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介梅

作品数:15 被引量:60H指数:5
供职机构: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新生儿
  • 5篇疗效
  • 4篇早产
  • 4篇早产儿
  • 4篇综合征
  • 4篇窘迫综合征
  • 4篇呼吸窘迫
  • 4篇呼吸窘迫综合...
  • 4篇产儿
  • 3篇病原
  • 3篇病原菌
  • 2篇胆红素
  • 2篇胆红素血症
  • 2篇蛋白
  • 2篇新生儿呼吸
  • 2篇血功能
  • 2篇预后
  • 2篇原菌分析
  • 2篇胎盘
  • 2篇凝血

机构

  • 15篇宜宾市第一人...
  • 1篇西南医科大学...

作者

  • 15篇杨介梅
  • 8篇王模奎
  • 6篇黄薇
  • 6篇吕勇彬
  • 6篇苏华英
  • 5篇宗小敏
  • 4篇王琴
  • 3篇卢婷
  • 2篇古丽
  • 1篇石明芳
  • 1篇罗代辉
  • 1篇张罡
  • 1篇蔡苗
  • 1篇陈颖
  • 1篇肖亚雄
  • 1篇曾嵘

传媒

  • 4篇儿科药学杂志
  • 3篇中国医药科学
  • 2篇吉林医学
  • 2篇中华妇幼临床...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四川医学
  • 1篇临床合理用药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6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剂量国产牛肺表面活性物质对严重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的疗效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国产牛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严重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的疗效,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我院2012年1月至2016年3月NICU住院的82例使用了PS的严重RDS早产儿病例。收集患儿的一般情况、PS使用情况以及住院、氧疗、机械通气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时间和使用PS前后的氧合指数(OI)、并发症、治疗转归情况。按照PS实际使用量分为低剂量组(每次40~69 mg/kg)和高剂量组(每次70~100 mg/kg)。结果: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一般情况、使用PS前OI、PS重复使用率、并发症及住院、氧疗、机械通气、nCPAP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高剂量组需重复使用PS间隔时间为(18.8±2.4)h,显著长于低剂量组的(16.8±2.3)h(Z=2.81,P<0.01)。使用PS后,两组病例12 h的OI均显著下降,且高剂量组OI在12 h、48 h和72 h持续下降(P均<0.05),但低剂量组OI在24~48 h无明显改善。同一时间点的横向比较显示,高剂量组OI改善优于低剂量组(P均<0.05)。高剂量组48例患儿中,存活45例(93.8%);低剂量组34例患儿中,存活25例(73.5%),高剂量组存活率高于低剂量组(χ~2=5.00,P<0.05)。结论:高剂量较低剂量国产牛PS不但能显著降低严重RDS早产儿的OI和病死率,还能延长需重复使用PS间隔时间。
王模奎黄薇苏华英杨介梅王琴吕勇彬卢婷古丽
关键词: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病原菌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学和药物敏感情况,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对2009年4月~2011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NICU符合VAP诊断标准的61例患儿在停用呼吸机前作气道分泌物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34例痰培养阳性,检出细菌46株,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24株,球菌12株,霉菌10株,混合感染11例。肺炎克雷伯氏菌、阴沟肠杆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高,亚胺硫霉素对大多数杆菌敏感。革兰氏球菌耐药率高,但对万古霉素均敏感。结论 VAP的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对亚胺硫霉素较敏感。混合感染和多重耐药是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病原学特点。上机时间越长,气道分泌物培养阳性率越高。
杨介梅宗小敏苏华英
关键词: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
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早产儿严重呼吸衰竭的效果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观察高频振荡通气(HFOV)对早产儿重度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并严重呼吸衰竭的疗效,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2013年8月-2016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NICU出院的30例早产儿重度呼吸窘迫综合征并严重呼吸衰竭的病例,均是在肺表面活性物质+常频机械通气治疗2h后吸入氧分数(FIO_2)≥80%,经皮氧饱和度(TcSO_2)≤85%,动脉血氧分压(PaO_2)<50mmHg和/或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55mmHg的情况下启用HFOV。观察HFOV治疗后0、2、24、48h的FIO_2、PaO_2、氧合指数(OI)、PaCO_2、平均气道压、振幅变化情况。结果:HFOV治疗2h后,所有参数即显著改善,其中FIO_2由(86.30±5.53)%降至(64.20±5.58)%,PaO_2由(44.70±2.65)mmHg升到(55.60±4.90)mmHg,OI由(34.60±3.76)降到(18.90±2.68),PaCO_2由(65.30±6.95)mmHg降到(50.40±7.12)mmHg(P<0.01)。所有参数在24h均持续改善(P<0.01);除PaCO_2外,所有参数在48h也持续改善(P<0.05)。HFOV治疗48h后存活28例,5例发生颅内出血,无气胸病例。结论:HFOV对肺表面活性物质+常频机械通气治疗失败的早产儿重度RDS并严重呼吸衰竭患儿有显著效果。
王模奎黄薇宗小敏苏华英杨介梅王琴吕勇彬卢婷
关键词:高频振荡通气严重呼吸衰竭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早期应用纳洛酮对新生儿重度窒息预后的影响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纳洛酮对新生儿重度窒息的临床价值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3月~2011年3月收治的新生儿重度窒息患儿7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患儿出生后均进行常规初步复苏处理,同时给予加压给氧,胸外心脏按压,脐静脉注射1∶10000肾上腺素0.1mL/kg,其中观察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2mL加纳洛酮0.1mg/kg经脐静脉注入。比较两组的治疗疗效以及纳洛酮对患儿预后的影响。结果经抢救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5、10minApgar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NBNA评分>35分所占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出现并发症患者5例,对照组出现并发症患者10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儿的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纳洛酮抢救治疗新生儿重度窒息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患儿预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杨介梅
关键词:重度窒息新生儿纳洛酮预后
新生儿社区感染性肺炎病原菌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新生儿社区感染性肺炎的病原学和药物敏感情况,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符合社区感染性肺炎诊断标准的158例患儿临床资料,总结其病原分布、药物敏感其耐药情况。结果 55例中,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中大肠埃希菌最常见,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革兰阳性球菌亦较常见;真菌感染最少见。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加酶制剂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低;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均敏感。结论新生儿社区感染性肺炎的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中大肠埃希菌最常见,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加酶制剂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低;革兰阳性球菌亦较常见且对万古霉素均敏感;真菌感染最少见。
杨介梅
关键词:新生儿病原菌敏感性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母亲所娩新生儿凝血功能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6
2019年
目的:探讨母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与新生儿凝血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7年10月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NICU收治的HDCP母亲分娩的新生儿28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新生儿分为A、B、C三组:A组(n=80例)母亲为重度子痫前期、B组(n=92例)母亲为轻度子痫前期、C组(n=108例)母亲为HDCP;根据胎龄将纳入的新生儿分为中期早产儿(n=90例)、晚期早产儿(n=112例)和足月儿(n=78例)。于出生后2 h内检测纳入新生儿的各项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血小板计数(PLT)]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应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HDCP孕母分娩的新生儿凝血指标水平与HDCP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A、B、C组PLT、PT、APTT、FIB、D-D、FDP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严重程度HDCP孕母分娩的中期早产儿、晚期早产儿和足月儿PLT、PT、APTT、FIB、D-D、FDP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显示,HDCP孕母分娩的新生儿PT、APTT、D-D、FDP水平与HDCP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5);HDCP孕母分娩的新生儿FIB、PLT水平与HDCP严重程度呈负相关(P<0.05)。结论:HDCP孕母分娩的新生儿血液处于低凝和继发性纤溶亢进的状态,母亲HDCP越严重,新生儿越易出现凝血功能障碍。
杨介梅王模奎
关键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新生儿凝血功能
新生儿肺出血与胎盘早剥的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新生儿肺出血与胎盘早剥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本院收治胎盘早剥母亲的新生儿54例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无胎盘早剥产妇的新生儿54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新生儿肺出血发生率及其临床表现,检测两组凝血五项。结果观察组新生儿肺出血34例,其中气管导管内吸出血性分泌物31例,口鼻出血3例,对照组新生儿肺出血16例,其中气管导管内吸出血性分泌物15例,口鼻出血1例。观察组新生儿肺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2.92%vs 29.63%,χ~2=8.145,P=0.016)。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PT、APTT、FDP、DD明显升高,FIB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盘早剥是新生儿肺出血的立危险因素(OR=1.014,95%CI:1.009~1.020,P=0.000)。结论胎盘早剥是胎盘功能不全,新生儿继发凝血功能紊乱,是新生儿肺出血的高危因素。
杨介梅刘晓
关键词:新生儿肺出血胎盘早剥凝血功能纤维蛋白原围产期
先天性梅毒并风疹病毒感染2例
2006年
例1,男,2.5d,因发绀、气促、呻吟、腹胀2d入院。患儿系G5P3,胎龄31^+1周,出生体质量1750g,经阴道分娩,有窒息抢救史。入院时气促、唇周发绀,有轻微吸气性三凹征,皮肤中度黄染,双肺呼吸音粗,心音低钝,无杂音,腹膨隆,肝肋下3cm,剑下2.5cm,质软缘钝,左前臂尺侧可见一约0.5cm×0.5cm水疱。原始反射均减弱。其父母均在外打工,其父有冶游史。梅毒血清学螺旋体血球凝结试验(TPHA)(+),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滴度1:32,风疹病毒IgM(+)。肝肾功能、心肌酶谱均异常,四肢长骨摄片示先天性骨梅毒。诊断:1.先天性梅毒;2.先天性风疹病毒感染;3.新生儿肺炎。予青霉素驱梅及保肝退黄等对症治疗2周余,患儿好转出院。
杨介梅
关键词:先天性梅毒风疹病毒感染胎盘传播
20例早产儿早期大剂量输注氨基酸疗效分析
2012年
目的:探讨早期大剂量输注氨基酸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NICU早产儿早期大剂量输注氨基酸与晚期输注氨基酸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早期大剂量组平均体重下降量122.7 g,平均体重下降比6.98%,体重下降持续时间8 d,恢复出生体重时间11.9 d,医院感染发生率10%,晚期输注氨基酸组平均体重下降量160.65 g,平均体重下降比9.835%,体重下降持续时间8.95 d,恢复出生体重时间14.1 d,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5%。结论:早期输注氨基酸可缩短生理性体重下降时间,减少生理性体重下降程度,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杨介梅
关键词:早产儿大剂量氨基酸
nCPAP联合大剂量盐酸氨溴索治疗NRDS的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探讨nCPAP联合大剂量盐酸氨溴索的疗效,为临床治疗NRDS提供参考。方法:收集42例患有不同程度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新生儿的资料。分析单用大剂量盐酸氨溴索的对照组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大剂量盐酸氨溴索的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治疗达稳定的时间、胸部Χ线变化、肺炎发生率、死亡率和治愈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5%,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达稳定时间、72 hΧ线好转率、治愈率分别为75.4±8.7 h、79.2%、83.3%,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肺炎发生率和死亡率分别为33.3%和4.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NRDS治疗中,nCPAP联合大剂量盐酸氨溴索疗效明显优于单用大剂量盐酸氨溴索。
王模奎宗小敏黄薇张罡杨介梅吕勇彬
关键词: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大剂量盐酸氨溴索疗效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