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玥莹
- 作品数:22 被引量:87H指数:7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北京市教委面上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不同浓度Ouabain对贵州小型猪内耳形态及听力的影响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ouabain溶液对贵州小型猪内耳的作用,分析听力改变与药物浓度关系。方法采用健康、黑色2月龄贵州小型猪13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其中试验组动物通过完整圆窗膜局部应用不同浓度ouabain,分为1mM组、0.1mM组,对照组动物局部使用等量生理盐水,正常对照组不予特殊处理。用药前后行听性脑干反应测定,并通过免疫荧光法,观察各组动物在应用药物后三天、一周、两周时的听功能及内耳形态学(螺旋神经节、毛细胞)的变化。结果生理盐水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内耳形态及听功能未见明显变化,不同浓度Ouabain均可导致螺旋神经节细胞数目减少,毛细胞形态及数量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ABR阈值变化明显(P<0.05)。结论经完整圆窗膜给药,ouabain溶液对小型猪螺旋神经节细胞有损伤,并且损伤程度具有浓度依赖性,并造成听阈明显提高,ouabain对毛细胞的影响不明显。
- 张雪茹杨仕明李登科马玥莹赵立东郭维维邢光前
- 关键词:内耳毛细胞螺旋神经节听神经病
- 原发性咽旁间隙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 目的:总结原发性咽旁间隙肿瘤的临床特征、诊断方法、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40例原发性咽旁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1~77岁,中位年龄42...
- 刘良发黄德亮王嘉陵武文明刘明波赵建东马玥莹
- 关键词:手术治疗预后因素
- 喉环状软骨上部分切除术的应用进展被引量:7
- 2019年
- 近年来喉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手术治疗仍然是喉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手术方式从最初确保肿瘤完全切除的喉全切除术转变为在确保肿瘤完全切除的基础上最大程度的保留喉的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而喉环状软骨上部分切除术以保留环杓单元为特点,既能完整切除肿瘤,又可保留喉的生理功能,且不需要永久性气管造瘘,在不影响生存率和局部控制率的前提下,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从而得到广泛应用。本文首先概述喉癌的发病与治疗情况,其次描述喉环状软骨上部分切除术的原理与特点,最后讨论喉环状软骨上部分切除术的最新应用进展。
- 葛鑫颖马玥莹刘良发
- 关键词:喉肿瘤环状软骨外科手术
- 颈动脉体瘤36例手术治疗体会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 总结颈动脉体瘤患者手术经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 对2004年6月至2012年6月的36例颈动脉体瘤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男13例,女23例;年龄9~61岁,中位数42岁;肿瘤所在位置为右侧14例,左侧19例,双侧3例(其中2例为兄妹);经颈部B超、CT、MRI和DSA检查,手术的基本术式是颌下、颈侧及胸锁乳突肌上段前缘切口.结果 36例(38侧,1例双侧病变者左侧未行手术)中29侧颈动脉体瘤完全切除,其中6侧肿瘤质地坚硬并包裹颈内动脉者在宫藤夹夹闭颈总动脉后行肿瘤和颈动脉切除;9侧质地坚硬肿瘤残留.术中出血80 ml以内17侧,100~550ml 18侧,800 ml、1000 ml和1500 ml各1侧;15侧血管栓塞中位出血量200 ml,23侧血管未栓塞中位出血量60 ml.术后神经功能障碍共10例(26.3%),含8例术前神经损伤术后神经麻痹无改善或加重者,新增术后神经损伤2例.1例恶性颈动脉体瘤术后2年随访时仍带瘤生存,其余病例经10个月至6年随访除9例失访者外均存活,肿瘤未增大.结论 颈动脉体瘤首选手术切除,其质地较软者一般可完整分离切除肿瘤、保留颈内动脉,而质地坚硬且包裹颈内动脉手术时血管破裂可能性极大,术前应行DSA,确认脑血管交通支存在时,结扎颈外动脉后,置宫藤夹逐渐夹闭颈总动脉,待建立良好代偿后行肿瘤及颈动脉切除,可避免颅内并发症.
- 黄德亮马玥莹刘良发赵辉王嘉陵武文明刘明波赵建东
- 关键词:颈动脉体瘤耳鼻喉外科手术
- 喉癌术后生存质量研究被引量:13
- 2013年
- 目的:比较各种因素对喉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手术治疗的303例喉癌患者,采用中文版(EORTC)QLQ-C30(V3.0)及QLQ-H&N35生存质量问卷进行评估,比较各因素与喉癌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关系。结果:303例患者中目前仍保留气管造瘘者78例(其中全喉切除59例,部分喉切除19例);4例仍带鼻饲管。女性患者在躯体功能、总健康状况等方面不如男性(P<0.05)。高龄患者较低龄患者躯体功能及语言能力差(P<0.05)。声门型患者总健康状况最好,而吞咽问题方面声门上型最差。临床晚期(Ⅲ、Ⅳ期)患者在多个领域得分不如临床早期(Ⅰ、Ⅱ期)患者,Ⅲ期患者比Ⅳ期患者吞咽问题更明显。微创手术及喉裂开声带切除术比部分及全喉切除者生存质量好。部分喉切除者在躯体功能、情绪功能、总健康状况、感觉、语言、咳嗽、病态感、进食管等领域比全喉切除者好,但在疲倦、疼痛、气促、吞咽、口干、唾液黏稠领域不如后者;而水平部分喉切除者吞咽问题明显。术式是影响语言功能的独立因素。手术同期行颈廓清者比未做颈廓清者有更多的不适症状。有气管造瘘者在生存质量的多个领域明显差于无气管造瘘者,且是语言功能和总健康状况领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各临床特征影响不同的生存质量领域。术式是影响语言功能的独立因素。是否有气管造瘘是影响总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
- 马玥莹刘良发黄德亮王嘉陵武文明刘明波赵建东
- 关键词:喉肿瘤EORTC
- 眩晕2年右侧肢体、面部麻木半年
- 2019年
- 患者王女士,52岁,汉族,内蒙古自治区人。以“头晕2年,右侧肢体、面部麻木半年”主诉入院。两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头晕,持续时间不定,无明显诱因。半年前开始出现右面部、右臂轻度麻木,当地医院就诊,给予“改善循环”药物治疗无效。两月前来京就诊于宣武医院神经科,行头颅MRI平扫发现:1、脑白质变性(轻度);2、右侧颈静脉孔区软组织影,性质待定。
- 申卫东马玥莹赵建东黄德亮杨仕明
- 重组胸腺素β4通过调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进皮肤创伤愈合被引量:8
- 2008年
- 背景:由于机体自身修复愈合的能力极其有限,一旦发生损伤或者病变很难自愈。近年来,胸腺素β4促进创伤愈合的作用受到关注,为创伤愈合药物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方向。目的:通过制作大鼠皮肤全层创伤模型,观察局部给予重组胸腺素β4对创面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达的调节作用,并分析其剂量效应。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因子水平的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3/2008-01在南开大学医学院解剖教研室完成。材料:胸腺素β4由北京诺思兰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方法:纳入雄性SD大鼠60只,采用直径8mm的自制打孔器在大鼠脊柱两侧脊肋角处各制备1个全层皮肤缺损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胸腺素β440,120,360mg/L组及对照组,每组15只。分别于模型制备后即刻、每天早7:00、晚7:00给每个伤口表面滴加相应剂量的胸腺素β450μL及等量磷酸盐缓冲液。主要观察指标:于造模后2,4,7d,每组每时相点取5只大鼠背部全层皮肤标本行苏木精-伊红和三原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结果:创面组织形态观察结果示,与对照组相比,胸腺素β4各剂量组造模后毛细血管增多,成纤维细胞、胶原纤维、网状纤维增多,排列较规则,以胸腺素β4120mg/L组最明显。胸腺素β4处理后4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最多,造模后7d表达减少,胸腺素β4120mg/L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强度保持在较高水平,阳性血管面积大于40,360mg/L组(P<0.05~0.01)。胸腺素β4120mg/L组造模后2d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达较强,造模后4,7d表达逐渐减弱(P<0.01)。结论:实验中120mg/L胸腺素β4可使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持续稳定较高表达。在愈合早期促进血管再生,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和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分化,在愈合�
- 李艳王冠于虎马玥莹杨小凡许松山聂李亚车永哲
- 关键词:胸腺素伤口愈合皮肤内皮生长因子
- 猪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原代培养及诱导鉴定
- 2015年
- 目的:原代培养猪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ADMSC),探索其适宜培养温度并对其进行诱导鉴定。方法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原代分离培养猪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用WST-1法比较猪ADMSC在37℃和38℃条件下的生长曲线,向成骨、成脂和成软骨方向诱导分化ADMSC,鉴定其多能性。结果用胶原酶消化法可以从猪颈部脂肪组织中分离培养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贴壁生长,P2代以后形态均一,稳定增殖,约5天可传代,在一定条件诱导下可以向成骨、成脂或成软骨方向分化,适宜在5%CO2、38℃、饱和湿度条件下培养。结论原代培养的猪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分离方便、增殖速度快、状态稳定,具有多向分化潜能,是可靠的供体细胞来源。
- 马玥莹袁硕龙陈磊张悦丛涛赵立东郭维维杨仕明
- 关键词: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成脂分化成软骨分化
- 原发性咽旁间隙肿瘤的诊断与治疗被引量:17
- 2012年
- 目的 总结原发性咽旁间隙肿瘤的临床特征、诊断方法、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40例原发性咽旁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1 ~77岁,中位年龄42岁.CT扫描结合MRI检查有助于咽旁间隙肿瘤的诊断和手术方案的制定.手术方式包括:经口入路1例,经颈部入路22例,经腮腺-颈部入路8例,下颌升支纵行裂开入路1例,经颈部-下颌角部分切除入路4例,经腮腺进路2例,耳后颅颈联合入路2例.结果 40例患者均经手术切除,术后病理诊断良性肿瘤28例,恶性肿瘤12例,其中涎腺来源15例,神经来源12例,其余13例为其他组织来源.28例良性肿瘤中,23例经一次手术治愈,随访13~47个月无复发,中位数39个月.12例恶性肿瘤经随访3~50个月,中位数29个月,6例存活(随访时间24~ 50个月,中位数36个月),3例在术后6个月内死亡,3例失访.术后发生脑脊液漏1例,术腔感染2例,迷走神经损伤3例.结论 手术切除是治疗咽旁间隙肿瘤的首选方法,绝大多数肿瘤可以经单纯颈侧入路切除;对于恶性肿瘤或较大的良性肿瘤应选择较宽阔的手术入路.咽旁间隙的良性肿瘤预后较好,而恶性肿瘤组织类型复杂多样,治疗效果差,预后不良.
- 刘良发黄德亮王嘉陵武文明刘明波赵建东马玥莹
- 关键词:头颈部肿瘤耳鼻喉外科手术
- 晚期喉癌术后生存分析
- 马玥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