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建中
- 作品数:12 被引量:34H指数:3
- 供职机构:成都市传染病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脉高压曲线静脉出血的疗效观察
- 2000年
- 胥建中
- 关键词: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 甘露聚糖肽胶囊联合0.5%鬼臼毒素酊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评价甘露聚糖肽联合鬼臼毒素酊治疗尖锐湿疣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26例入选病例,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治疗组63例,给予0.5%鬼臼毒素酊的同时加服甘露聚糖肽胶囊;对照组63例,仅给予0.5%鬼臼毒素酊;1周为1个疗程;用药不超过5个疗程,疣体完全消退者继续随访至第18周以观察复发情况。结果①痊愈率:观察组与对照组第1、2、3、4周的痊愈率分别为29.03%、26.22%;40.32%、32.78%;80.6%、62.3%;90.3%、73.78%,其中第3、4周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学差异(P<0.05)。②复发率:观察组与对照组第6、12、18周的复发率分别为8.06%、6.55%;9.67%、29.5%;9.67%、37.7%,其中第12、18周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③不良反应:经随访观察,两组发生红斑、水肿、糜烂、灼热、疼痛、瘙痒、溃疡、脱屑等不良反应,其中两组比较观察组红斑、水肿、糜烂、溃疡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甘露聚糖肽联合0.5%鬼臼毒素酊治疗尖锐湿疣疗效好,复发率低。
- 胥建中辜格嘉
- 关键词:甘露聚糖肽尖锐湿疣疗效痊愈率
- HIV/AIDS患者合并梅毒感染的治疗方案探讨和疗效分析被引量:10
- 2011年
- 目的了解HIV/AIDS患者伴梅毒感染在不同CD4 T淋巴细胞水平下用苄星青霉素和头孢曲松治疗后的效果和血清学变化过程。方法共104例患者分为3组,其中64例为HIV/AIDS伴梅毒感染者,根据CD4 T淋巴细胞计数的不同,分为A、B 2组,每组均为32例,CD4 T淋巴细胞计数在200 cells/μL以上为A组,200 cells/μL以下为B组。对3组患者均给予苄星青霉素治疗,根据快速血浆反应素(RPR)效价变化情况再给予头孢曲松治疗。结果 3组转阴率相比,x^2=3.810,P=0.149>0.05,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从临床实际情况来看,对照组的转阴率优于A组,A组的转阴率优于B组。3组的显效率相比,x^2=10.283,P=0.006<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合临床,提示对照组的显效率优于A组,A组的显效率优于B组。结论无论是免疫功能正常还是免疫功能异常者在相同疗程和剂量下用3周240万u苄星青霉素治疗RPR的转阴率无统计学意义,但显效率有统计学意义。转阴率的高低与CD4 T淋巴细胞计数和药物使用情况及疗程相关。HIV/AIDS患者感染梅毒螺旋体后,应该使用苄星青霉素和头孢曲松进行多个疗程的治疗。
- 胥建中李继科周晓飞陈萍辜格嘉万彬陈敏
- 关键词:CD4T淋巴细胞计数梅毒苄星青霉素头孢曲松
- 妊娠隐性梅毒83例临床分析
- 2010年
- 通过对83例妊娠隐性梅毒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总结分析,提高对妊娠隐性梅毒的认识。本组妊娠梅毒病例RPR滴度都不高,在1∶1~1∶4的范围内占73.49%,大多数为病期不明的潜伏期感染,而且经过治疗后低滴度降低不理想。青霉素作为治疗梅毒的首选目前仍是敏感药物。出现低滴度和治疗后滴度下降不理想的原因是否可能与妊娠免疫状态以及血清固定有关,需要进一步观察和研究。妊娠梅毒隐性情况的发生提示,加强婚、产前梅毒筛查的工作非常重要。
- 胥建中李济科辜格嘉
- 关键词:妊娠梅毒青霉素治疗
- 氟康唑胶囊联合萘替芬酮康唑乳膏治疗甲真菌病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观察氟康唑胶囊联合萘替芬酮康唑乳膏治疗甲真菌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就诊先后顺序,将100例甲真菌病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试验组患者年龄18~64岁,平均年龄41岁;病程8个月~6年。对照组患者年龄18~58岁,平均年龄27.9岁;病程3~31年。试验组患者口服氟康唑150mg,1次/周,加外用萘替芬酮康唑乳膏,疗程24周。对照组患者口服伊曲康唑200mg,1次/d,7d/月,疗程24周。结果治疗后24周,试验组痊愈率为60.0%,有效率为90.0%;对照组痊愈率为62.0%,有效率为92.0%。两组痊愈率、有效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氟康唑联合外用萘替芬酮康唑乳膏,疗效最佳且费用较低,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胥建中李亚玲
- 关键词:甲真菌病氟康唑萘替芬酮康唑乳膏成本-效果
- 成都男男性行为人群中艾滋病患者合并其他传染病的调查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总结成都市某男男性行为人群(MSM)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合并其他传染病的情况,为科学防治艾滋病提供依据。方法 2010年1月-12月,采用网络、现场、活动场所收发调查问卷,用Excel统计结果数据。结果共调查104例艾滋病患者,合并肝炎感染者11例(10.58%),其中乙肝病毒感染者8例(7.69%),丙肝病毒感染者3例(2.88%);合并性传播疾病感染61例(58.65%),其中梅毒感染26例(25%),尖锐湿疣感染者17例(16.35%),生殖器疱疹感染者10例(9.62%),淋病感染者2例(1.92%),沙眼衣原体感染者4例(3.85%),生殖道支原体感染者2例(1.92%);合并真菌感染者87例(62.14%),其中耶氏肺孢子菌感染者6例(5.77%),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者2例(占1.92%),隐球菌感染者5例(4.81%),组织胞浆菌1例(0.96%);合并结核感染者23例(22.12%)及非结核分枝杆菌3例(2.88%);病毒感染14例(13.46%),全部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寄生虫感染(弓形虫)1例(0.96%)。结论在MSM人群中HIV患者性传播疾病感染比例高;真菌感染率高;结核感染率高;HCV感染和弓形虫感染率低。
- 胥建中温贤敏陈敏曾义岚林晓杰
- 关键词: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传染病
- 83例妊娠隐性梅毒患者所产新生儿血清学随访结果分析被引量:9
- 2011年
- 目的:分析报告我院2005年7月-2008年8月期间,经过治疗后的83例妊娠隐性梅毒患者所产84例新生儿的追踪观察。方法:对84例新生儿进行梅毒螺旋体明胶凝聚实验(TPPA)和快速血浆反应素实验(RPR)及其滴度的检测,并对治疗效果进行跟踪,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84例新生儿出生时TPPA均阳性,RPR滴度从阴性到大于l:8不等;其中46例(54.76%)RPR阴性未进行治疗,只进行定期观察,其余38例(45.78%)接受治疗,治疗病例中1例在随访期间出现RPR滴度从1:2上升到1:32,其他病例没出现可以确诊为先天梅毒的依据。结论:新生儿中疑似先天梅毒开展治疗非常有意义,但对于长期治疗效果尚需进一步观察。
- 胥建中李继科
- 关键词:新生儿先天梅毒
- HIV/AIDS患者伴尖锐湿疣的治疗被引量:8
- 2012年
- 目的观察CO2激光联合咪喹莫特乳膏治疗不同CD4+T淋巴细胞水平的HIV/AIDS患者伴尖锐湿疣的疗效。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普通尖锐湿疣患者为对照组、HIV/AIDS患者且CD4+T淋巴细胞计数在200 cells/μL以上为试验A组、HIV/AIDS患者且CD4+T淋巴细胞计数在200 cells/μL以下者为试验B组。3组患者均给予CO2激光联合咪喹莫特乳膏治疗。结果 CO2激光联合咪喹莫特乳膏治疗HIV/AIDS患者伴尖锐湿疣对试验A组疗效较试验B组好。试验A组患者治疗时间不低于12周,试验B组患者治疗时间大于12周;3组患者治愈率和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CD4+T淋巴细胞小于200 cells/μL的HIV/AIDS患者尽快进行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可待CD4+T淋巴细胞上升至大于200 cells/μL时,再进行治疗,可以降低尖锐湿疣的复发率,减少治疗次数。该类患者进行HAART是必要的。
- 胥建中李继科辜格嘉陈敏杨群芳
- 关键词:尖锐湿疣CD4+T淋巴细胞计数二氧化碳激光咪喹莫特
- 先天性二期梅毒合并巨细胞病毒性肝炎1例
- 2006年
- 随着人口流动的加强,一些特殊的疾病也在逐年增多。本例新生儿为先天性二期梅毒伴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的情况是较为少见的。对于梅毒的治疗应早诊断,早治疗,用药规则而足量,并要有足够的观察时间来判断治疗效果。
- 胥建中
- 关键词:先天性二期梅毒病毒性肝炎巨细胞病毒
-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止痛止痒效果观察被引量:3
- 2010年
- 2006年12月2008年12月我科对117例带状疱疹患者和136例神经性皮炎患者,患处涂抹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观察比较其止痛止痒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胥建中李继科
- 关键词: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止痒效果止痛神经性皮炎带状疱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