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召宜
- 作品数:79 被引量:726H指数:15
- 供职机构:江苏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历史地理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 区域文化递进创新与区域经济持续发展被引量:61
- 2004年
- 区域文化观念始终潜移默化地影响区域发展主体,并以其为载体和中介,在微观层次,影响企业的发展水平、产权安排、产业选择等;在宏观层次,影响区域经济活性、区域创新和区域综合力等。而二个层次的对接、互动与耦合,使得区域经济模式打上明显的地域文化烙印。同时,区域经济对区域文化观念也有重要的影响。二者的互动发展与一体演进又构成了更深层次的区域发展模式。
- 渠爱雪孟召宜
- 关键词:区域经济模式可持续发展模糊产权互动机制
- “五个统筹”与江苏五大发展战略研究被引量:6
- 2005年
- 江苏五大发展战略的提出,虽早于全国“五个统筹”,但其较为全面地体现了“五个统筹”的思路。文章辨证比较了江苏五大发展战略与“五个统筹”形成背景、客观总结了五大发展战略的江苏经验与区域特色,并以“五个统筹”为指导,科学重构了江苏五大发展战略。
- 朱传耿仇方道孟召宜孔令平闫庆武
- 关键词:五个统筹
- 江苏省文化区的形成与划分
- 本文对江苏省文化区建设进行了探讨。文章分别从饮食文化、方言、民歌等单要素和综合角度两个层面分析了江苏文化特征,认为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是文化区域形成和发展的本底基础,经济类型和人口结构是区域文化构成与发展的人文基础,历史时...
- 孟召宜沈正平仇方道
- 关键词:地域文化人文地理江苏文化
- 文献传递
- 试论地方小交通及其构建问题被引量:4
- 2002年
- 针对目前国内地方道路少、等级低、路况差、与过境大交通不配套的现状 ,本文提出加强规划、建管养结合、适度超前、模式多样、系统协调等构建原则 。
- 孟召宜渠爱雪沈山
- 关键词:区域共同发展地域经济交通运输交通流量
- 苏锡常地区产业结构及其调整被引量:3
- 2001年
- 苏锡常地区产业结构渐近高度化 ,工业化过程步入工业化后期阶段 ,主导产业以机电一体化为重要特征 ,乡村工业发展迅速 ,产业规模逐渐升级 ,区域商品流通搞活。该区第三产业相对滞后 ,科技进步贡献率不高 ,乡镇企业问题日渐突出。今后应着重抓好主导产业的更替 ,促使高新技术产业化 ,并抓好第三产业 。
- 孟召宜
- 关键词:产业结构乡镇企业
- 江苏文化创意产业:现状、问题与对策被引量:2
- 2011年
- "十二五"时期对江苏而言,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和文化强省战略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过不断改革创新,江苏文化创意产业已经呈现多元投入、加速提升、主体壮大、集聚发展等良好发展态势。但仍然存在着结构失衡、品牌竞争能力不强、投资主体单一和分工协作水平较低等严重制约文化创意产业进一步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对此,江苏应当明确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思路与战略定位,从合理选择发展业态,科学规划空间布局等方面入手,下大力气进一步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步伐,抢占文化经济的制高点。
- 张培奇孟召宜
- 建国以来我国发展观的演变研究被引量:7
- 2005年
- 建国以来,根据不同时期的机遇和挑战,我国分别采取了平衡发展观、重点发展观、协调发展观、科学发展观。这些发展观在各自时期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总结各个发展观得与失,分析其继承性与创新性,对于未来发展观的制定有着重要的意义。
- 渠爱雪孟召宜
- 关键词:发展观地缘环境
- 文化观念与区域可持续发展被引量:39
- 2002年
- 区域文化观念始终潜移默化地影响区域发展主体。区域活性是对区域发展状态的一种模糊综合评判与描述。文化观念以发展主体为载体 ,影响区域活性各侧面 ,成为活性动力源。在具体时空环境下 ,经济现代化的地域模式与不同地域的历史传统和文化背景有密切的内在逻辑联系性、一致性和耦合性。在区域综合力各分力中 ,自然力是基础、经济力是核心、文化力是动力源。概而言之 ,区域文化观念在影响区域发展主体的同时 ,以区域发展主体为载体和中介 ,影响区域活性、区域发展模式和区域综合力 ,参与区域经济社会循环 。
- 孟召宜
- 关键词:区域可持续发展
- 文化经济协同演化研究
- 本研究运用演化经济学、新经济社会学、制度经济学、新经济地理学等多学科理论,采用文献整理与田野调查相结合、定量研究和定性分析相结合、规范研究和实证分析相结合以及比较研究等多种方法,以江苏为实证案例,以文化经济协同演化综合分...
- 孟召宜
- 关键词:文化
- 文献传递
- 文化引领下大运河江苏段多元价值空间重构的战略思路与实践路径被引量:3
- 2021年
- 后生产主义视域下,大运河江苏段沿线应深入实施文化引领牵动、文化项目撬动、文化品牌带动、文化创意策动、城乡区域联动、创新政策促动六大战略,保护修复运河生态,重构人地系统,形成高颜值生态空间;保护利用运河遗产,重构景观系统,形成高品位文化空间;传承利用运河文化,重构产业系统,形成高效益生产空间。最终,通过彰显运河文化生态文明的价值引领、人文精神的能动引领、产业转型的先导引领,重构沿线区域人与社会和自然的精神秩序,建立一种协调和统一的新型文化生态关系,实现大运河江苏段多元价值空间重构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渠爱雪孟召宜
- 关键词:文化引领大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