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建斌

作品数:9 被引量:119H指数:3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骨折
  • 3篇固定术
  • 2篇远端
  • 2篇神经损伤
  • 2篇术后
  • 2篇胫骨
  • 2篇脱位
  • 2篇骨折固定
  • 2篇骨折固定术
  • 2篇关节
  • 1篇带锁
  • 1篇带锁髓内钉
  • 1篇胸腔
  • 1篇胸锁关节
  • 1篇胸锁关节脱位
  • 1篇胸腰椎
  • 1篇胸腰椎爆裂
  • 1篇胸腰椎爆裂骨...
  • 1篇腰椎
  • 1篇腰椎爆裂骨折

机构

  • 8篇哈尔滨医科大...

作者

  • 9篇刘建斌
  • 5篇李春龙
  • 3篇王栋
  • 2篇周继承
  • 2篇刘成文
  • 1篇丁伟业
  • 1篇刘洪军
  • 1篇李洪涛
  • 1篇梁晓芬
  • 1篇高煜
  • 1篇杨占春
  • 1篇韩喜全
  • 1篇张向臣
  • 1篇赵法章
  • 1篇韩雪松
  • 1篇郝大成
  • 1篇马云鹏

传媒

  • 3篇中国骨与关节...
  • 2篇中国骨伤
  • 1篇中国骨质疏松...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年份

  • 2篇2011
  • 2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5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无脊髓神经损伤胸腰段椎体骨折脱位的临床治疗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无脊髓神经损伤胸腰段椎体骨折脱位的治疗方法。方法15例无脊髓神经损伤的胸腰段椎体骨折脱位患者中,12例为不稳定性行手术治疗,3例为稳定性行保守治疗。结果全部病例随访观察,神经症状均获得改善。结论稳定性的无脊髓神经损伤胸腰段椎体骨折脱位采用保守治疗,不稳定性的应选择手术治疗。
刘建斌郝大成马云鹏刘洪军
关键词:脊柱骨折脱位无脊髓神经损伤
PFNA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被引量:32
2011年
目的探讨PFNA在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55例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微创治疗,早期指导患者康复训练,Harris髋关节创伤后的功能评分标准评估治疗效果。结果对55例患者进行随访,时间36±17 w。切口及骨折均愈合良好。骨折愈合时间8±1.2 w。术中、后并发症5例。按Harris标准评定优良率为87.3%。结论 PFNA具有操作简单,固定牢固,损伤小,失血少,时间短,术中、术后并发症较低,允许患者早期活动,符合生物力学固定原则等优点,尤其适用于高龄骨质疏松不稳定的股骨粗隆间骨折。
刘建斌王栋赵法章刘成文
关键词: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高龄患者PFNA
带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骨折的并发症及防治
2005年
目的:探讨带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长管状骨骨折的并发症原因,提出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3月-2004年5月用带锁髓内钉治疗的下肢长管状骨骨折101例,发生并发症共19例。锁钉放置失败3例,正确连接或更新瞄准器;术中新骨折2例,更换或辅以其他内固定;感染2例,足量应用敏感抗生素,创口引流、冲洗;延迟愈合2例,变静力为动力固定;骨不连1例,行拔钉、扩髓、换钉、植骨;再骨折4例,二次手术或制动;锁钉断裂、退出4例,未处置;肢体短缩1例,未处置。结果:锁钉放置失败、术中新骨折、延迟愈合、骨不连、术后再骨折、感染,共14例,均骨愈合。锁钉的断裂、退出4例,未影响骨愈合。肢体短缩1例,未影响骨愈合及正常生活。结论:运用带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长管状骨骨折严格掌握适应证及遵循静力和动力固定原则、彻底清创,是减少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刘建斌郝大成陈龙利
关键词:骨折下肢骨折固定术髓内手术后并发症
自体髂骨修复胫骨外侧平台陈旧性骨折畸形愈合伴关节软骨塌陷被引量:2
2007年
胫骨平台骨折是一种严重的高能量膝关节损伤,多因膝关节受到内翻或外翻暴力所致,常导致膝关节不稳定和关节面受损,处理不当,易造成关节疼痛、僵硬、不稳定或畸形等不良后果[1].胫骨平台陈旧性骨折畸形愈合伴关节软骨塌陷的治疗十分棘手.
刘建斌李春龙丁伟业
双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被引量:1
2006年
刘建斌张向臣王栋
关键词:肱骨髁间骨折
胸锁关节脱位合并同侧锁骨骨折术后克氏针折断坠入胸腔一例被引量:69
2005年
刘建斌李春龙梁晓芬
关键词:同侧锁骨骨折胸锁关节脱位骨折术后胸腔固定术后
铰链式外固定架联合有限内固定治疗Ⅲ型Pilon骨折18例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采用铰链式外固定架联合有限内固定治疗Ⅲ型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铰链式外固定架联合有限内固定治疗Ⅲ型Pilon骨折18例,从踝关节功能评分和影像学两方面进行疗效评价。结果随访1~5年,平均2.6年。骨折愈合时间11~26周,平均16.6周。疗效参照Mazur评价标准:优9例,良5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77.8%。结论该方法术中关节面解剖复位,符合生物学内固定要求,术后可早期活动踝关节,能有效减少晚期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
刘建斌李洪涛杨占春韩喜全李春龙高煜周继承王栋
关键词:胫骨远端骨折外固定
胸腰椎爆裂骨折骨折部位及椎管内骨块占位程度与神经损伤的关系被引量:12
2006年
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骨折骨折部位及椎管内骨块占位程度与神经损伤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76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根据骨折部位及CT测出的椎管内骨块占位程度与神经损伤及其预后进行分析评定。结果神经损伤组椎管内骨块占位程度(≥53%)明显高于无神经损伤组(≤37%);在有神经损伤情况下骨折部位椎管内骨块占位程度依次为:胸腰段(45%)<腰段(60%);按ASIA神经功能分级法评定神经损伤程度与椎管内骨块占位程度无显著相关。结论胸腰椎爆裂骨折椎管内骨块占位压迫是神经损伤的重要因素;神经损伤与骨折部位和椎管内骨块占位程度联合相关;就诊时CT表现的椎管内骨块占位程度并不能反映神经损伤的程度及其预后。
刘建斌李春龙韩雪松
关键词:胸腰椎爆裂骨折椎管占位神经损伤
掌桡侧入路T形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掌桡侧入路T形锁定接骨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方法及其效果分析。方法自2008年6月~2010年10月采用掌桡侧入路T形锁定接骨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22例,早期指导功能锻炼,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患者随访3~24个月,平均8个月。骨折愈合时间6~12周,平均8周,术后按Dienst标准评价治疗效果,优良率86.4%。结论掌桡侧入路T形锁定接骨板治疗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便于复位,固定可靠,无严重并发症,利于骨折的愈合和早期功能锻炼,降低畸形愈合、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率,疗效满意。
刘建斌周继承李春龙刘成文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锁定接骨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