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晓莉

作品数:46 被引量:107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2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6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8篇狼疮
  • 17篇红斑
  • 17篇红斑狼疮
  • 14篇系统性红斑
  • 14篇系统性红斑狼...
  • 7篇系统性红斑狼...
  • 7篇红斑狼疮患者
  • 5篇血管
  • 5篇细胞
  • 5篇风湿
  • 4篇动脉
  • 4篇心肌
  • 4篇血清
  • 4篇影像
  • 4篇缺血
  • 3篇心血管
  • 3篇影像学
  • 3篇疗效
  • 3篇疗效观察
  • 3篇慢性

机构

  • 42篇北京大学第三...
  • 5篇北京大学第一...
  • 4篇北京大学
  • 1篇枣庄市立医院
  • 1篇邯郸市中医院

作者

  • 45篇邓晓莉
  • 28篇刘湘源
  • 13篇赵金霞
  • 10篇刘蕊
  • 7篇孙琳
  • 4篇高炜
  • 3篇施冰
  • 3篇姚中强
  • 2篇张寅
  • 2篇陈明
  • 2篇钟丽君
  • 2篇李常虹
  • 2篇张宝娓
  • 2篇张碧莹
  • 2篇汪宇鹏
  • 2篇郑晓娟
  • 2篇翟佳羽
  • 2篇高莉
  • 2篇杨阳
  • 2篇王霄英

传媒

  • 7篇中华风湿病学...
  • 4篇北京大学学报...
  • 3篇第15次全国...
  • 2篇中国介入心脏...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第17次全国...
  • 1篇中国骨质疏松...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军医进修学院...
  • 1篇中国医刊
  • 1篇药物不良反应...
  • 1篇中国临床保健...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国临床研究
  • 1篇2011北京...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7篇2017
  • 6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2
  • 5篇2011
  • 5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DNA特异吸附联合药物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疗效观察
邓晓莉刘湘源赵金霞孙琳刘蕊
强骨胶囊治疗女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强骨胶囊治疗女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符合 WHO 推荐的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的15例女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52~73岁,平均年龄(63±7)岁,其中老年性骨质疏松和绝经后骨质疏松分别为8例和7例,3例患...
邓晓莉刘湘源姚中强
文献传递
骨质疏松治疗新靶点被引量:5
2016年
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人口老龄化时代的到来,骨质疏松发病率逐年增长并逐渐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慢性疾病之一。传统的骨质疏松治疗药物目前尚不能降低此疾病骨折的发生风险、不能有效提高骨密度及减轻疼痛等不适。如今,随着人们对骨质疏松发病机制的进一步探讨,参与骨质疏松发病的OPG/RANKL/RANK、Wnt/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Sclerostin、CathepsinK等信号分子逐步发现,并有望成为骨质疏松治疗的新靶点。
李欣艺邓晓莉刘湘源
关键词:骨质疏松发病机制信号通路治疗靶点
合并活动性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随访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观察合并活动性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SLE患者CMV感染状态随时间变化情况,及其与SLE病情变化的关系。方法合并活动性CMV感染的SLE患者,分为治疗组(更昔洛韦)和非治疗组(不抗病毒)。门诊定期随访,复测CMV感染相关检查,同时评价SLE病情活动性。采用χ3检验或者t检验分析数据。结果共纳入102例患者(治疗组66例,非治疗组36例),随访时间(6±8)个月。45.1%(46/102)的患者CMV活动性感染状态转变为既往感染状态。治疗组中42.4%(28/66)的患者CMV状态变化,与非治疗组50.0%(18/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40,P=-0.462),2组CMV活动性感染持续时间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0±1.3)个月和(5.4±3.3)个月,P=0.794]。CMV状态变化的患者基线SLEDAI评分(12±6)分显著高于CMV状态变化时(4±3)分(t=7.037,P〈0.01),SLEDAI评分降低(8±5)分,显著大于CMV状态不变的患者(4±4)分(t=3.116,P=0.003)。结论在合并活动性CMV感染的SLE患者中,抗病毒治疗对既往感染状态无影响。SLE病情控制得好有利于CMV感染的控制。
邓晓莉迟妮妮张警丰赵金霞刘蕊翟佳羽刘湘源
关键词:红斑狼疮巨细胞病毒感染随访研究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急性胰腺炎58例临床分析
白琼赵金霞邓晓莉汪宇鹏刘湘源
β_2糖蛋白Ⅰ、抗β_2糖蛋白Ⅰ抗体与抗磷脂综合征被引量:11
2011年
张寅刘湘源邓晓莉
关键词:抗磷脂综合征
抗肿瘤坏死因子单克隆抗体治愈白塞病肠道溃疡的病例特点分析
邓晓莉刘湘源赵金霞
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及功能变化的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观察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CEPC)的数量、功能(包括抗炎功能)以及整体状态的变化。方法研究共纳入35例病情处于活动期的SLE患者(女性28例,男性7例),另选择35名年龄和性别与之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CEPC的数量通过荧光激活细胞分选方法确定;CEPC在纤维连接蛋白上的黏附能力以及单核细胞系细胞(THP-1细胞)向CEPC的黏附能力均采用细胞黏附计数法进行评价;CEPC的迁移能力通过nanswell小室迁移率分析法来分析;采用离体Matrigel上成管实验方法检测CEPC的成管功能。分别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和Westem—blotting法测定CEPC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白细胞介素(IL)一6的表达,以及细胞黏附分子(ICAM)-1和磷酸化akt(p-akt)的表达(后者反映CEPC的抗炎能力和整体状态)。结果活动期SLE患者CEPC的数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4±0.018)%和(0.079±0.017)%,P=0.094],但其部分功能受影响:CEPC在纤维连接蛋白上的黏附能力显著下降(50±17和24±11,P=0.04)而THP-1细胞向CEPC的黏附功能显著增强(10.0+2.0和32.0±3.0,P〈0.01);CEPC的迁移功能下降[(4.81±+0.23)%和(1.21±0.08)%,P〈0.01];CEPC在Matrigel上的成管功能显著下降(18.0±2.0和12.0±3.0,P=0.024);CEPC中iNOS和IL-6(P均〈0.01)的表达和ICAM-1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加,而p—akt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结论活动期SLE患者CEPC数量并未显著减少但其部分功能受损,包括迁移和成管能力等。活动期SLE患者CEPC细胞状态差,抗炎能力降低。
邓晓莉李肖霞刘湘源刘蕊孙琳
关键词:红斑狼疮内皮祖细胞动脉粥样硬化
弥漫结缔组织病并发心血管病患者的临床分析
弥漫结缔组织病可不同程度地累及心血管系统,国内外学者对弥漫结缔组织病并发心血管系统损害的特点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多缺乏与单纯心血管病的对比,及不同弥漫结缔组织病间的比较分析。为此, 本文采用病例对照方式,回顾性地总结和...
邓晓莉刘湘源
关键词:发病年龄高脂血症心血管病患者弥漫性结缔组织病
文献传递
质谱分析联合免疫吸附寻找系统性红斑狼疮新的血清标志物的系列研究
邓晓莉张霞刘湘源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