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曼
- 作品数:15 被引量:28H指数:3
- 供职机构:甘肃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甘肃省科技攻关计划甘肃省科学事业费研究项目兰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外科治疗的临床研究
- 尤涛刘兴光王新宽侯小东丁凡杨丽梅蒋润王贤东刘若彬赫曼王冬李永顺俞世强
- 临床研究总结了胸腔镜下房、室间隔缺损的合理手术适应症、胸腔镜下较佳的麻醉方法、经股动静脉插管的周围体外循环技术,提炼出胸腔镜下房、室间隔缺损的手术操作程序,观察了VTS组与CTH组体外循环时间、升主动脉阻闭时间、术中及术...
- 关键词:
- 关键词:外科手术治疗胸腔镜
- 呼气末正压对单肺通气患者围手术期肺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探讨呼气末正压(PEEP)对单肺通气患者术中动脉氧合和肺内分流及术后肺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肺功能正常、ASA分级Ⅰ~Ⅱ级、择期行肺叶切除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PEEP组,每组20例。所有患者经静脉麻醉快速诱导后行双腔气管导管插管并双肺通气,潮气量10ml/kg,呼吸频率12次/min。开胸后改为健侧肺单肺通气,潮气量6ml/kg,呼吸频率16~18次/min。对照组无PEEP,PEEP组加用5cmH:O(1cmH20=0.098kPa)PEEP。连续监测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力学参数,并测定术前和术后72h肺功能。结果与单肺通气前比较,两组单肺通气30min动脉血氧分压、脉搏血氧饱和度、氧合指数均显著下降,肺内分流率(Qs/Qt)显著增加(P〈0.01或〈0.05),且对照组变化更显著(P〈0.05)。两组术后72h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占预计值百分比(FEVl%)、用力肺活量(FVC)占预计值百分比(FVC%)、FEV。/FVC均较术前显著降低[对照组术前:(121.8±25.1)%、(117.2±24.3)%、(87.6±15.7)%,术后72h:(84.9±21.6)%、(77.2±18.3)%、(70.5±12.5)%;PEEP组术前:(116.9±24.5)%、(112.1±23.6)%、(85.3±13.8)%,术后72h:(96.3±20.4)%、(88.1±19.8)%、(78.4±10.2)%](P〈0.01或〈0.05),且对照组变化更显著(P〈0.05)。结论单肺通气期间加用适当的PEEP可增加动脉氧合、降低肺内分流、改善肺功能,从而降低围手术期患者低氧血症的发生和减轻单肺通气所致的肺损伤。
- 丁培炎阎文军赫曼刘若彬马亚兵
- 关键词:正压呼吸肺通气手术期间
- 腹膜巨噬细胞在腹腔灌洗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相关性肺损伤中的作用机制
- 柴琛赫曼曹农侯旭东武光俞永江杨伟林王斌生
- 实验将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重症急性胰腺炎组、腹腔灌洗组、腹腔注射组。造模后分批处死大鼠,用RT-PCR法检测肺组织NF-κBmRNA的表达;以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TNF-α、IL-1β的表达;以比色...
- 关键词:
-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腹腔灌洗治疗
- 细胞因子在重症急性胰腺炎相关性腹水致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 2010年
-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在重症急性胰腺炎相关性腹水致急性肺损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成年wistar大鼠45只,随机分为3组:①阴性对照组(C组):开腹后仅翻动胰腺组织;②重症急性胰腺炎组(S组):3.5%牛磺胆酸钠胰胆管逆行注射制造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③腹腔注射组(E组):取S组大鼠胰腺匀浆及腹水,于正常大鼠腹腔内注射。于造模后3、6、12小时分批处死大鼠,取胰腺及肺组织行病理检查。以PCR法检测肺组织NF-κB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TNF-α、IL-1β的表达。结果:S组及E组肺泡间质水肿、出血,并有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浸润。在不同时间点,S组和E组肺组织NF-κB、TNF-α、IL-1β表达均高于C组(P<0.01)。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相关性腹水可以导致急性肺损伤,肺组织中NF-κB、TNF-а、IL-1β表达升高,提示其参与了急性肺损伤的发生过程,其原因可能与相关性腹水激活了粒细胞有关。
- 赫曼柴琛
- 关键词:细胞因子急性肺损伤
- 急、慢性代谢性酸中毒对红细胞内pH值的影响
- 2009年
- 目的观察急、慢性代谢性酸中毒对大鼠红细胞外pH(pHe)和红细胞内pH(pHi)、碳酸酐酶(CA)和钠-氢交换蛋白I(NHEI)活性的影响。方法将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急性组和慢性组。急性组又分为急性对照组和急性代谢性酸中毒组,慢性组又分为慢性对照组和慢性代谢性酸中毒组(n=6)。急性组采用静脉输注4mmol/kg^-1·h^-1HCl 4小时,慢性组采用0.28mmol/L NH4Cl喂饲7天,构建大鼠急性和慢性代谢性酸中毒模型;对照组分别给予等量0.9%生理盐水。分别于急性组0小时、2小时和4小时,慢性组0天、1天、3天、5天和7天抽取鼠尾静脉血0.5ml,肝素抗凝后测定血气分析。根据Wilbur等方法测定大鼠红细胞CA活性;通过激光共聚焦镜检,应用H^+离子荧光探针(BCECF—AM)染色,观察红细胞内pH值变化;通过细胞酸化后细胞内pH值的恢复速率检测各条件下细胞膜上NHE Ⅰ功能的改变。结果急性代谢性酸中毒时红细胞NHE Ⅰ活性下降(P〈0.05)。但pHi和CA无明显变化;慢性代谢性酸中毒早期,红细胞pHi、NHE Ⅰ和CA活性无明显变化,但随着酸中毒的加重。第5天时红细胞CA和NHE Ⅰ的活性均明显增高(P〈0.05),红细胞pHi下降(P〈0.05)。结论急性代谢性酸中毒时,红细胞NHE Ⅰ活性下降,但红细胞pHi和CA活性并没有发生明显改变;慢性代谢性酸中毒可显著影响大鼠红细胞pHi、CA和NHE Ⅰ的活性。
- 王冬袁媛王贤东赫曼董秉丹
- 关键词:代谢性酸中毒碳酸酐酶红细胞细胞内PH值
- 短期禁食诱导自噬对大鼠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1
- 2013年
- 目的探讨短期禁食对大鼠脑局灶性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57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五组。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短期禁食组(Fasting组)、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组(3-MA组)和溶剂对照组(vehicle组)。I/R组采用右侧大脑中动脉阻闭120 min后再灌注72 h。Fasting组大鼠禁食但不禁水48 h后给予脑缺血再灌注损伤。3-MA组将3-MA 30μg溶于生理盐水10μl,于短期禁食前30 min行侧脑室注射给药,24 h后第二次侧脑室注射给药,共两次。脑缺血损伤检测指标为神经行为学评分和脑梗死容积。自噬的检测采用Westernblot测定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II(LC3-II)的表达。结果再灌注后72 h,与I/R组比较,Fasting组可改善神经行为学评分,缩小脑梗死容积。Fasting组LC3-II的蛋白表达显著高于I/R组和S组。与Fasting组比较,3-MA组神经行为学评分降低,脑梗死容积扩大,脑损伤程度3-MA组与I/R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抑制短期禁食所诱导的自噬,短期禁食的脑保护作用消失。结论短期禁食通过诱导自噬的形成减轻其后发生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 丁培炎王冬赫曼阎文军
- 关键词:短期禁食自噬缺血再灌注损伤脑保护
- 自噬在高压氧预处理诱导大鼠脑缺血耐受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 阎文军丁培炎温世奇金庸赫曼刘军平丁韶丽张国清刘海鹏
- 该研究探讨了自噬在高压氧预处理脑保护中的作用。选择成年雄性SD大鼠,给予高压氧预处理或脑缺血损伤。检测缺血前、再灌注后脑组织中自噬的改变。并分别应用自噬抑制剂和激动剂抑制或诱导自噬,观察脑缺血损伤的改变。结果发现,高压氧...
- 关键词:
- 关键词:脑缺血脑保护
- 髓过氧化物酶在腹腔灌洗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髓过氧化物酶(MPO)在腹腔灌洗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成年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4组:①阴性对照组(C组):开腹后仅翻动胰腺;②SAP组(S组):采用3.5﹪牛磺胆酸钠胰胆管逆行注射制成SAP模型;③腹腔灌洗组(W组):复制SAP模型成功后于胰腺被膜外放置灌洗管,于下腹部留置引流管,0.9%生理盐水行腹腔持续灌洗;④腹腔注射组(E组):取S组大鼠胰腺匀浆及腹水,于正常大鼠腹腔内注射。于造模后3、6和12h分批处死大鼠,采下腔静脉血2ml行淀粉酶测定;取左肺下叶组织行MPO检测;对胰腺及肺组织进行病理评分。结果 S组及E组肺泡间质水肿、出血,并有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浸润。在不同时间点,S组、W组和E组血清胰淀粉酶、肺MPO均高于C组(P<0.01),W组升高的程度小于S组。结论 SAP相关性腹水可以导致急性肺损伤,肺组织中MPO表达升高,提示其参与了急性肺损伤的发生过程,其原因可能与相关性腹水激活了粒细胞有关。早期腹腔灌洗将SAP相关性腹水进行稀释并引出体外,减少了腹膜巨噬细胞的活化,下调了MPO水平,减轻了肺损伤的程度,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 赫曼柴琛曹农刘永永王斌生俞永江
- 关键词:髓过氧化物酶急性肺损伤腹腔灌洗
- 急慢性代谢性酸中毒对红细胞内外pH值的影响
- 2009年
- 目的观察急性或慢性代谢性酸中毒对大鼠红细胞内pH(pHi)、碳酸酐酶(carbonic and hydrase,CA)和钠.氢交换蛋白Ⅰ(Na^+-H^+exchanger Ⅰ,NHEⅠ)活性的影响。方法将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急性组和慢性组。急性组分为:急性对照组(A组)和急性代谢性酸中毒组(B组);慢性组分为:慢性对照组(c组)和慢性代谢性酸中毒组(D组)(n=6)。急性组采用静脉输注4mmol·kg^-·h^-1 HCl 4h,慢性组采用0.28mol/LNH4Cl喂饲7d,构建大鼠急性和慢性代谢性酸中毒模型;对照组分别给予等量0.9%生理盐水。分别于急性组0、2、4h,慢性组0、1、3、5、7d抽取鼠尾静脉血0.5ml,肝素抗凝后测定血气分析,根据Wilbur等方法测定大鼠红细胞的CA活性;通过激光共聚焦镜检,应用H^+荧光探针(BCECF-AM)染色,观察红细胞内pH值变化,通过细胞酸化后细胞内pH值的恢复速率检测各条件下细胞膜上NHEⅠ活性改变。结果急性代谢性酸中毒时红细胞NHEⅠ活性下降(P〈0.05),但pHi和CA无明显变化;慢性代谢性酸中毒早期,红细胞pHi、NHEⅠ和CA活性无明显变化,但随着酸中毒的加重,第5天时红细胞CA和NHEⅠ的活性均明显增高(P〈0.05),红细胞pHi下降1.0±0.05(P〈0.05)。结论急性代谢性酸中毒时,红细胞NHEⅠ活性下降,但红细胞pHi和CA活性并没有发生明显的改变;慢性代谢性酸中毒可显著影响大鼠红细胞pHi、CA和NHEⅠ的活性。
- 王贤东袁媛王冬赫曼刘若彬
- 关键词:代谢性酸中毒碳酸酐酶红细胞
- 丙泊酚联合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评价丙泊酚联合硬膜外麻醉用于剖宫产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400例足月产妇,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200例。试验组:硬膜外置管后,常规行硬膜外麻醉,同时以0.6mg.Kg-1.h-1微泵静脉输注丙泊酚。对照组:行腰硬联合麻醉。2组在麻醉起效时间、作用完全时间、术中麻醉效果、麻醉至胎儿娩出时间及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2组麻醉效果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麻醉作用完全时间长,麻醉至胎儿娩出时间短,并发症少,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腰硬联合麻醉相比,丙泊酚联合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安全可靠、值得推广的麻醉方法 。
- 赫曼董秉丹王贤东
- 关键词:丙泊酚硬膜外麻醉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