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烧伤
  • 2篇皮瓣
  • 2篇皮瓣修复
  • 2篇综合征
  • 2篇阻塞性
  • 2篇阻塞性肺疾病
  • 2篇腕部
  • 2篇细胞
  • 2篇慢性
  • 2篇慢性阻塞性
  • 2篇慢性阻塞性肺...
  • 2篇疾病
  • 2篇反应蛋白
  • 2篇肺疾病
  • 2篇白细胞
  • 2篇白细胞介素
  • 2篇创面
  • 1篇蛋白
  • 1篇低分
  • 1篇低分子

机构

  • 6篇河南省平顶山...
  • 3篇河南平顶山煤...
  • 2篇平煤集团总医...
  • 1篇河南平顶山市...
  • 1篇解放军第一五...
  • 1篇解放军152...

作者

  • 12篇李济福
  • 3篇郑晓璐
  • 2篇史利亚
  • 2篇高长锁
  • 2篇李明生
  • 2篇魏厚华
  • 2篇张功宝
  • 1篇曹双印
  • 1篇柳家荣
  • 1篇段玲
  • 1篇史利亚
  • 1篇陈永德
  • 1篇崔素英
  • 1篇李明生
  • 1篇梁金堂
  • 1篇李岳松
  • 1篇李松岳
  • 1篇李松岳
  • 1篇崔树英
  • 1篇石大环

传媒

  • 3篇中国医药
  • 2篇医药论坛杂志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美容医学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实用诊断与治...
  • 1篇医学信息(西...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年份

  • 6篇2009
  • 1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4
  • 1篇2003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吸衰竭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观察无创通气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BipAp呼吸机对100例COPD合并Ⅱ型呼衰患者进行通气治疗,并以同期病情相当患者100例鼻导管吸氧作对照观察。结果两组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明显上升(P<0.01),但治疗组上升更高。治疗组血二氧化碳分压比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前后相差非常显著(P<0.01)。对照组血二氧化碳分压治疗前后相差不显著(P>0.05)。治疗组疗程缩短。结论无创通气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疗效肯定,且无需气管插管或切开,并能缩短治疗时间。
李明生魏厚华郑晓璐李济福史利亚曹双印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无创通气血气分析呼吸衰竭
异丙酚在烧伤换药中的应用体会
2007年
段玲柳家荣李济福
关键词:二异丙酚镇痛
低分子肝素在肺性脑病治疗中的作用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在肺性脑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60例肺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低分子肝素组)与对照组(非低分子肝素组)各30例,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加用低分子肝素,观察2组治疗前后意识、血气分析、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治疗组意识恢复快,血气及血流变指标改善更明显,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低分子肝素对肺性脑病有较好的辅助治疗价值。
李明生魏厚华郑晓璐李济福史利亚曹双印
关键词:肺性脑病低分子肝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N-乙酰半胱氨酸对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和白细胞介素13的影响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对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白细胞介素13(IL-13)的影响。方法122例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按就诊顺序分2组。治疗组62例,每天口服强的松0.5mg/kg,4周后减半维持,同时口服N-乙酰半胱氨酸600mg/次,3次/d。对照组60例每天口服强的松0.5mg/kg,4周后减半维持,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2组患者临床表现,肺高分辨率CT表现,血气分析,肺功能改变及症状缓解时间。TGF-β1和IL-13在治疗前后被测定。结果经治疗治疗组改善58例(93.5%);对照组48例(80.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TGF-β1和IL-13分别为(46.8±19.7)μg/L、(76.9±20.1)g/L均较治疗前[(118.1±31.2)斗g/L与(152.4±28.4)g/L]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86.3.4-29.6)μg/L、(121.5±22.5)g/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乙酰半胱氨酸改善症状和体征可能通过改善TGF-β1和IL-13而达到。
李明生卢明友郑晓璐李济福史利亚陈永德
关键词:特发性肺纤维化N-乙酰半胱氨酸转化生长因子Β1白细胞介素13
肩肱皮瓣修复颈部瘢痕挛缩畸形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颈部瘢痕挛缩畸形的有效外科治疗手段。方法:采用瘢痕广泛松解、双侧或单侧肩肱皮瓣转移,同时用全厚皮片移植修复供瓣区创面。结果:本组21例中,17例手术一次性完成,4例分两次完成。不但改善了患者的上肢功能,还可进一步改善患者颈部的活动度。结论:瘢痕广泛松解、双侧或单侧肩肱皮瓣转移,同时用全厚皮片移植修复供瓣区创面是颈部瘢痕挛缩畸形的有效外科治疗手段。
崔树英李松岳李济福张功宝
关键词:颈部瘢痕挛缩畸形
血浆脑钠肽及C反应蛋白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石大环李济福
关键词:脑钠肽C反应蛋白急性冠脉综合征
老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78例病因分析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病因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0月至2007年9月收治的78例老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老年组)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50例中青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青年组)的临床病因进行比较。结果老年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依次为消化性溃疡、恶性肿瘤、急性胃黏膜病变、食道及胃底静脉曲张,其中胃溃疡及恶性肿瘤的患病率[分别为39.7%(29/78)和15.4%(12/78)],明显高于中青年组的22.0%(11/50)和4.0%(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的呕血黑便、伴随疾病的发生率[分别为94.9%(74/78)、65.4%(51/78)]明显高于中青年组[分别为76.0%(38/50)和24.0%(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老年组上腹部疼痛的发生率39.7%(31/78)明显低于中青年组的58.0%(2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中胃溃疡和恶性肿瘤占有重要地位,以呕血黑便、失血性休克及伴随疾病为主要临床表现。
潘跃进李济福
关键词: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老年病因学
手腕部深度烧伤后的康复治疗被引量:2
2004年
对46例(75只)手腕部深度烧伤患者进行削痂植皮,功能位加压及康复训练,结果表明69只手腕部外形和功能恢复良好。提示烧伤早期对手部、腕部深度创面进行上述方法治疗,对于恢复手的功能及外形至关重要。
李济福高长锁李松岳
关键词:手腕部深度烧伤康复治疗创面植皮削痂
辛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以及白细胞介素6和白细胞介素8浓度的影响被引量:12
2009年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减少炎症反应、稳定斑块的作用。方法选定ACS患者80例,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40例(SA组)及健康体检者40例(对照组)。完全随机将ACS患者分为辛伐他汀治疗组40例和常规治疗组40例,比较各组间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变化。结果ACS组与SA组及对照组之间血清IL-6[SA组(29.2±22.1)ng/L、ACS组(49.3±29.6)ng/L、对照组(4.5±2.9)ng/L]、IL-8[SA组为(0.37±0.05)ng/L、ACS组为(0.58±0.09)ng/L、对照组为(0.14±0.05)ng/L]及hs-CRP[sA组为(1.31±0.64)mg/L、ACS组为(28.35±21.02)mg/L、对照组为(1.19±0.92)mg/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A组与ACS组治疗后血清IL-6、IL-8及hs—CRP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辛伐他汀可降低ACS患者血清IL-6、IL-8及hs—CRP水平,减少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基质成分的降解和炎症反应,从而起到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
石大环李济福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白细胞介素6超敏C反应蛋白辛伐他汀
湿润烧伤膏感染的防治被引量:1
2003年
李济福
关键词:烧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