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怿
- 作品数:5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翻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 译员职业道德考核评价机制探索被引量:7
- 2020年
- 在中国译协刚刚发布《译员职业道德准则与行为规范》之际,本文关注“规范”在翻译行业中的落实问题,提出建立职业道德考核评价机制。通过梳理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翻译职业资格考试中职业道德规范考评的内容、形式、评分标准等方面,本文尝试探讨在我国翻译职业资格考试CATTI中增设相关考核内容的可行性,从考评构念、方法、成绩评定等五个角度,具体阐释了考评的内容形式设计,展望相关未来研究方向。翻译职业道德考评机制的建立,对《译员职业道德准则与行为规范》的落实有重要意义,并将有利于提升翻译职业的社会认可度,进一步推进语言服务行业的职业化、规范化发展。
- 王巍巍余怿
- 关键词:职业道德考评机制
- 隐性知识传递视角下的译者素养培养--兼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MTI实践教学被引量:1
- 2018年
- 提升口译能力,培养译员素养是口译实践教学的目标。实践教学通常被安排在语言知识、口译技能、专题知识习得之后,其绝大部分教学内容属于无法直接用语言描述和传达的隐性知识。借助知识管理学中隐性知识在组织中的传递理论和SECI模型,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MTI口译教学为例,分析实践教学目标的实现过程,探讨口译实践教学课程设置、教学安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 余怿
- 关于“口译过渡性课程”的探讨
- 2010年
- 专业口译训练与专业外语教育在培养对象的能力上有着不同要求,在教学方式上也存在着明显区别。"口译过渡性课程"应纳入口译教学体系。在对外语专业学生进行专业口译训练前,应设置过渡性适应课程,对学生的口译听辨、逻辑思维、口译表达、知识词汇等方面进行专门培训,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专业训练,提高学习效率。
- 余怿
- 口译过程的“数据—信息—知识”模型——知识管理学视阈下的释意派“三角模型”再阐释
- 2022年
- 释意理论的口译过程“三角模型”,及其提出的“意义”及“脱离语言外壳”的概念对口译研究影响深远,但也饱受质疑。本文回顾释意派相关理论及缺陷,从知识管理学的视角对口译过程进行阐释,重新定义“意义”并解析“脱离语言外壳”,描述口译过程中数据、信息和知识的转化与传递,旨在为释意理论的阐释及口译过程研究提出一个新的跨学科视角。
- 余怿
- 关键词:口译过程知识管理学知识传递
- 口译:一项“协调”活动被引量:3
- 2010年
- 口译活动往往被认为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而交际中不同的语言和文化既是信息的载体,也是信息传播的障碍。本文通过探讨口译活动的目标、口译员角色的定位两个方面说明口译的过程是一个消除障碍、解决冲突的过程,口译活动也是一项"协调"活动。
- 余怿
- 关键词:口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