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迟源

作品数:11 被引量:92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辽宁省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动脉
  • 3篇体层成像
  • 3篇卵黄囊
  • 3篇卵黄囊瘤
  • 3篇机体
  • 3篇计算机体层
  • 3篇计算机体层成...
  • 3篇成像
  • 2篇动脉栓塞
  • 2篇血栓
  • 2篇栓塞
  • 2篇肿瘤
  • 2篇介入
  • 2篇介入治疗
  • 2篇静脉
  • 2篇磁共振
  • 2篇磁共振成像
  • 1篇胆道
  • 1篇胆道引流
  • 1篇胆道引流术

机构

  • 1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沈阳军区总医...

作者

  • 11篇迟源
  • 10篇刘兆玉
  • 4篇马羽佳
  • 3篇郭启勇
  • 2篇龚正
  • 1篇潘诗农
  • 1篇王传卓
  • 1篇龚正
  • 1篇郭一君
  • 1篇孙巍
  • 1篇卢再鸣
  • 1篇赵健
  • 1篇任莹
  • 1篇成小丽

传媒

  • 3篇中国临床医学...
  • 2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中国肿瘤生物...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中国介入影像...
  • 1篇医学教育研究...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5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4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卵黄囊瘤的CT及MRI表现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探讨卵黄囊瘤CT及MRI的表现及在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5年5月经病理证实的40例卵黄囊瘤的CT或MRI表现及临床特征。结果:发病年龄9个月~50岁,平均年龄12.7岁;其中男17例,女23例。肿瘤位于卵巢18例,睾丸12例,骶尾部6例,阴道2例,膈肌1例,腹股沟1例。影像学表现为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肿块,呈实性或囊实混合性,肿瘤最大径1.5~28cm。增强扫描实性部分明显不均匀强化,实性部分及囊壁内可见迂曲血管影。结论:卵黄囊瘤在CT及MRI存在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结合发病年龄、AFP升高等临床特征,可以提高对该病的鉴别诊断。
迟源马羽佳郑加贺刘兆玉
关键词:卵黄囊瘤计算机体层成像磁共振成像
睾丸卵黄囊瘤的CT及MRI表现
目的 探讨CT及MRI睾丸卵黄囊瘤的表现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2015年5月经病理证实的12例睾丸卵黄囊瘤的CT或MRI表现及临床特征. 结果 发病年龄9个月至50岁,平均17....
迟源刘兆玉
关键词:睾丸卵黄囊瘤计算机体层成像磁共振成像
急诊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治疗肝硬化静脉曲张出血的疗效评价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 :评价应用急诊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所致的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于我院急诊行TIPS术治疗的EGVB患者的资料,观察术后止血情况、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肝功能、术后并发症、再出血情况及支架再闭塞情况等。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14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急诊TIPS手术,围手术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中测量HVPG由术前(38.9±9.0)cm H_2O降为术后(19.1±7.0)cm H_2O,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手术前后患者肝功能无明显差异。所有患者术后72 h内出血停止,手术止血率100%。随访3~12月,1例患者因消化道穿孔死亡,1例术后进行肝移植,其余12例状态良好,2例发生肝性脑病(2期),随访期内无患者出现再出血,应用超声及CT随访未发现支架阻塞。结论:对于急性EGVB的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急诊TIPS治疗安全可行,疗效令人满意。
马羽佳龚正迟源郑加贺刘兆玉郭启勇
关键词:肝硬化静脉曲张出血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后肝动脉出血的介入治疗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肝动脉造影及经动脉栓塞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后动脉出血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7月11例PTCD术后动脉出血患者临床资料,1例表现为出血性休克,急诊行肝动脉造影;6例拟行胆道支架置入,撤出引流管后见引流道鲜血涌出伴剧烈腹痛,将引流管送回原位行肝动脉造影;3例引流管反复引出血性胆汁,1例术后间断黑便且血红蛋白减低,均经保守治疗无效后行肝动脉造影。结果肝动脉造影表现为假性动脉瘤4例,肝动脉胆管瘘7例。9例患者责任动脉采用弹簧圈栓塞,2例采用弹簧圈及明胶海绵栓塞。术后所有患者血红蛋白稳定,出现不同程度转氨酶增高、发热及腹痛等表现,对症治疗后好转,6例1周后成功行胆道支架置入。术后患者随访5~16个月,均无再次胆道出血。结论肝动脉造影及经动脉栓塞损伤小、安全有效,可作为治疗PTCD术后肝动脉出血的首选方法。
郑加贺迟源王传卓刘兆玉郭启勇
关键词:肝动脉造影经动脉栓塞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
lncARSR与恶性肿瘤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2021年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ARSR(lncARSR)作为lncRNA家族中的成员之一,近年来受到医学界的广泛关注。随着lncARSR相关基础及临床研究的逐渐深入,发现其不仅在多种生物学过程包括脂代谢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同时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及治疗过程的耐药性中均发挥类似癌基因的功能。研究发现,lncARSR在多种类型肿瘤患者的血清、组织及细胞中呈高表达,而且通过调控靶基因进而促进肿瘤细胞增殖、侵袭及转移,抑制肿瘤细胞凋亡,增强肿瘤耐药性,与肿瘤的分期及预后密切相关,为肿瘤的早期诊断及生物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综述中论述了lncARSR在结直肠癌、卵巢癌、非小细胞肺癌、膀胱癌、肾细胞癌、肝细胞癌和骨肉瘤等恶性肿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迟源刘兆玉
关键词:长链非编码RNA恶性肿瘤
基于PACS系统的翻转课堂在放射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14
2017年
目的通过开展基于PACS的翻转课堂教学,旨在能够创设一个以学生为中心、高效和愉悦的医学影像教学模式。方法选择61名中国医科大学医学影像专业学生,随机分为6组,进行8学时的骨肌影像翻转课堂教学。整个教学分四个阶段:(1)课前准备阶段。学生通过课前学习录像和查阅资料完成检测题;(2)课上检测阶段。学生分组回答课前作业,教师进行评价、分析并给出正确答案;(3)讨论阶段。学生主动提出自己的学习问题,由教师进行回答;(4)拓展阶段。学生通过PACS在线分析病例。课后采用问卷形式对全体学生和3名授课教师进行授课效果的调查。结果通过翻转课堂教学,学生自学能力和学习兴趣得到提高,课堂气氛活跃,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得到锻炼;结合PACS翻转课堂教学扩展了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在影像和临床知识的延伸以及学科交叉内容方面都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结论基于PACS的医学影像翻转课堂,能够促进教与学的目标在课堂上有效的统一,培养影像专业学生的初步临床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
郑加贺迟源任莹潘诗农刘兆玉郭启勇
关键词: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
机械性血栓清除术治疗下腔静脉滤器相关血栓的疗效评价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评价机械性血栓清除术(PMT)治疗下腔静脉滤器相关血栓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一2019年3月14例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后12~14d出现下腔静脉滤器相关血栓的患者,比较PMT前后红细胞及肾功能变化,有无症状性肺栓塞以及PMT的血栓清除效果,是否成功回收滤器及有无下腔静脉损伤。结果:PMT前后红细胞及肾功能水平改变无统计学意义,均无症状性肺栓塞发生,PMT后血栓清除Ⅲ级12例(85.71%),Ⅱ级2例(14.29%)联合应用CDT治疗后血栓清除达Ⅲ级,所有患者均成功回收滤器,无下腔静脉损伤发生。结论:PMT可安全、有效的清除下腔静脉滤器相关血栓,从而提高滤器回收的成功率。
迟源马羽佳王子文刘兆玉
关键词:腔静脉滤器血栓
大管径导管抽吸血栓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疗效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使用大管径导管进行血栓抽吸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疗效。方法对16例患者,共18段栓塞段动脉采用6F或8FGuiding导管抽吸血栓,根据血栓抽吸情况,继续给与溶栓或动脉成形术重建血流。结果导管抽栓有效率为81.25%,介入综合治疗有效率100%,其中痊愈(10/16)62.5%,良好(5/16)31.25%,一般(1/16)6.25%,疗效差(0)0.00%,无严重并发症。结论使用大管径导管血栓抽吸的方法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安全、有效,是介入放射科医生的好选择。
赵健刘兆玉马羽佳郑加贺龚正迟源
关键词:动脉栓塞介入治疗血栓抽吸
卵巢卵黄囊瘤的CT表现
目的 探讨CT在卵巢卵黄囊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5年1月经病理证实的18例卵巢卵黄囊瘤的CT表现及临床特征. 结果 发病年龄4至29岁,平均15.4岁;左侧5例,右侧13例;单纯...
迟源刘兆玉
关键词:卵巢卵黄囊瘤计算机体层成像
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剖宫产术中腹主动脉远端球囊阻断的临床疗效被引量:43
2017年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中腹主动脉远端球囊阻断对于治疗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产妇的资料。其中53例(阻断组)于剖宫产术前预留腹主动脉球囊导管,术中暂时阻断腹主动脉血流;19例(未阻断组)未留置腹主动脉球囊导管,直接行剖宫产手术。比较2组术中、术后情况及新生儿情况。结果球囊阻断组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子宫切除率均低于未阻断组(P均<0.05),2组间术后转入重症监护室(ICU)的比例及ICU住院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手术时间、术后感染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总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间新生儿体质量及出生后5min、10min的Apgar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剖宫产术中行腹主动脉远端球囊阻断安全可行,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及输血量,降低子宫切除率。
龚正成小丽迟源王子文刘兆玉
关键词:球囊阻断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