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晓冬

作品数:144 被引量:2,825H指数:28
供职机构:江苏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建筑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31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2篇经济管理
  • 20篇历史地理
  • 12篇建筑科学
  • 9篇天文地球
  • 6篇社会学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 1篇军事

主题

  • 32篇城市
  • 19篇旅游
  • 13篇乡村
  • 10篇乡村聚落
  • 10篇聚落
  • 10篇空间结构
  • 8篇农业
  • 8篇GIS
  • 7篇土地利用
  • 7篇农村
  • 7篇空间自相关
  • 7篇基于GIS
  • 7篇城市化
  • 6篇城乡
  • 5篇区域旅游
  • 5篇文化
  • 5篇旅游资源
  • 5篇
  • 4篇新亚欧大陆桥
  • 4篇亚欧大陆桥

机构

  • 69篇江苏师范大学
  • 67篇徐州师范大学
  • 22篇南京大学
  • 11篇中国科学院
  • 7篇淮海发展研究...
  • 6篇中国矿业大学
  • 4篇南京师范大学
  • 3篇清华大学
  • 3篇宿迁学院
  • 3篇徐州工程学院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江西财经大学
  • 1篇重庆师范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南京特殊教育...
  • 1篇江苏省淮海发...
  • 1篇丰县农业委员...

作者

  • 143篇马晓冬
  • 22篇沈正平
  • 13篇朱传耿
  • 12篇李鑫
  • 8篇马荣华
  • 8篇仇方道
  • 7篇蒲英霞
  • 6篇李志江
  • 6篇单勇兵
  • 6篇孟召宜
  • 5篇徐建刚
  • 5篇朱彬
  • 5篇车前进
  • 5篇李全林
  • 4篇赖清华
  • 4篇孙晓欣
  • 3篇渠爱雪
  • 3篇顾朝林
  • 3篇韩宝平
  • 3篇翟仁祥

传媒

  • 15篇江苏师范大学...
  • 12篇经济地理
  • 11篇地域研究与开...
  • 11篇人文地理
  • 6篇地理研究
  • 5篇国土与自然资...
  • 5篇地理科学
  • 5篇地理与地理信...
  • 4篇地理学报
  • 3篇地理科学进展
  • 3篇城市问题
  • 3篇商丘师范学院...
  • 3篇徐州师范大学...
  • 3篇云南地理环境...
  • 3篇自然资源学报
  • 3篇旅游论坛
  • 2篇现代经济探讨
  • 2篇土壤
  • 2篇农业现代化研...
  • 2篇城市

年份

  • 2篇2024
  • 3篇2022
  • 5篇2020
  • 4篇2019
  • 5篇2018
  • 7篇2017
  • 7篇2016
  • 13篇2015
  • 9篇2014
  • 8篇2013
  • 8篇2012
  • 14篇2011
  • 1篇2010
  • 9篇2009
  • 10篇2008
  • 12篇2007
  • 7篇2006
  • 3篇2005
  • 5篇2004
  • 1篇2003
1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发展农业生态旅游 振兴苏北农村经济被引量:9
2002年
马晓冬
关键词:农村经济农业生态旅游旅游产品观光农业
基于ESDA-GIS的城镇群体空间结构被引量:221
2004年
基于ESDA-GIS的空间分析框架,利用江苏省1346个小城镇的统计数据,对其城镇群体空间结构进行了研究。首先对统计数据进行了概括性因子分析,抽取的规模与经济因子值的频率分布都是偏态的,且两因子之间不存在规模-效益的正相关性。随后,对小城镇群体的空间结构进行了探索性分析,由密度图显示:小城镇空间分布不均衡,其密度由东南部的沿长江、环太湖地区向西和向北递减。通过空间自相关测度分析得出:小城镇的经济因子的空间分布具有正相关性,呈现出空间集聚的特征;规模因子的空间相关特征不明显。最后,将小城镇的局域空间自相关系数按县(市、区)行政单元进行聚类,利用方差图的结论修正聚类结果,得出江苏省小城镇经济发展类型分区:三区、一环(带)、一片,即苏北中部地区、苏中及宁镇区、苏锡常地区、苏北边缘环带、睢宁片区,对应的经济发展类型分别为:弥漫发展型、极核发展型、集群发展型、过渡发展型、持续贫困型。
马晓冬马荣华徐建刚
关键词:小城镇经济发展正相关性集群发展
1990年代以来我国区域旅游合作研究进展被引量:32
2007年
本文首先选取了1990年代以来的国内区域旅游合作相关文献,从期刊种类、研究者专业背景及单位进行类别分析;从实证研究所涉及的行政区域,进行空间结构分析,总结出集聚性和梯度性两个结构特征。然后从区域旅游合作概念、理论基础、合作模式及空间组织形态四个角度对区域旅游合作研究进行综述。其中,从合作的组织机制角度,对协作、竞合、联动、互动、旅游联盟五种旅游合作模式进行了阐述;从空间组织角度,对旅游圈、旅游带和旅游协作区三种旅游合作的组织形态进行了综述。最后对区域旅游合作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马晓冬司绪华朱传耿
关键词:区域旅游合作
城市边缘区旅游用地类型及开发对策探析--以连云港市为例被引量:6
2008年
城市边缘区的景观、生态和空间优势,使其成为城市旅游开发的重点地域。但过渡性、动态性和城乡交错性导致其在旅游用地上存在较多的规划滞后和管理无序现象。长期以来,对城市边缘区的城市旅游、城郊旅游和乡村旅游的空间界定一直存在争议,直接影响了旅游用地的科学规划、评价和管理。本文首次将城市边缘区范围明确到城郊、乡镇和边界地区三个层面,运用社会变迁时空模型理论(space-time model of social change theory)相应归纳出城郊风景区、环城游憩带、旅游园区和旅游卫星镇等主要旅游用地类型及特征,并就各自的开发方向进行了初步探讨。最后,提出了优化功能分区,推进市场圈层,对旅游小城镇保护性开发,提升同质化产品的质量,以及实施刺激开发战略等对策建议。
毛卫东马晓冬杨春宇
关键词:城市边缘区旅游用地
基于空间句法的徐州城市空间形态特征研究被引量:32
2011年
空间句法在城市形态的研究中具有独特的优越性,通过对句法轴线集成度、集成核和智能度等参数值的定量分析,可总结出城市形态发展及演变的特征,准确判定城市空间拓展的方向,从而为城市建设发展方向提供参考依据。运用空间句法,对徐州城市空间形态特征和演变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960年~2009年,徐州城市空间形态扩张速度较快、强度较大,目前正向"分散组团模式"演进;在拓展方向上,城市中心一直集中于主城区,并向东、东北和东南方向偏移;在城市集成核的集成中心的更迭上,由复兴路逐渐取代了原来的中山路成为城市的拓扑中心。
赖清华马晓冬谢新杰谢思超陈丙林
关键词:城市空间形态空间句法集成度
基于GIS的盐城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演变分析被引量:7
2009年
根据1984、1997、2003、2006年4个时相数据,运用GIS的空间分析方法,对盐城城市工业、居住、公共服务用地的空间分异特征进行分析,并利用多种景观格局指数,分析了三种功能用地的完整性、集聚性和异质性特征。结果表明:1984—2006年盐城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演变过程可划分为集聚、分散、再集聚三个阶段,同时演变中存在"工业围城"、城市中心区的工业和居住用地比重偏大等问题。
李全林马晓冬沈正平
关键词:GIS
试论苏北旅游成长三角的构建被引量:6
2007年
苏北旅游业发展落后于苏南和苏中,在江苏省属于第三梯队。连云港、徐州和淮安具有地域邻近、交通便利、旅游资源互补、客源市场趋同等优势,运用"成长三角"结构模式,打造苏北旅游成长三角合作区,以政府层面的合作为主导,以旅游企业的合作为主体,采用3+X的扩容机制,通过互补资源的整合、统一形象的定位、客源市场的共同开拓,打造江苏省旅游业发展的新隆起区(第三极)。
司绪华马晓冬范淑青
关键词:区域旅游合作
鲁南经济带旅游流特征分析及旅游战略调整被引量:4
2009年
基于山东省2004和2006年的国内旅游抽样调查数据,以鲁南经济带为案例区,对其国内旅游流的空间分布、地理集中性、时空演变以及旅游者的空间行为等特征进行定量分析,得出鲁南旅游流具有区域内聚、区间差异大、行为层次明显等特征,进而从文化提升、区域整合、市场营销等角度提出鲁南经济带旅游发展的调整战略。
范淑青马晓冬司绪华
关键词:旅游流鲁南经济带
南通地区城镇用地扩展时空特征分析被引量:53
2006年
以多时相LandsatTM/ETM卫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引入扩展速度、扩展强度、分维数、空间自相关指数等测度指标,分析了南通地区各类城镇的用地扩展过程、形态变化、结构分异及空间格局等时空特征。结果表明:①各类城镇用地扩展速度逐渐提高,扩展强度逐渐加大;②区域城镇用地扩展在1980年代以中心城市扩展为主,1990年代以后则以县(市)城和建制镇用地扩展为主;③因区域城市化进程加速和自然条件的影响,城镇用地分维数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表明城镇用地的形态越来越不稳定;④城镇用地扩展主要以中、低速扩展类型为主;⑤城镇用地扩展速度、扩展强度的空间自相关性偏弱,但个别类型也呈现出集聚分布的趋势,如扩展速度的高值区域呈现出一定的临江和沿交通干线分布的特征,扩展强度的高值区围绕中心城市分布。
储金龙马晓冬高抒徐建刚
关键词:城镇用地扩展空间自相关长江三角洲
基于GIS的徐州生态敏感性分析被引量:26
2011年
借助GIS技术手段,根据徐州地区的本底环境特征选用了7个因子,采用取最大值法对徐州地区生态敏感性及其空间分布进行了定量化分析,按生态敏感性的高低将研究区划分为5级:极高敏感区、高敏感区、中敏感区、低敏感区和非敏感区,可为研究区的开发建设和规划提供依据及参考。结果显示:高敏感区和极高敏感区占研究区面积的17.29%,中敏感区占9.85%,非敏感区和低敏感区占72.85%;表明徐州地区的生态敏感性总体上较低。
单勇兵李志江马晓冬
关键词:生态敏感性GIS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