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仪
- 作品数:21 被引量:63H指数:5
- 供职机构:福建省立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农科院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卫生厅青年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酷似“恶组”、原发于骨髓的间变性大细胞恶性淋巴瘤1例报告
- 2006年
- 现代免疫组化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显示,人们以往诊断的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简称恶组),绝大多数实际上是一组异质性的淋巴增生性疾病,而真性恶组极为罕见。我院近期收治一例酷似“恶组”的T细胞间变性大细胞恶性淋巴瘤,现报告如下。
- 陈为民廖丽升谢颖王仪
- 关键词:间变性大细胞恶性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淋巴增生性疾病骨髓
- 原发性多发性癌肿(附84例分析报告)被引量:5
- 1998年
- 分析84例原发性多发性癌肿的临床、治疗和预后及其意义。回顾性统计84例原发性多发性癌肿的临床、治疗、预后等相关资料。第一原发癌发生于消化道占42.84%,乳腺占28.57%,呼吸道和甲状腺各占10.72%,其它占7.15%。经过手术、手术+放疗、放疗、手术+化疗和综合治疗等处理,平均间隔5.2年,于同一系统或不同系统又出现第二个原发性癌肿。再经积极治疗,三年内死亡率为47.37%,五年以上存活率为19.74%。原发性多发性癌肿病因复杂,发生于消化道可能与机体易感性等有关;发生于乳腺者认为与激素和遗传因子有一定关系;颌面部原发性癌肿经放疗后,第二原发癌肿仍在颌面部者,证明放射线是一种致癌因素。原发性多发性癌肿如能及时发现,积极治疗,预后将会更好。
- 高世源王仪林振石王清水
- 关键词:原发癌多发癌治疗学癌肿
- 睾丸原发性非何杰金淋巴瘤被引量:1
- 1996年
- 睾丸原发性非何杰金淋巴瘤王仪,唐秀如,陈新,林振石关键词睾丸,非何杰金淋巴瘤,诊断中国图书分类号R737.21睾丸原发性非何杰金淋巴瘤(TPNHL)十分少见,由于认识不足常被漏诊或误诊,故应引起我们的重视。本文就我院1974~1994年20年间发现的...
- 王仪唐秀如陈新林振石
- 关键词:睾丸肿瘤病理
- 恶组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临床病理观察(附5例分析)
- 2007年
- 目的对5例恶组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MHAHPS)的临床、髓象及骨髓病理活检进行分析以期提高病理诊断水平。方法均查血常规、生化及凝血全套、铁蛋白、影像学、骨髓涂片和活检及免疫染色。结果患者均有发热、外周血三系减少、肝功异常、凝血功能障碍、高铁蛋白、骨髓涂片及骨髓活检有形态异常组织细胞增生,免疫组化染色CD68阳性。结论本病少见,具有特殊的临床表现和血象及髓象表现,病死率高,应提高认识,避免漏诊或误诊。
- 王仪陈昕陈源来
- 关键词: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噬血细胞综合征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40例病理观察分析
- 2007年
- 目的观察分析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骨髓病理表现。方法采用骨髓活检方法取髂后上棘骨髓组织40例,进行固定、脱钙、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观察骨髓增生程度,红细胞(红系)、粒细胞(粒系)、巨核细胞(巨核系)三系髓细胞及间质的病理改变。结果骨髓增生极度活跃30%,明显活跃42.5%,增生活跃7.5%,增生减低20%;三系病态造血是红系67.5%,粒系62.5%,巨核系85%;95%骨髓可见幼稚前体细胞异常定位(ALIP)现象;间质改变17.5%;MDS合并骨髓纤维化3例(7.5%)。结论骨髓细胞的病态造血是MDS诊断的主要依据;ALIP现象和小巨核细胞出现是MDS诊断的重要依据;骨髓活检对MDS的诊断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王仪
-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活检病态造血
- SALL4基因与生殖细胞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6年
- 人类婆罗双数样基因-4(sal-like 4,SALL4)是一种转录因子,在维持胚胎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方面起必不可少的作用[1-2]。同时,SALL4亦是一种新发现的原癌基因,多项过表达或敲除SALL4基因的实验表明其参与细胞增殖、凋亡、侵袭迁移、耐药、肿瘤干细胞的维持。
- 吴宏清王仪
- 关键词:生殖细胞肿瘤
- 浅谈几种常用抗体在骨髓活检组织中的应用体会(一)
- 2012年
- 近年来随着骨髓活检病理检查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血液病能够通过骨髓活检病理进行准确诊断,给临床提供了很大帮助,尤其是免疫组化染色检查在淋巴瘤的诊断和分型中作用突出。然而在众多抗体中根据鉴别诊断需要该如何选择抗体及组合应用抗体,笔者根据多年来的工作实践浅谈对几种常用抗体在骨髓活检组织中的应用体会。
- 王仪
- 关键词:骨髓活检抗体免疫组化
- HER2、EGFR、ER、P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0
- 2008年
- 目的探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82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小叶癌患者HER2、EGFR、ER、PR的表达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HER2、EGFR、ER、PR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6.8%、42.3%、53.8%、50.5%。HER2的表达与EGFR呈正相关性(P<0.05),与ER和PR呈负相关(P<0.05)。HER2、EGFR、ER、PR表达与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相关(P<0.05)。HER2、EGFR、ER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HER2、EGFR、ER、PR与乳腺癌的病理学类型、患者年龄及肿瘤大小无关(P>0.05)。结论乳腺癌中HER2、EGFR表达提示患者预后不良,ER、PR表达提示患者预后良好,HER2、EGFR、ER、PR是判断乳腺癌预后的有效指标,并可作为临床选择内分泌治疗或基因靶向治疗的指南。
- 王仪何毅辉陈昕唐秀如
- 关键词:乳腺癌免疫组化EGFRERPR
- HER-2、P170、GST-π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探讨HER-2、P170、GST-π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HER-2、P170、GST-π在124例乳腺癌病理组织中的表达。结果HER-2、P170和GST-π在乳腺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6.30%、45.16%、58.06%,三种标记有共表达性,HER-2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170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相关,GST-π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结论乳腺癌中HER-2、P170和GST-π表达提示患者预后不良,HER-2、P170、GST-π是判断乳腺癌预后有效指标,对指导临床选择化疗方案及生物靶向治疗均具有重要意义。
- 王仪陈昕唐秀如
- 关键词:乳腺癌HER-2P170GST-Π
- 98例视网膜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研究被引量:3
- 2000年
- 目的 观察分析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的病理形态和临床表现。方法 对98例Rb眼球摘除标本进行病理切片形态观察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果98例Rb临床与病理分期符合率55.11%。肿瘤常见坏死、钙化。瘤细胞显示NSE阳性和S100,GFAP阳性的细胞。结论 Rb的临床与病理分期有一定差异。肿瘤坏死与瘤细胞分化相关,钙化是肿瘤的特征表现。
- 王仪唐秀如
- 关键词:视网膜母细胞瘤临床病理免疫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