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业华

作品数:2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脑瘫
  • 1篇腰椎
  • 1篇腰椎滑脱
  • 1篇腰椎峡部
  • 1篇腰椎峡部裂
  • 1篇影响因素
  • 1篇神经根
  • 1篇神经根切断术
  • 1篇术后
  • 1篇切断术
  • 1篇峡部
  • 1篇峡部裂
  • 1篇脑性
  • 1篇脑性瘫
  • 1篇脑性瘫痪
  • 1篇痉挛
  • 1篇痉挛性
  • 1篇痉挛性脑瘫
  • 1篇滑脱
  • 1篇脊神经

机构

  • 2篇北京医科大学...
  • 1篇海伦市人民医...

作者

  • 2篇洪毅
  • 2篇王业华
  • 2篇徐林
  • 1篇王兵
  • 1篇王波
  • 1篇易斌
  • 1篇周均
  • 1篇俞兴
  • 1篇王海军

传媒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年份

  • 1篇2001
  • 1篇2000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影响痉挛性脑瘫SPR术后行走能力的因素及其意义分析被引量:9
2001年
目的 :研究影响SPR术后行走功能的预后因素 ,为痉挛性脑瘫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12 8例无独立行走能力的痉挛性脑瘫患儿术前及术后进行肌张力检查、步态评分、判定爬行能力、蹲位起立能力、双踝背伸能力及脑瘫分类 ,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爬行能力、起立能力、脑瘫类型和踝背伸能力与术后行走能力呈显著正相关 ,而术前肌张力水平与术后行走能力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爬行能力、起立能力和脑瘫类型是SPR术后行走能力强有力的预后因素。功能训练对术后功能有重要意义。
王波王海军徐林洪毅王业华周均
关键词:脑性瘫痪影响因素
脑瘫合并腰椎峡部裂及腰椎滑脱的手术治疗被引量:2
2000年
目的观察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selective posterior rhizotomy,SPR)结合经椎弓根内固定技术治疗合并椎弓峡部裂及腰椎滑脱脑瘫患者的疗效。方法 1992年 5月~ 1998年 12月收治的 18岁以上 (含 18岁 )的 96例脑瘫患者中, 21例 (21.88% )合并椎弓峡部裂及腰椎滑脱。所有患者在手术前后分别摄腰椎正侧位,双斜位及过伸、过屈位 X线片。并行动力性测量 X线片对比观察。结果术后疗效满意。随访 1~ 7年,平均 3.5年,仅有 1例发生内固定断裂,其余均愈合良好。术后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 (1)脑瘫的异常运动姿态加重腰椎的负荷,从而导致较高的腰椎滑脱发生率 ,支持疲劳骨折的推论。而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本身是由于采用限制性椎板切除,并不会对脊柱的稳定性产生太大的影响。 (2)由于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术后患者站立及行走姿态改善,作用于腰椎的应力相应减少,也为脊柱的稳定提供支持。 (3)由于在同一切口施行两种手术,手术时间长,出血相对较多,应先行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然后再行经椎弓根内固定及植骨术。 (4)因为脑瘫患者腰骶部动力机制的复杂性,所以选择经椎弓根内固定术这一坚强的脊柱内固定方式作为治疗腰椎滑脱的首选术式。
易斌徐林洪毅俞兴王兵王业华
关键词:脊神经根切断术腰椎峡部裂腰椎滑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