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脑性
  • 2篇脑性瘫
  • 2篇脑性瘫痪
  • 1篇动力学特征
  • 1篇腰椎
  • 1篇腰椎滑脱
  • 1篇腰椎峡部
  • 1篇腰椎峡部裂
  • 1篇药理
  • 1篇神经根
  • 1篇神经根切断术
  • 1篇尿流动力学
  • 1篇切断术
  • 1篇峡部
  • 1篇峡部裂
  • 1篇疗效
  • 1篇疗效及安全
  • 1篇疗效及安全性...
  • 1篇绝经后骨质疏...
  • 1篇滑脱

机构

  • 3篇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3篇易斌
  • 3篇徐林
  • 3篇俞兴
  • 2篇洪毅
  • 1篇王兵
  • 1篇傅忠国
  • 1篇王业华
  • 1篇张小东

传媒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中国药房

年份

  • 1篇2001
  • 2篇200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阿仑膦酸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疗效及安全性分析被引量:7
2000年
目的: 评价阿仑膦酸钠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治疗作用及安全性。方法: 32 名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口服阿仑膦酸钠10m g/ 天, 为期半年。结果: 治疗前后各年龄组骨密度(BMD) 明显上升, 与年龄呈正相关; 椎体压缩性骨折楔形指数平均增加8-8 % ,且该药物副作用轻微,治疗前后骨生化指标、血清生化指标、血常规、尿常规均无变化,均不需终止治疗。结论:阿仑膦酸钠能有效增加骨密度,缓解骨痛,降低骨折发生率,药物安全性好。
徐林傅忠国易斌俞兴
关键词:阿仑膦酸钠骨质疏松骨密度药理
儿童脑性瘫痪尿流动力学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2001年
目的 :探讨儿童脑性瘫痪尿流动力学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材料和方法 :本组病例为采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的脑瘫儿童 78例 ,术前 1周内行尿流动力学检查。结果 :2 5例 (32 .0 5 % )脑瘫儿童合并下尿路症状 ,尿流动力学检查其中 2 0例为上运动神经元损害、3例为混合型运动神经元损害、1例为单纯下运动神经元损害、1例正常 ;5 3例 (6 7.95 % )脑瘫儿童无下尿道临床症状 ,尿流动力学检查其中 35例 (6 6 .0 4% )膀胱总容量及顺应性下降、膀胱充盈压增加。结论 :尿流动力学检查可明确脑瘫儿童下尿道症状的神经病学原因 ,同时发现无下尿道症状的脑瘫儿童中至少 5 0 %以上合并临床静止性膀胱功能障碍 ,符合SPR适应证的患儿应尽早行SPR术。
俞兴徐林张小东易斌洪毅
关键词:脑性瘫痪尿流动力学膀胱儿童
脑瘫合并腰椎峡部裂及腰椎滑脱的手术治疗被引量:2
2000年
目的观察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selective posterior rhizotomy,SPR)结合经椎弓根内固定技术治疗合并椎弓峡部裂及腰椎滑脱脑瘫患者的疗效。方法 1992年 5月~ 1998年 12月收治的 18岁以上 (含 18岁 )的 96例脑瘫患者中, 21例 (21.88% )合并椎弓峡部裂及腰椎滑脱。所有患者在手术前后分别摄腰椎正侧位,双斜位及过伸、过屈位 X线片。并行动力性测量 X线片对比观察。结果术后疗效满意。随访 1~ 7年,平均 3.5年,仅有 1例发生内固定断裂,其余均愈合良好。术后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 (1)脑瘫的异常运动姿态加重腰椎的负荷,从而导致较高的腰椎滑脱发生率 ,支持疲劳骨折的推论。而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本身是由于采用限制性椎板切除,并不会对脊柱的稳定性产生太大的影响。 (2)由于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术后患者站立及行走姿态改善,作用于腰椎的应力相应减少,也为脊柱的稳定提供支持。 (3)由于在同一切口施行两种手术,手术时间长,出血相对较多,应先行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然后再行经椎弓根内固定及植骨术。 (4)因为脑瘫患者腰骶部动力机制的复杂性,所以选择经椎弓根内固定术这一坚强的脊柱内固定方式作为治疗腰椎滑脱的首选术式。
易斌徐林洪毅俞兴王兵王业华
关键词:脑性瘫痪脊神经根切断术腰椎峡部裂腰椎滑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