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龙
- 作品数:9 被引量:95H指数:3
-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胸锁关节脱位合并同侧锁骨骨折术后克氏针折断坠入胸腔一例被引量:69
- 2005年
- 刘建斌李春龙梁晓芬
- 关键词:同侧锁骨骨折胸锁关节脱位骨折术后胸腔固定术后
- 自体髂骨修复胫骨外侧平台陈旧性骨折畸形愈合伴关节软骨塌陷被引量:2
- 2007年
- 胫骨平台骨折是一种严重的高能量膝关节损伤,多因膝关节受到内翻或外翻暴力所致,常导致膝关节不稳定和关节面受损,处理不当,易造成关节疼痛、僵硬、不稳定或畸形等不良后果[1].胫骨平台陈旧性骨折畸形愈合伴关节软骨塌陷的治疗十分棘手.
- 刘建斌李春龙丁伟业
- 大庆地区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病率分析
- 2011年
- 目的调查大庆地区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的患病率,分析该疾病的患病规律及患病特点。方法 2009年9月~2011年9月对大庆地区健康人群1 963例进行颈椎正侧位像检查,记录受检人员姓名、性别、年龄、大庆居住年限。分析患病率及好发部位、患病特点、患病人员年龄和性别对患病率的影响。结果患病率为1.78%,其中男性患病率为2.11%;女性患病率为1.45%。男女比例为1.46∶1。好发部位颈2~5。多为"间断型"发病。结论大庆地区为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高发地区。随年龄增加患病率逐渐增加。
- 韩雪松王文波刘洪军丁鲁李春龙
- 关键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患病率好发部位
- 苯丙氨酸/酪氨酸代谢途径及其相关产物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关系被引量:10
- 2022年
- 目的阐述并分析苯丙氨酸和酪氨酸及其代谢产物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关系。方法查阅近年来与NAFLD相关的文献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苯丙氨酸和酪氨酸及其代谢产物水平在NAFLD的发生发展中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并可通过影响脂质代谢相关途径导致NAFLD的进展。结论苯丙氨酸和酪氨酸及其相关代谢产物与NAFLD存在联系,但目前其具体的发病机制仍不明确。
- 赵建存宋英杰王振圣李春龙
-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苯丙氨酸酪氨酸
- 基因治疗诱导可耐受供肝方法学的实验研究
- <正>目的:探讨供肝 AAV 载体基因转染的最佳途径和有效方法。方法:我们设计肝动脉、门静脉、双重灌注三种途径和传统、循环、夹闭三种方法,通过肝脏灌注后颜色、肝脏功能和肝细胞转染率的检测,确定最佳的转染途径和方法,并探讨...
- 邰升苏志雷王志兵钟祥宇李春龙王晓东崔云甫
- 文献传递
- VEGF和MMP-9在胰腺癌侵袭转移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 胰腺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预后极差,术后5年生存率不到5%。90%以上的胰腺癌为导管腺癌,属实体瘤。肿瘤的生长、浸润和转移与肿瘤血管生成密切相关。胰腺癌和其他实体瘤一样,其生长和转移必须依赖肿瘤组织中的血管生成。...
- 李春龙
- 关键词:胰腺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
- 铰链式外固定架联合有限内固定治疗Ⅲ型Pilon骨折18例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探讨采用铰链式外固定架联合有限内固定治疗Ⅲ型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铰链式外固定架联合有限内固定治疗Ⅲ型Pilon骨折18例,从踝关节功能评分和影像学两方面进行疗效评价。结果随访1~5年,平均2.6年。骨折愈合时间11~26周,平均16.6周。疗效参照Mazur评价标准:优9例,良5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77.8%。结论该方法术中关节面解剖复位,符合生物学内固定要求,术后可早期活动踝关节,能有效减少晚期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
- 刘建斌李洪涛杨占春韩喜全李春龙高煜周继承王栋
- 关键词:胫骨远端骨折外固定
- 掌桡侧入路T形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掌桡侧入路T形锁定接骨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方法及其效果分析。方法自2008年6月~2010年10月采用掌桡侧入路T形锁定接骨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22例,早期指导功能锻炼,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患者随访3~24个月,平均8个月。骨折愈合时间6~12周,平均8周,术后按Dienst标准评价治疗效果,优良率86.4%。结论掌桡侧入路T形锁定接骨板治疗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便于复位,固定可靠,无严重并发症,利于骨折的愈合和早期功能锻炼,降低畸形愈合、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率,疗效满意。
- 刘建斌周继承李春龙刘成文
-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锁定接骨板
- 胸腰椎爆裂骨折骨折部位及椎管内骨块占位程度与神经损伤的关系被引量:12
- 2006年
- 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骨折骨折部位及椎管内骨块占位程度与神经损伤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76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根据骨折部位及CT测出的椎管内骨块占位程度与神经损伤及其预后进行分析评定。结果神经损伤组椎管内骨块占位程度(≥53%)明显高于无神经损伤组(≤37%);在有神经损伤情况下骨折部位椎管内骨块占位程度依次为:胸腰段(45%)<腰段(60%);按ASIA神经功能分级法评定神经损伤程度与椎管内骨块占位程度无显著相关。结论胸腰椎爆裂骨折椎管内骨块占位压迫是神经损伤的重要因素;神经损伤与骨折部位和椎管内骨块占位程度联合相关;就诊时CT表现的椎管内骨块占位程度并不能反映神经损伤的程度及其预后。
- 刘建斌李春龙韩雪松
- 关键词:胸腰椎爆裂骨折椎管占位神经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