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山

作品数:70 被引量:117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60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2篇文学
  • 11篇文化科学
  • 7篇历史地理
  • 5篇哲学宗教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政治法律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22篇诗经
  • 17篇《诗经》
  • 7篇文化
  • 6篇诗篇
  • 6篇文学
  • 5篇西周
  • 5篇礼乐
  • 4篇语文
  • 3篇学史
  • 3篇战争
  • 3篇尚书
  • 3篇诗歌
  • 3篇说诗
  • 3篇文学史
  • 3篇西周中期
  • 3篇祭祖
  • 3篇贵族
  • 3篇《诗》
  • 2篇弟子规
  • 2篇短歌

机构

  • 68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北京语言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澳门大学

作者

  • 68篇李山
  • 2篇邓田田
  • 2篇曲利丽
  • 2篇李辉
  • 2篇孙雨晴
  • 1篇吴娇
  • 1篇李晓明
  • 1篇赵运涛
  • 1篇李喆
  • 1篇蒲帅
  • 1篇薛宇

传媒

  • 6篇中小学教材教...
  • 4篇文学遗产
  • 3篇北京师范大学...
  • 3篇群言
  • 3篇励耘学刊
  • 3篇诗经研究丛刊
  • 2篇河北师范大学...
  • 2篇河北学刊
  • 2篇文史知识
  • 2篇传记文学
  • 2篇中国文化研究
  • 2篇少儿国学
  • 2篇小学语文
  • 2篇中国诗歌研究
  • 1篇人民论坛
  • 1篇中国宗教
  • 1篇中国文学研究
  • 1篇中华儿女
  • 1篇文史哲
  • 1篇中州学刊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10篇2017
  • 7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5篇2013
  • 2篇2012
  • 5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7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关雎》缘何位于《诗经》之首?
2014年
1.关于《关雎》的几种解读2.《关雎》是爱情诗吗?3.《关雎》的主题4.《关雎》的价值5.为什么《关雎》位于《诗经》之首?
李山
关键词:《关雎》《诗经》爱情诗
《诗·二南》中的几首战争诗篇
2011年
西周自昭王至于宣王,每有与边地人群的战争,在东南为征服淮夷,在西北则系抵御(?)狁。此已为大量出土铜器铭文所证实。《诗经》的周、召'二南'中,有与征伐或抗御上述两方面敌人的征战相关的诗篇,似乎尚不为人所注意。这些相关篇章,在《周南》部分有《兔罝》、《麟之趾》、《汉广》和《汝坟》;在《召南》,则有《草虫》、《殷其雷》, 合计六篇.
李山
关键词:战争草虫诗篇铜器铭文淮夷
《关雎》中的“琴瑟”与“钟鼓”被引量:1
2017年
从出土文物和传世文献两个方面,可以看出《关雎》中两个关键名物——“琴瑟”和“钟鼓”的形制,“琴瑟”“钟鼓”齐鸣意味着隆重的典礼场合。同时,“君子”“淑女”对举显示出诗人的第三人身份,这与周人重婚姻的观念与典礼的隆重性相符。综合来看,《关雎》应为婚姻典礼的乐歌。
何汉杰李山
关键词:《关雎》琴瑟
陶渊明《饮酒》(其五)中的生活意趣与玄学内涵
2017年
《饮酒》(其五)表现了陶渊明不慕功名利禄和从大自然中寻得趣味的恬适心情,这是对此诗的一般解读。从中国传统思想史出发,则可更深入地体味此诗的主旨和作者的精神境界:寄情山水的诗意生活,正是陶渊明融合道家、玄学、儒家的精神世界的真实反映,这也是他的田园诗独树一帜的“精神基因”。
李山薛宇
关键词:《饮酒》(其五)陶渊明玄学儒道
西周穆王畴期诗篇创作考
西周穆王时期《诗经》创作有一个高潮期,今本《诗经》中的《周颂》和《大雅》部分的许多篇章,都创制于这一时期。不过,这是一个久被忘记的文学史实。古人以"正变"说《诗》,就雅颂部分大体而言,是把西周的作品的制作,分为两个时期:...
李山
关键词:周穆王昆明池《周颂》武王克商周王朝
文献传递
《诗经·大雅》“刺厉王”诗的二次生成被引量:1
2017年
在《诗经·大雅》中,《民劳》《板》《荡》《抑》《桑柔》这几首诗都被《毛序》认作刺厉王之诗。这几首谏诗透露出这样一个信息,即在诗生成之前,已经存在过一个"陈志"的过程,《板》:"我言维服",《桑柔》:"听言则对,诵言如醉"等,这些"言"也是诗。《诗经·大雅》"刺厉王"的诗乃是在这些献"言"之后的二次生成。西周中后期,诗歌创作与歌唱的分离,使得献诗陈志也发生了这样的变化,"献诗"是文本的生成,"陈志"是文本转变为乐工"诵"的一种行为方式。乐工"诵"的行为方式,又因行为习惯,职业特点生成了一定的范本式,献诗的二次生成,既要承袭这一谲谏的范本式,又会以恢复纳言礼制与旧的规章为目的。
赵运涛李山
关键词:《诗经》厉王大雅
《诗经》草木谈
2020年
离自然的远近,取决于心。今人离自然远,每当春暖花开,面对眼前的青草杂花,看着欢喜,可就是一个也叫不出名字来。这不就是心与自然离得远吗?读点《诗经》吧,那里有与大自然的亲近,其中的草木鸟兽虫鱼特别多。当年孔老夫子就号召他的学生们学《诗》,说学《诗》可"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多巧,仿佛孔子早就预知了后人只会对着春花春草激动而难以名之的尴尬。到三国时期就有陆玑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再后来这方面的研究颇有继续者,成为"诗经学"的专题。孔子说"鸟兽草木",限于篇幅这里只谈"草木",即《诗经》中的植物。那么,《诗经》中的植物有多少?据陆文郁《诗草木今释》(天津人民出版社,1957),有一百三十二种。据日本人冈元凤纂辑《毛诗品物图考》,则有一百四十八种,其他此类著述应还有数量的差别。
李山
关键词:鸟兽草木三国时期诗经学
《登幽州台歌》与“农山心境”
2017年
陈子昂名作《登幽州台歌》是中国古代士人登高传统和“农山心境”直接影响的产物。自先秦起,士大夫阶层逐渐形成了登高作赋的传统,作品多感慨怀悲,这种登高而悲的心境即为“农山心境”。《登幽州台歌》的创作受“农山心境”的影响,但赋予了“农山心境”新内涵——陈子昂消解了具体可感的事物意象,直接表达出了面向宇宙间命运主宰的心声诉求。《登幽州台歌》的创作也与陈子昂北征契丹不得重用的个人遭遇有关,幽州台和燕赵故地君臣遇合的众多典故引起了陈子昂对个人怀才不遇的悲叹。
蒋清宇李山
关键词:《登幽州台歌》登高怀才不遇家国之思
“共伯和”还是“共和”——关于周厉王被逐后贵族“共和”难以为继的讨论
2024年
出土文献“清华简”《系年》和《竹书纪年》都提到“共伯和干王位”,这与传世文献如《史记》中的“共和”存在差异。关于贵族参与驱逐周厉王的可能性,传世文献如《国语》《左传》《逸周书》的记载影绰,而出土文献及出土文物则表述明确。虽然记载不同,但两者都表明贵族和国人合力驱逐了周厉王,共同佐证了驱逐事件的真实性。基于西周宗法制,“国人”关系到王朝政权基础,且与高级贵族关系紧密。正是西周封建制和宗法制的自身逻辑引发了贵族与国人驱逐周厉王的事件。而在此后,西周贵族势力转向内部的利益争夺,王朝畿内贵族与外诸侯也都会因王位空缺而产生矛盾,“共和”难以为继,“共伯和立”成为政治平衡的权宜之计。然而,受社会环境和文化意识难以协调以及私欲纷争的主导,共伯和很快“归宗”,王权恢复,贵族的联合执政彻底宣告失败。
李山张月
关键词:共伯和
“往圣”的一段“绝学”——论孟子“浩然之气”的宗教属性被引量:4
2005年
本文从两方面证明孟子的“浩然之气”取自道家:一、孟子以前儒家无此传统;二、“气”的修炼见于《老子》的“抟气致柔”,是道家的固有之术。同时,本文还有这样的判断:练气的古宗教之术,尚不是老子的发明,它应当始于渊源更为古老的神仙教。进而本文认为,孟子所以修习道家之术,乃是为着应对生命的困境,克服意义的焦虑。因学派之间的壁垒及“气”之一术与儒家学术整体上的不合,因而练气之术并没有真正融入儒家的传统,只是孟子的一段“绝学”。
李山唐巧美
关键词:《老子》练气修习学派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