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赟

作品数:4 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广州新海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心衰
  • 2篇心衰竭
  • 2篇血气
  • 2篇血气分析
  • 2篇衰竭
  • 2篇通气
  • 2篇左心
  • 2篇左心衰
  • 2篇左心衰竭
  • 2篇机械通气
  • 2篇急性左心衰
  • 2篇急性左心衰竭
  • 1篇低分
  • 1篇低分子
  • 1篇低分子肝素
  • 1篇心绞痛
  • 1篇心律
  • 1篇心律失常
  • 1篇室性
  • 1篇室性心律

机构

  • 4篇广州新海医院

作者

  • 4篇张静
  • 4篇刘赟
  • 3篇吴琴
  • 3篇贺明
  • 1篇郑喜文

传媒

  • 2篇临床医药实践
  • 1篇交通医学
  • 1篇现代医院

年份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低分子肝素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LMWH)联合曲美他嗪(TMZ)对不稳定性心绞痛(UAP)各危险层的疗效。方法:采用Braunwald法对UAP分级,将142例UAP患者随机分为I级46例,II级54例,III级42例。将各级患者随机分成联合组、肝素组和常规组,在常规抗心绞痛疗法基础上,肝素组加用LMWH,联合组加用LMWH和TMZ,其中LMWH 0.4ml(4100IU),q12h IH,7 ̄10天,TMZ 60 ̄120mg/d,疗程30天。观察3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后30天的心脏事件(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顽固性心绞痛)。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3.62%,肝素组89.13%,常规组69.39%,前两组疗效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I级患者,心脏事件无统计学意义。II级患者在顽固性心绞痛事件上联合组及肝素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III级患者在心肌梗死、顽固性心绞痛上联合组及肝素组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分别为P<0.01,P<0.05)。3组病例均未发生心源性死亡。结论:联合组和肝素组在治疗UAP中均有良好的疗效,但联合组又优于肝素组,两药联用有协同作用。对UPA II级I、II级患者,须给予LMWH辅TMZ强化治疗,可减少患者远期的急性心血管事件。
张静吴琴刘赟郑喜文
关键词:不稳定性心绞痛低分子肝素曲美他嗪
机械通气在急性左心衰竭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在急性左心衰竭抢救时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分析36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机械通气前后体征(血压、心率、呼吸)、血气分析(pH、PaO2、SaO2、PaCO2、HCO3-)、X线胸片及心脏彩色B超,有效机械通气方法为鼻面罩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结果: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机械通气之后1 h、12 h与通气前比较,血压有所下降,心率下降,呼吸频率减慢,呼吸困难缓解,两肺湿口罗音减少到1/2肺野以下,总有效率达91.67%,动脉血气SaO2显著改善,PaO2明显增高,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其他动脉血气分析指标为无明显变化;治疗前后X线胸片提示肺水肿明显改善,心脏彩色B超EF值明显升高。结论:正压机械通气是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重要辅助措施,可在短期内使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病情改善。
张静贺明吴琴刘赟
关键词:急性左心衰竭机械通气血气分析
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QT间期与疗效的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观察胺碘酮在治疗室性心律失常QT间期与疗效之间的关系及剂量安全性。方法将84例服用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随访心电图半年,观察室性心律失常患者QT间期延长与有效控制率的关系及负荷量适当延长的安全性。并在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前后根据心率加或不加美托洛尔以增加或巩固疗效。结果84例患者治疗有效率高达90%以上,QT间期延长者较未延长者治疗效果更满意(p<0.05);QT间期未延长者延长负荷量服用时间后,部分患者QT间期延长而取得满意疗效并显示相对安全性。部分QT间期未延长者加用小剂量美托洛尔后疗效得以巩固。结论胺碘酮在治疗室性心律失常时QT间期延长者疗效更满意,辅以小剂量美托洛尔收到了良好效果,且无1例严重副作用发生。
张静贺明刘赟
关键词:心律失常胺碘酮QT间期
机械通气在急性左心衰竭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在急性左心衰竭抢救时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分析36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机械通气前后体征(血压、心率、呼吸)、血气分析(pH、PaO2、SaO2、PaCO2、HCO3-)、X线胸片及心脏彩色B超,有效机械通气方法为鼻面罩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结果: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机械通气之后1 h、12 h与通气前比较,血压有所下降,心率下降,呼吸频率减慢,呼吸困难缓解,两肺湿口罗音减少到1/2肺野以下,总有效率达91.67%,动脉血气SaO2显著改善,PaO2明显增高,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其他动脉血气分析指标为无明显变化;治疗前后X线胸片提示肺水肿明显改善,心脏彩色B超EF值明显升高。结论:正压机械通气是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重要辅助措施,可在短期内使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病情改善。
张静贺明吴琴刘赟
关键词:急性左心衰竭机械通气血气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