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鸿飞
- 作品数:8 被引量:65H指数:4
- 供职机构: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卫生厅卫生政策研究课题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白虎汤“煮米熟汤成”煎法解析被引量:11
- 2012年
- 通过层层解析,白虎汤煎法"煮米熟汤成"的要义在于利用粳米作增稠剂,增加药汁的粘度,提高石膏在药汁中的含量,进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白虎汤的临床疗效。
- 周鸿飞
- 关键词:白虎汤石膏粳米混悬液增稠剂
- 不同针刺频率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功能及免疫状态的影响被引量:15
- 2018年
- 目的:观察不同针刺频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的影响,同时比对不同组别患者CD4+、CD4+/CD8+、CD8+以及Th17百分率的变化。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内科病房及门诊收治的COPD患者60例纳入本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高频组和低频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选取脾俞、胃俞、肺俞、肾俞、太渊、太白、太溪、足三里,在此基础上复感外邪者加合谷穴,痰浊中阻者加丰隆穴。高频组得气后加连接电针仪,频率100 Hz,低频组得气后连接电针仪,频率2 Hz,2组均以耐受为度,1次/d,30 min/次,5次/周,均以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疗程结束后比较2组患者第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FEV1/FVC比值以及最大通气量(MVV),6 min步行距离(6-MWD)、CD4+、CD8+、CD4+/CD8+及Th17的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低频组肺功能指标,包括FEV1、FVC、FEV1/FVC比值及MVV均明显优于高频组(P均<0. 05);治疗后低频组6-MWD较高频组明显改善(P <0. 05);治疗后2组CD4+、CD8+、CD4+/CD8+均有所升高,CD8+、Th17水平下降,其中低频组优于高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低频针刺可通过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实现提升肺功能的目的。
- 陈建飞罗伟贤周鸿飞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免疫功能肺功能
- 白金甘胃方加减对胃食道反流病患者中医症状积分及食管下段压力变化的影响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观察白金甘胃方加减对胃食道反流病患者中医症状积分及食管下段压力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科、中医科门诊治疗的胃食道反流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有部分病例脱落,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给予泮托拉唑肠溶片、莫沙必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白金甘胃方加减治疗。结果:两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RDQ总分及各单项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LES静息压高于对照组,胃镜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对照组有效率为78.78%,治疗组有效率为86.84%,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胃镜下炎症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为84.21%,对照组有效率为77.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金甘胃方加减能改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临床症状,改善食管下段压力。
- 罗伟贤李坤陈建飞杨泽锋任连军王东芳黄超霞周鸿飞汪海燕王晓娜郭华
- 关键词:脾胃虚寒证寒热错杂证
-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分析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探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ER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3月我院中医科门诊接诊的NERD患者5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28例。试验组给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对照组给予兰索拉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SF-36健康量表评分。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SF-36健康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NERD患者采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临床疗效,改善其生活质量。
- 周鸿飞
- 关键词: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临床疗效
- 乌梅丸和加味乌梅汤的方义探讨及临床应用被引量:15
- 2018年
- 乌梅丸是《伤寒论》经典名方,因其组方精妙,补泻兼施,寒热并用,广泛适用于临床多种病症。研读最接近于张仲景时代的本草文献,有助于深入理解乌梅丸各味药物功效及整体组方思路。在原方基础上加生地黄、白芍,创制加味乌梅汤,更具临床普适价值。尤其是应用加味乌梅汤治疗秋燥致病的临床经验,对于深入思辨天人关系,重新认识秋燥致病之病机,具有重要启示意义。进一步说,加味乌梅汤开拓了关于秋燥致病理论与临床诊治的新思路。
- 周鸿飞吕沛宛
- 关键词:乌梅丸
- 基于《黄帝内经》理论的“治未病”方法探析被引量:15
- 2021年
- 笔者从《黄帝内经》探析"治未病"方法的起源,提出顺应四时变化是"治未病"之本,"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治未病"之根,圣人"治未病"方法是客观认识并顺应天地万物运行规律。根据上述思想,提出顺应"日四时"规律的起居、饮食、情志、运动是"治未病"之根本;根据五脏四时应象,探析肝系、心系、脾系、肺系、肾系等失调状态的症候表征和"治未病"方法,初步形成顺应四时的"治未病"实践方案。
- 吕沛宛赵广森周鸿飞侯江红
- 关键词:黄帝内经治未病四时阴阳
- 初探针刺施术中手汗造成滑针的解决方法
- 2019年
- 针刺滑针是针刺操作者的常见现象,尤其是初学者,其中手汗是造成针刺滑针的一个常见因素,即使有着多年临床经验的针灸医师,也常会遇到滑针的情况。笔者查阅近15年的文献及古文献,发现论及手汗造成针刺滑针的文献非常少,因此将自己多年的临床操作体会结合相关科学研究进行综述,以供医学同道参考应用。
- 陈建飞周鸿飞罗伟贤
- 关键词:针刺持针针感手汗
- 中医辨证施治脑血管痉挛性头痛临床分析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分析中医中药辨证施治治疗脑血管痉挛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本次临床研究的研究对象来自于2016年内来我科室治疗的脑血管痉挛性头痛患者,共纳入80例患者。患者入选后按照治疗方案进行分组,共设置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组内均包含40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观察组给予中医中药辨证施治疗法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观察组治疗前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与对照组相当,P>0.05,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显著性;治疗后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中医中药辨证施治脑血管痉挛性头痛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显著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
- 周鸿飞
- 关键词:头风中医药疗法辨证施治脑血管痉挛性头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