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护理
  • 3篇早产
  • 3篇早产儿
  • 3篇综合征
  • 3篇窘迫综合征
  • 3篇呼吸窘迫
  • 3篇呼吸窘迫综合...
  • 3篇骨科
  • 3篇产儿
  • 2篇新生儿
  • 2篇心理
  • 2篇手术
  • 2篇手术治疗
  • 2篇术后
  • 2篇疗效
  • 2篇截肢
  • 2篇非手术治疗
  • 2篇病原
  • 2篇病原菌
  • 1篇带教

机构

  • 14篇宜宾市第一人...
  • 1篇西南医科大学...

作者

  • 14篇王琴
  • 4篇黄薇
  • 4篇吕勇彬
  • 4篇王模奎
  • 4篇杨介梅
  • 4篇苏华英
  • 3篇蓝天玉
  • 3篇周银远
  • 3篇卢婷
  • 2篇龚元媛
  • 2篇关小娇
  • 2篇邓远平
  • 2篇宗小敏
  • 1篇罗代辉
  • 1篇张琴
  • 1篇古丽
  • 1篇贺光春
  • 1篇周琴
  • 1篇肖亚雄
  • 1篇张利红

传媒

  • 2篇儿科药学杂志
  • 2篇中国社区医师...
  • 2篇中国卫生产业
  • 2篇临床合理用药
  • 1篇四川医学
  • 1篇华西医学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 1篇心理医生(下...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1
  • 4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颈椎病的预防及非手术治疗的护理被引量:2
2011年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其主要由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
王琴周银远关小娇
关键词:颈椎病非手术治疗护理
护理质量管理中在骨科持续质量改进的应用研究
2021年
研究持续质量改进(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CQI)在骨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骨科收治的78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39例,B组采用常规质量管理模式,A组应用CQI,评价应用效果。结果:A组总护理满意度更高且护患纠纷发生率更低(P<0.05)。A、B两组实施后的焦虑抑郁评分与实施前相比时均更低,且与B组相比A组更低(P<0.05)。结论:将CQI应用在护理质量管理过程中,可取得较好的效果,具有应用价值。
袁昭王琴李梦霞
关键词:护理质量
不同剂量国产牛肺表面活性物质对严重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的疗效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国产牛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严重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的疗效,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我院2012年1月至2016年3月NICU住院的82例使用了PS的严重RDS早产儿病例。收集患儿的一般情况、PS使用情况以及住院、氧疗、机械通气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时间和使用PS前后的氧合指数(OI)、并发症、治疗转归情况。按照PS实际使用量分为低剂量组(每次40~69 mg/kg)和高剂量组(每次70~100 mg/kg)。结果: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一般情况、使用PS前OI、PS重复使用率、并发症及住院、氧疗、机械通气、nCPAP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高剂量组需重复使用PS间隔时间为(18.8±2.4)h,显著长于低剂量组的(16.8±2.3)h(Z=2.81,P<0.01)。使用PS后,两组病例12 h的OI均显著下降,且高剂量组OI在12 h、48 h和72 h持续下降(P均<0.05),但低剂量组OI在24~48 h无明显改善。同一时间点的横向比较显示,高剂量组OI改善优于低剂量组(P均<0.05)。高剂量组48例患儿中,存活45例(93.8%);低剂量组34例患儿中,存活25例(73.5%),高剂量组存活率高于低剂量组(χ~2=5.00,P<0.05)。结论:高剂量较低剂量国产牛PS不但能显著降低严重RDS早产儿的OI和病死率,还能延长需重复使用PS间隔时间。
王模奎黄薇苏华英杨介梅王琴吕勇彬卢婷古丽
关键词: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早产儿严重呼吸衰竭的效果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观察高频振荡通气(HFOV)对早产儿重度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并严重呼吸衰竭的疗效,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2013年8月-2016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NICU出院的30例早产儿重度呼吸窘迫综合征并严重呼吸衰竭的病例,均是在肺表面活性物质+常频机械通气治疗2h后吸入氧分数(FIO_2)≥80%,经皮氧饱和度(TcSO_2)≤85%,动脉血氧分压(PaO_2)<50mmHg和/或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55mmHg的情况下启用HFOV。观察HFOV治疗后0、2、24、48h的FIO_2、PaO_2、氧合指数(OI)、PaCO_2、平均气道压、振幅变化情况。结果:HFOV治疗2h后,所有参数即显著改善,其中FIO_2由(86.30±5.53)%降至(64.20±5.58)%,PaO_2由(44.70±2.65)mmHg升到(55.60±4.90)mmHg,OI由(34.60±3.76)降到(18.90±2.68),PaCO_2由(65.30±6.95)mmHg降到(50.40±7.12)mmHg(P<0.01)。所有参数在24h均持续改善(P<0.01);除PaCO_2外,所有参数在48h也持续改善(P<0.05)。HFOV治疗48h后存活28例,5例发生颅内出血,无气胸病例。结论:HFOV对肺表面活性物质+常频机械通气治疗失败的早产儿重度RDS并严重呼吸衰竭患儿有显著效果。
王模奎黄薇宗小敏苏华英杨介梅王琴吕勇彬卢婷
关键词:高频振荡通气严重呼吸衰竭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阶段式带教方法在骨科护理实习生教学中的实施效果观察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探究阶段式带教方法在骨科护理实习生教学中的实施效果。方法以2016年3—12月期间在该院骨科实习的92名护理实习生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6名,对照组予以传统带教方法,研究组予以阶段式带教方法,比较带教效果。结果研究组实习生护理专业理论知识、实践操作、综合能力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实习生的带教满意度为95.65%(44/46),对照组实习生满意度为73.91%(34/46),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科护理实习生予以阶段式带教,可有效提升学生的实习效果,增强实习生的护理能力,效果显著,实际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使用。
蓝天玉王琴龚元媛
关键词:骨科护理实习生
对骨科护理人员全髋置换术术后护理知识掌握情况的调查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对骨科护理人员全髋置换术术后护理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为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方法在2015年1月—2016年12月间,对该院骨科护理人员50名展开关于全髋置换术术后护理知识知晓情况的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次调查中,50份调查问卷,评判结果为优良者28份,评判为中等者18份,评判为差者4份;不同学历者及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工龄时间越长,调查问卷及格率越高(P<0.05);不同职称的护理人员调查问卷及格率不同(P<0.05)。结论骨科护理人员对全髋置换术术后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受学历、职称以及工龄等因素的影响,在今后的临床护理管理工作中,应注重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知识掌握程度,提高护理质量。
王琴蓝天玉周琴
关键词:全髋置换术术后护理护理管理
85例截肢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状态与需求的调查
2009年
目的:调查截肢患者及其家属术前、术后的心理状态与需求,为探寻如何改进护理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将85例截肢患者及其家属125人作为调查对象,分别对截肢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前后的影响,情绪变化,以及认知需求,用百分构成法统计分析,经2χ检验,P<0.005。结果:患者及家属均难以接受截肢这种手术方式,迫切需要了解相关知识,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满足其认识需求尤其重要。结论:患者及家属对截肢手术有不同程度的恐惧和忧虑,经护士耐心、连续的心理护理为患者重归社会树立了信心。
邓远平贺光春王琴
关键词:心理需求截肢问卷调查
243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血培养及药敏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宜宾市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病原菌及药物敏感性情况,以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43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血培养及体外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结果在243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血培养中,290例细菌培养阳性,阳性率为11.9%;其中革兰阳性菌246株(84.8%),革兰阴性菌44株(15.2%)。表皮葡萄球菌显著多于溶血葡萄球菌(=16.6,P<0.01)。表皮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和夫西地酸的敏感率分别达100%和94.8%,对苯唑西林耐药率达62.9%。溶血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和夫西地酸的敏感率分别达96.3%和94.4%;对苯唑西林耐药率达74.1%。溶血葡萄球菌对红霉素的耐药性显著高于表皮葡萄球菌(=4.98,P<0.05)。结论葡萄球菌属细菌为本地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主要病原菌,推荐首选多肽类抗菌药或夫西地酸,不建议首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大环内酯类抗菌素。
王模奎黄薇宗小敏苏华英杨介梅罗代辉王琴吕勇彬肖亚雄
关键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原菌微生物敏感试验抗菌素
早期抢救性使用牛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早产儿严重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早期抢救性使用牛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早产儿严重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疗效,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6年5月NICU住院的抢救性使用牛PS的早产儿严重RDS病例86例。收集患儿的一般情况、PS使用情况、住院时间、氧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时间、使用PS前后的氧合指数(OI)、生后28 d的存活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按首次使用PS时的年龄将患儿分为早期组(生后1~2 h给药,40例)和延迟组(≥2 h给药,46例)。结果:早期组和延迟组的一般情况、使用PS前的OI、住院时间和nCPAP时间、nCPAP使用率、肺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PS后,两组病例OI均持续改善,但只有12 h和72 h与前一个时间点的O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6例患儿中存活74例,总体存活率为86.0%。早期组存活率为95.0%,显著高于延迟组的78.3%(χ~2=4.99,P<0.05)。早期组与延迟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生率分别为2.5%、19.6%,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120.0(96.0,143.0)h、133.0(72.0,148.0)h,氧疗时间分别为8.0(7.0,12.0)d、12.0(8.0,15.0)d,PS重复使用率分别为57.5%、80.4%,重复使用PS间隔时间分别为20.0(18.0,22.0)h、19.0(18.0,20.0)h(P均<0.05)。结论:早期抢救性使用牛PS不仅能降低严重RDS早产儿的病死率与BPD发生率,减少机械通气和氧疗时间,还能减少PS的重复使用率,延长需重复使用PS的间隔时间。
王模奎董文斌黄薇苏华英杨介梅王琴吕勇彬卢婷
关键词: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先天性右位心并多发畸形1例
2008年
王琴
关键词:先天性右位心多发畸形新生儿胸外心脏按压窒息复苏后清理呼吸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