例发生皮瓣坏死及副神经损伤;1例出现淋巴瘘,经保守处理痊愈;1例喉癌(T3N2M0)术后6个月V区出现淋巴结复发。结论:根据颈部皮纹的分布特征设计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安全并能达到良好的美容效果;手术时间稍长是其缺点。
时倩陈晓红
关键词:切口皮纹喉肿瘤甲状腺肿瘤颈淋巴结清扫术
筋膜保留喉返神经解剖法右Ⅵ区淋巴结清扫对神经保护作用的初步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右Ⅵ区淋巴结清扫时保留右喉返神经与颈总动脉之间筋膜毛细血管层(简称筋膜保留法)的可行性与神经保护效果。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21年3月至2022年8月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行右Ⅵ区淋巴结清扫的195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研究组按筋膜保留法解剖喉返神经,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统计术中喉返神经监测电位数值及术后淋巴结数量,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共纳入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195例,研究组94例,对照组101例;其中男71例,女124例,年龄M(Q 1,Q 3)32(39,51)岁。研究组右Ⅵ区清扫总淋巴结数多于单纯右Ⅵa区清扫[8(6,11)比6(4,8)个,P<0.001]。研究组和对照组Ⅵa区淋巴结数[6(4,8)比5(3,7)个,P=0.373]及转移率[51.1%(48/94)比52.5%(53/101),P=0.844]、Ⅵb区淋巴结数[3(1,4)比2(1,4)个,P=0.337]及转移率[12.8%(12/94)比15.8%(16/101),P=0.54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Ⅵ区下界R2/入喉点R2肌电信号振幅比值高于对照组(P<0.001)。研究组和对照组喉返神经暂时性麻痹率分别为1.1%(1/94)和2.0%(2/1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筋膜保留法既能保证淋巴结清扫的彻底性,又可减少喉返神经的物理及电刺激,从而明显减少喉返神经刺激损伤的风险。
时倩房居高钟琦陈笑冯凌侯丽珍马泓智何时知王茹杨一帆陈佳铭许佳琪
关键词:喉返神经颈淋巴结清扫术
基于miRNAs芯片的喉鳞状细胞癌致癌机制的初步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 miRNA芯片筛选与喉鳞状细胞癌(1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LSCC)形成相关的差异miRNA s,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确定并进一步验证具有诊疗价值的目标miRNAs。方法AffymetrixGeneChipmiRNAArray3.0芯片对5对LSCC组织及相应的癌旁组织行差异miRNAs的筛选,原始数据上传Gene Expression Omnibus数据库。采用Mev软件中配对方式t检验进行芯片探针的差异分析,经Affymetrix Analysis Center分析后将差异探针转换为差异表达的miRNAs;选择我们前期工作确定的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4(mini chromosome maintenance protein4,MCM4)作为核心基因,采用Mirfocus数据库生物信息学分析MCM4的调控miRNAs并结合相关文献确定目标miRNAs;采用RT-PCR在另外21对LSCC组织及相应的癌旁组织中验证目标miRNAs。结果经差异筛选分析,有127个差异表达的miRNAs,其中78个miRNAs在肿瘤组织中高表达,49个miRNAs在肿瘤组织中低表达;采用Mirfocus数据库生物信息学分析参与核心基因MCM4的调控miRNAs并结合相关文献,确定高表达的hsa-miR-183-5p、hsa-miR-24-3p为与MCM4调控作用相关的目标miRNAs;hsa-miR-30a-5p为另一个潜在的目标miRNA,且在肿瘤组织中低表达;通过RTPCR验证这3个差异表达的目标miRNAs与芯片筛选结果一致。结论基于miRNAs芯片筛选分析得到的hsa-miR-183-5p、hsa-miR-24-3p及hsa-miR-30a-5p对LSCC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调控作用,可作为潜在的诊疗靶点。
廉猛翟杰王茹王海舟冯凌时倩马泓智房居高刘晓琴刘红刚
关键词:微RNAS芯片分析技术计算生物学
基于miRNA芯片的喉咽鳞状细胞癌对TPF方案诱导化疗敏感性相关miRNA的初步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运用miRNA芯片筛选与喉咽鳞状细胞癌对TPF方案诱导化疗敏感性相关的差异miRNAs,生物信息学分析确定具有诊疗价值的目标miRNA并进行验证。方法利用Affymetrix GeneChipmiRNAArray4.0芯片对12例TPF方案诱导化疗敏感的原发喉咽鳞状细胞癌患者及9例不敏感的患者的肿瘤组织行差异miRNA的筛选。选择文献中已经报道的和肿瘤发生相关的miRNA作为目标miRNA,并采用RT-PCR在24例原发喉咽鳞癌肿瘤组织(14例敏感,10例不敏感)中验证目标miRNA。结果筛选出24个miRNA在敏感组与不敏感组间表达有显著差异,其中6个miRNA在对TPF方案诱导化疗敏感组中表达上调,18个miRNA表达下调。运用miRNA靶基因预测数据库mirfocus对筛选出的24个差异miRNA进行分析,确定在敏感组中低表达的hsa-miR-211-3p、hsa-miR-4253、hsa-miR-4443、hsa-miR-193b-3p作为目标miRNA。采用RT-PCR对目标miRNA进行验证,hsa-miR-4253、hsamiR-4443、hsa-miR-193b-3p与芯片筛选结果一致。结论hsa-miR-4253、hsa-miR-4443、hsa-miR-193b-3p在诱导化疗敏感组与不敏感组间有显著性差异,可作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指标,并为进一步研究喉咽鳞状细胞癌对诱导化疗敏感性奠定分子生物学基础。
王海舟廉猛王茹翟杰冯凌时倩马泓智房居高
关键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MIRNA芯片
侵袭性分化型甲状腺癌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的临床意义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检测侵袭性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术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探讨用NLR指标评估局部晚期甲状腺癌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法,共收集侵袭性分化型甲状腺癌(侵袭组)和微小乳头状癌(非侵袭组)各40例患者,记录并计算术前NLR及C反应蛋白数值,比较侵袭组和非侵袭组之间的NLR和C反应蛋白的差异,以ROC曲线评价各指标对侵袭性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意义。结果侵袭组NLR为2.61±1.15,显著高于非侵袭组1.76±0.84,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016,P=0. 034),而两组之间C反应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136,P=0.158)。NLR对侵袭性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诊断的曲线下面积为0.766,NLR诊断侵袭性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最佳临界值为1.95,敏感度为77.3%,特异度为69.1%。结论 NLR可以作为评价甲状腺癌患者局部侵袭的指标之一,NLR值越高,局部侵袭风险越大。
何时知廉猛翟杰钟琦陈晓红陈学军李平栋侯丽珍张洋马泓智冯凌时倩王茹房居高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病例对照研究C反应蛋白质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