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继科
- 作品数:27 被引量:75H指数:5
- 供职机构:成都市传染病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学技术研究专项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HIV/AIDS患者合并梅毒感染的治疗方案探讨和疗效分析被引量:10
- 2011年
- 目的了解HIV/AIDS患者伴梅毒感染在不同CD4 T淋巴细胞水平下用苄星青霉素和头孢曲松治疗后的效果和血清学变化过程。方法共104例患者分为3组,其中64例为HIV/AIDS伴梅毒感染者,根据CD4 T淋巴细胞计数的不同,分为A、B 2组,每组均为32例,CD4 T淋巴细胞计数在200 cells/μL以上为A组,200 cells/μL以下为B组。对3组患者均给予苄星青霉素治疗,根据快速血浆反应素(RPR)效价变化情况再给予头孢曲松治疗。结果 3组转阴率相比,x^2=3.810,P=0.149>0.05,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从临床实际情况来看,对照组的转阴率优于A组,A组的转阴率优于B组。3组的显效率相比,x^2=10.283,P=0.006<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合临床,提示对照组的显效率优于A组,A组的显效率优于B组。结论无论是免疫功能正常还是免疫功能异常者在相同疗程和剂量下用3周240万u苄星青霉素治疗RPR的转阴率无统计学意义,但显效率有统计学意义。转阴率的高低与CD4 T淋巴细胞计数和药物使用情况及疗程相关。HIV/AIDS患者感染梅毒螺旋体后,应该使用苄星青霉素和头孢曲松进行多个疗程的治疗。
- 胥建中李继科周晓飞陈萍辜格嘉万彬陈敏
- 关键词:CD4T淋巴细胞计数梅毒苄星青霉素头孢曲松
- 病毒性肝炎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及其与疾病预后的关系探讨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证侯分布规律及其与疾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住院的552例病毒性肝炎证侯分布规律及其与疾病预后的关系。结果:1)病毒性肝炎患者中医证型以肝胆湿热证最多见,其次是肝郁脾虚证、肝络瘀阻证、脾虚湿困证、气虚瘀黄证,其余证型少见;2)552例病毒性肝炎患者痊愈158例,好转386例,仅5例未愈(肝胆湿热证3例、脾虚湿困证和气虚瘀黄证各1例),3例死亡,总体预后良好;3)肝肾阴虚证及脾阳虚证组痊愈者多,其他证型组好转者多,不同中医证型组间疾病预后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2);4)肝郁脾虚证、肝络瘀阻证、脾气虚证、肝肾阴虚证及脾阳虚证预后最好(总有效率均为100.00%),其次是肝胆湿热证、脾虚湿困证(总有效率分别为98.87%、97.06%),气虚瘀黄证预后相对差一些(总有效率为93.33%)但不同中医证型组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151)。结论:四川地区病毒性肝炎中医证型以肝胆湿热证最多见,其次是肝郁脾虚证、肝络瘀阻证、脾虚湿困证、气虚瘀黄证,其余证型少见;不同中医证型与疾病预后间可能存在一些关联。
- 陈定潜刘大凤李继科叶庆周晓飞王林胡蓉王丽高峰段萌毛创杰
-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中医证型预后
- 83例妊娠隐性梅毒患者所产新生儿血清学随访结果分析被引量:9
- 2011年
- 目的:分析报告我院2005年7月-2008年8月期间,经过治疗后的83例妊娠隐性梅毒患者所产84例新生儿的追踪观察。方法:对84例新生儿进行梅毒螺旋体明胶凝聚实验(TPPA)和快速血浆反应素实验(RPR)及其滴度的检测,并对治疗效果进行跟踪,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84例新生儿出生时TPPA均阳性,RPR滴度从阴性到大于l:8不等;其中46例(54.76%)RPR阴性未进行治疗,只进行定期观察,其余38例(45.78%)接受治疗,治疗病例中1例在随访期间出现RPR滴度从1:2上升到1:32,其他病例没出现可以确诊为先天梅毒的依据。结论:新生儿中疑似先天梅毒开展治疗非常有意义,但对于长期治疗效果尚需进一步观察。
- 胥建中李继科
- 关键词:新生儿先天梅毒
- 中医药治疗肺结核的现状及展望
- 核是一种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中医学称为“肺痨”。近年来,研究者发现中医药在缓解抗结核药的毒副作用,迅速改善肺结核症状,进而提高疗效等方面效果明显。文章从辫证论治、自拟方剂、中成药、单方验方等方面进行了论...
- 李继科
- 关键词:肺结核中医证型中药治疗疗效评价
- 中西医结合救治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17例
- 目的:总结中西医结合法救治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的疗效,探讨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的临床特点和救治措施。方法:对17例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患者全部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辨证施治中药。每日观察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
- 叶庆李继科李林华
-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疗法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
- 病毒性肝炎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及其与疾病预后的关系探讨
- 2011年
- 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患者证型与疾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住院的552例病毒性肝炎中医证型与疾病预后。结果 1)病毒性肝炎患者中医证型以肝胆湿热证最多见,其次是肝郁脾虚证、肝络瘀阻证、脾虚湿困证、气虚瘀黄证,其余证型少见;2)552例病毒性肝炎患者痊愈158例(28.62%),好转386例(69.93%),仅5例(0.91%)未愈,3例(0.54%)死亡,总体预后良好;3)肝肾阴虚证及脾阳虚证组痊愈率高,其他证型组好转率高,不同中医证型组间疾病预后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2);4)肝郁脾虚证、肝络瘀阻证、脾气虚证、肝肾阴虚证及脾阳虚证预后最好(总有效率均为100.00%),其次是肝胆湿热证、脾虚湿困证(总有效率分别为98.87%、97.06%),气虚瘀黄证预后相对差一些(总有效率为93.33%)。但不同中医证型组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151)。结论四川地区病毒性肝炎中医证型以肝胆湿热证最多见,其次是肝郁脾虚证、肝络瘀阻证、脾虚湿困证、气虚瘀黄证,其余证型少见;不同中医证型与疾病预后间可能存在一些关联。
- 陈定潜刘大凤李继科叶庆周晓飞王林胡蓉王丽高峰段萌毛创杰
-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中医证型预后
- 中西医结合治疗甲型H1N1流感重症病例21例临床观察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总结中西医结合治疗甲型H1N1流感重症患者的疗效,探讨甲型H1N1流感重症的临床特点和救治措施。方法:对21例甲型H1N1流感重症患者全部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施治。每日观察记录症状、体征、中医证侯评分、实验室检查、胸部或腹部影像学检查。结果:治愈12例(57.14%),好转9例(42.86%),总有效率100%,没有1例转为危重症。甲流病毒核酸转阴时间平均为5.44天,平均住院时间6.38天,平均退热时间22.76小时,平均症状缓解时间104.10小时。中医证型以"痰热壅肺或痰浊阻肺证"最多(9例),其次为"湿温证"(6例)、"凉燥证"(4例)、"温燥证"(1例)、"湿温夹秋燥证"(1例),多夹痰湿,治疗上注重化痰除湿。结论:四川地区甲型H1N1流感重症患者大多存在痰湿证侯,中医治疗关键在于宣肺化痰、健脾除湿,中西医结合疗法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 李继科叶庆李林华刘大凤陈定潜
-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疗法甲型H1N1流感重症
- 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咯血痰的辨证治疗
- 通过对3例咯血痰的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患者的辨证论治分析,说明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咯血痰主要分为痰浊阻肺,热毒闭肺、肺气虚,心阳虚三种证型,相应地使用化痰,清热,益气,温阳的治法,血痰均很快减少甚至消失,体现了中医&...
- 陈定潜叶庆李继科李林华
-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血痰辨证论治
- 中西医结合救治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17例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总结中西医结合法救治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的疗效,探讨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的临床特点和救治措施。方法:对17例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患者全部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辨证施治中药。每日观察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胸部或腹部影像学检查。结果:痊愈8例,显效4例,有效2例,无效0例,死亡3例。结论: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大多存在正虚邪实表现,中西医结合疗法有良好救治效果;中医治疗基本原则是扶正祛邪,益气、化痰、活血法贯穿始终。
- 叶庆李继科李林华陈定潜陈绍宏张毅
-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疗法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
- 312例小儿重型手足口病临床治疗及分析被引量:9
- 2012年
- 目的探讨重型手足口病患儿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2011年1月至12月收治的312例重型手足口病患儿的治疗情况并对不同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的治疗情况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312例经甘露醇、地塞米松、IVIG、米力农等治疗后无1例发展为危重型或死亡,均临床治愈。相关分析发现不同剂量IVIG对重型手足口病的治疗在发热消退时间、神经系统表现消退时间、出院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重型手足口病及时治疗则预后良好,及早应用甘露醇、地塞米松效果好,当血压增高时及时应用米力农,当血糖、血白细胞明显增高时可酌情应用IVIG,推荐剂量为1g/kg,分1~2次应用。
- 易冬玲李继科
- 关键词:重型手足口病儿童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