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伟
- 作品数:33 被引量:79H指数:5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皮肤成纤维细胞是一种间充质干细胞吗?被引量:2
- 2018年
- 间充质干细胞因具有组织再生能力和免疫抑制功能,被广泛地应用于组织工程学和再生医学领域。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皮肤成纤维细胞可能是一种间充质干细胞。本文通过比较两类细胞的概念、培养条件、形态、标志物、分化潜能和免疫抑制能力,探讨两者的关系,进一步讨论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干性。
- 陈伟戴茹华薇李利
- 关键词:成纤维细胞间充质干细胞干性
- 3186例皮肤外科病人手术术式的分析与分类
- 兰长贵周光平李灿阳眉陈伟梅晓峰陈浩赵静胡婕孔志勤
- 血管肉瘤的诊断与治疗被引量:3
- 2004年
- 陈伟刘德贵
- 关键词:血管肉瘤
- 可见光的皮肤损伤及防护被引量:7
- 2018年
- 到达地面的太阳光谱主要由紫外线、可见光和红外线组成。长期以来人们认为阳光中的可见光对人体皮肤健康无影响,但最近报道显示可见光也可在多方面影响皮肤生理健康,导致皮肤红斑、黑化和光老化等,有进行合理防护的必要。目前市场上的防晒化妆品主要针对紫外线,无防护可见光的功效。该文就可见光对皮肤的损伤和损伤机制、与可见光相关的皮肤病及可见光防护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皮肤全面防晒提供新思路。
- 戴茹李利陈伟
- 关键词:可见光皮肤损伤光老化光保护
- 皮下蒂推进皮瓣在面部手术中的应用
- 2013年
- 目的探讨面部手术后小面积圆形缺损的有效修复方式。方法利用皮下蒂推进皮瓣修复22例各类面部病变手术后的创面:彻底切除面部皮肤病变组织后,根据缺损的大小设计制作三角形皮下蒂皮瓣,通过滑行推进的方式移动到缺损处,修复创面。结果 22例患者术后皮瓣均成活良好,面部外观轮廓无明显牵拉移位,术区较为平整,皮瓣色泽与周围皮肤相同,修复效果满意。结论皮下蒂推进皮瓣是修复面部圆形、类圆形小面积缺损的理想修复方法。
- 李先慧刘德贵张彦标王晓娟陈伟薛刚
- 关键词:皮下蒂皮瓣面部手术
- 美沙拉秦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伴坏疽性脓皮病一例被引量:1
- 2019年
- 患者女,45岁,左足红肿热痛2个月。2个月前,患者出现左足红肿热痛,皮肤无破溃、渗液,外院诊断为“左足蜂窝织炎”,予抗感染和对症治疗后,疗效不佳。3d前,患者左足症状加重,出现皮肤发黑坏死,前来我院就诊。2年前,患者于我院行结肠镜检查,结果示直肠、结肠、阑尾孔周围黏膜水肿、发红,部分肠黏膜糜烂及出血;结直肠活检示结直肠黏膜中度慢性炎症,可见隐窝脓肿形成,部分腺体内杯状细胞减少,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经治疗后缓解。
- 陈伟向利娟李利
- 关键词:对症治疗坏疽性脓皮病美沙拉秦红肿热痛直肠黏膜蜂窝织炎
- 伽玛刀致恒河猴视神经损伤早期的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研究
- 目的 研究伽玛刀所致恒河猴视神经放射性损伤的早期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影像表现,探讨DTI 在放射性视神经损伤(RION)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用伽玛刀照射5 只恒河猴单侧眶内段视神经,相应的对侧视神经作为对照,照射...
- 陈兢范双民陈伟
- 降钙素原对烧伤患者脓毒症的诊断价值研究被引量:9
- 2013年
- 目的有效、准确地区分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与脓毒血症,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提高医疗质量。方法选择我院烧伤患者60例,烧伤面积平均为(35±21)%TBSA,深度Ⅱ~Ⅲ度,按患者是否发生脓毒血症进行分组,未发生脓毒血症组再按是否发生SIRS进行分组,分别统计各组患者白细胞计数(WB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以及降钙素原(PCT)。结果脓毒血症组的PCT、hs-CRP、WBC均显著高于无SIRS组(P<0.01);而与SIRS组比较,脓毒血症组的WBC的绝对值均升高,但无显著差异(P>0.05)。脓毒血症组的CRP和PCT显著高于SIRS组(P<0.01)。结论 PCT对烧伤患者脓毒血症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价值,能够特异性地分辨炎症反应与脓毒血症,但是其无法作为单一诊断烧伤脓毒血症的指标,在临床上还应该根据临床表现及其他指标联合判断患者感染情况。
- 黄涛王晓娟杨勇陈伟张彦标薛刚
- 关键词:降钙素原烧伤脓毒血症SIRS
- 重症烧伤患者CRRT临床治疗分析
- 目的评价CRRT对治疗特重烧伤患者疗效。方法对重症烧伤患者中除常规烧伤抢救治疗外,伤后16h开始行CRRT,治疗前后观察生命体征、电解质、凝血功能、血尿素氮、血肌酐、动脉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采用CRRT期间...
- 杨朝春薛刚陈伟张彦标王晓娟
- 关键词:临床治疗分析重症烧伤
- 文献传递
- 区域缓释化疗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使用缓释型氟尿嘧啶对预防术后局部复发的价值。方法将2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13例,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结束后,直视下于手术区域撒布缓释型氟尿嘧啶500 mg;对照组15例,除不使用缓释型氟尿嘧啶外,其他处理同治疗组。结果经中位随访27个月,治疗组没有发现局部复发,对照组有4例出现局部复发,二者之间差异显著(χ2=4.044,P<0.05)。结论缓释型氟尿嘧啶手术区域使用有助于预防乳腺癌术后局部复发,提高乳腺癌综合疗效。
- 薛刚黄涛冉峰陈伟王晓娟蒋金恒杨勇
- 关键词:乳腺癌局部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