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林霞 作品数:34 被引量:358 H指数:13 供职机构: 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广西医疗卫生重点科研课题 广西卫生厅科研项目 吴阶平医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新生儿脑损伤早期影像学技术评估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11年 对新生儿脑损伤早期影像学评估技术进行了综述,突出超声、CT、MRI在脑损伤对于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及预后的重要性,改善脑损伤患儿的预后和提高生活质量。 邹林霞 林小苗 宋雄 陈维华关键词:新生儿脑损伤 影像学 生物反馈结合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脑瘫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结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脑瘫患儿40例随机分为2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核心稳定性训练的康复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生物反馈结合核心稳定性训练方法治疗。治疗前后均采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评估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患儿的GMFM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均<0.05),观察组提高更明显(P<0.05)。结论生物反馈结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可以有效提高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 陈维华 宋雄 邹林霞 林小苗 杨立星关键词:生物反馈 核心稳定性训练 脑瘫 粗大运动功能 全身运动质量评估预测不同孕周早产高危儿神经发育结局的效度比较 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比较全身运动(GMs)质量评估对不同孕周分组的早产高危儿神经发育结局的预测效度。方法按照妊娠28-31“周、32~33“周、34~36”周将180例研究对象分为A、B、C三组,分别进行扭动运动阶段GMs和不安运动阶段GMs评估。通过临床诊断方法和Gesell发育量表,评估随访对象12月龄的运动发育结局,比较GMs评估在不同孕周分组中的预测效度。结果运动发育结局有133例发育正常,47例发育迟缓,其中10例脑瘫。对于运动发育异常的预测效度,扭动运动阶段GMs敏感性40.4%、特异性90.2%、阳性预测值59.4%和阴性预测值81.1%;不安运动阶段GMs敏感性27.7%、特异性99.2%、阳性预测值92.9%和阴性预测值79.5%。不同孕周分组间的GMs评估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P=0.610,P=0.765,P=-0.290)。结论GMs评估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中,不安运动缺乏的评估最高;其次是痉挛.同步性。GMs评估中不安运动缺乏及痉挛.同步性更能够准确区分运动发育结局有无异常。GMs评估对28~36^+6周的早产儿神经运动发育异常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 林星谷 林小苗 邹林霞 宋雄关键词:全身运动 孕周 高危 预测效度 听觉统合训练对智力障碍儿童语言迟缓的效果 被引量:25 2013年 目的探讨听觉统合训练对智力障碍儿童语言迟缓的效果。方法将智力障碍患儿4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语言训练,观察组采用听觉统合训练结合语言训练。治疗前后采用Gesell发育量表中的适应性和语言两个领域进行评分。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儿的适应性DQ及语言DQ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观察组疗效较对照组更优(P<0.05)。结论结合听觉统合训练对智力障碍儿童语言迟缓康复效果优于单纯语言训练。 陈维华 邹林霞关键词:智力障碍 语言发育迟缓 听觉统合训练 语言训练 靳三针配合神经发育疗法治疗脑性瘫痪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靳三针配合神经发育疗法在脑瘫康复训练中的应用及其对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8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神经发育疗法;观察组采用靳三针配合神经发育疗法进行治疗。每日一次,30天为一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采用粗大运动量表(GMFM-88)对两组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进行评估。结果 :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儿治疗后的GMFM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靳三针配合神经发育疗法治疗脑瘫效果优于单纯神经发育疗法,更有效提高患儿运动功能。 宋雄 林小苗 邹林霞关键词:靳三针 神经发育疗法 脑性瘫痪 康复 口肌训练在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语言康复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口肌训练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语言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将40例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患儿分为两组,每组20例。对照组予语言认知训练;观察组予以口肌训练结合语言认知训练。两组训练的时间为6个月。采用 S-S 法分别对两组治疗前后语言发育商、交流态度进行测试。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语言发育商较前提高(P <0.05);两组治疗后表达比较的 t 值为2.434,对应的 P 值小于0.05,观察组语言表达发育优于对照组(P <0.05),两组语言理解和操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口肌训练结合语言认知综合训练能更好地提高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语言表达能力。 陈维华 邹林霞 杨立星 林小苗关键词:孤独症谱系障碍 语言康复 针灸配合语言治疗对脑瘫儿童语言障碍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9 2016年 目的探讨针灸配合语言治疗在脑瘫语言障碍患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2月-2014年12月在该院儿童康复科进行语言康复治疗的脑瘫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语言治疗,观察组采用针灸配合语言治疗。共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疗效,并采用的Gesell量表对两组治疗前后适应性和语言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80.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的Gesell适应性、语言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配合语言治疗可有效改善脑瘫患儿的语言障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林小苗 蓝颖 邹林霞 陈维华 杨立星 宋雄关键词:针灸 语言治疗 脑瘫 语言障碍 血清骨源性碱性磷酸酶在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早期诊断的研究 2011年 目的:研究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LP)在儿童堆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采用骨源性碱性磷酸酶试荆盒对133例佝偻稿忠病蛆和随机抽取148例正常对照组进行外周血中的BALP、钙、磷、ALP的舍量进行分析。结果:佝偻病患病组外周血BALP的舍量(265.00±29.81)U/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40.47±22.72)U/L(P〈0.05);枸偻病患病组外周血钙的含量(2.24±0.15)U/L与正常对照组外周血钙的含量(2.33±0.17)U/L比较元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外周血BALP含量在儿童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中异常升高,捡出率高于外周血钙;外用血BALP的洲定对佝偻病早期诊断特异性强。 邹林霞 林小苗 陈维华关键词:骨源性碱性磷酸酶 佝偻病 核心稳定性训练在脑性瘫痪康复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5 2011年 脑性瘫痪(脑瘫)是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脑发育阶段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随着新生儿抢救技术的进步,危重新生儿抢救存活率大幅度提高,近年来脑瘫发病率有增高趋势,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脑瘫的治疗已有百余年历史,治疗方法很多,但最主要治疗方法依然是以Bobath为代表的神经发育治疗法。近几年,核心稳定性的训练方法在竞技体育领域广泛应用,有效提高运动员竞赛成绩。 宋雄 邹林霞 林小苗 陈维华关键词:脑性瘫痪康复 母乳喂养情景模拟训练在早产儿母乳喂养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16 2022年 目的探讨母乳喂养情景模拟训练对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早产儿母亲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6月该院NICU住院且人工喂养时间超过7 d的112例早产儿及其母亲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在常规健康教育基础上进行情景模拟训练。干预2周后采用母乳喂养自我效能量表(BSES-SF)、母乳喂养知识问卷、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对两组早产儿母亲进行调查,比较两组早产儿母亲干预后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感、母乳喂养知识掌握度、纯母乳喂养率的差异。结果两组早产儿母亲干预前母乳喂养BSES-SF评分、母乳喂养知识水平、抑郁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早产儿母亲干预后BSES-SF评分、母乳喂养知识水平、纯母乳喂养率均高于对照组,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乳喂养情景模拟训练能提高早产儿母亲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感、母乳喂养知识水平和纯母乳喂养率,降低早产儿母亲产后抑郁发生率。 廖婵 梁春燕 赖玉娥 黄芳 邹林霞 吴华敏 陆芳娜关键词:早产儿 母乳喂养 自我效能感 健康教育 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