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骨折
  • 8篇骨质
  • 8篇骨质疏松
  • 7篇疏松性
  • 7篇骨质疏松性
  • 6篇椎体
  • 6篇椎体压缩
  • 6篇骨质疏松性椎...
  • 6篇成形术
  • 5篇压缩性
  • 5篇压缩性骨折
  • 5篇椎体压缩性
  • 5篇椎体压缩性骨...
  • 5篇后凸
  • 5篇后凸成形
  • 5篇后凸成形术
  • 5篇骨质疏松性椎...
  • 4篇椎体后凸
  • 4篇椎体后凸成形
  • 4篇椎体后凸成形...

机构

  • 10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12篇李元
  • 8篇李立平
  • 4篇李强
  • 2篇孙剑虹
  • 2篇杨海波
  • 1篇李振江
  • 1篇李永刚
  • 1篇李辉
  • 1篇李辉
  • 1篇李强

传媒

  • 3篇中国医药导报
  • 2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内蒙古医学杂...
  • 1篇山东医药
  • 1篇西南军医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09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拆线刀片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拆线刀片,涉及手术拆线技术领域,包括:刀片,包括有刀体,所述刀体具有首端和尾端;所述刀体的首端上侧开设有刀刃,在首端成功探知到缝线位置后,通过刀刃切断缝线;把手,套装在所述尾端的外侧,所述把手为橡胶材...
李元
两种不同注射材料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评价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评价两种不同注射材料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方法自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接受手术治疗的65岁以上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84例,注射PMMA传统骨水泥组36例,注射Confidence高粘度骨水泥48例,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椎体前缘高度、伤椎Cobb角变化及ODI功能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6-21个月,平均13.5个月。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及ODI评分同术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末次随访VAS评分及ODI评分同术后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传统骨水泥组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角同术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角同术后相比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粘度骨水泥组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角同术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末次随访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角同术后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MMA传统骨水泥和高粘度骨水泥均为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有效手段,均能快速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高粘度骨水泥能同时恢复骨折椎体部分高度。
李强李元
关键词: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骨水泥骨质疏松症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联合唑来膦酸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被引量:38
2014年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联合静滴唑来膦酸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27例,在C型臂引导下行椎体后凸成形术,术后静滴唑来膦酸抗骨质疏松治疗。术前、术后及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疼痛程度,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活动能力,并对骨折椎体高度及Cobb角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无严重临床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3~29个月,平均19.6个月。VAS评分由术前的8.21±1.29,下降至术后2.12±1.08(P<0.05);ODI评分由术前的74.17±12.20降至术后的24.58±6.10(P<0.05),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及ODI评分均能有效维持。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的(1.91±0.33)cm恢复到术后的(2.12±0.28)cm(P<0.05);椎体中部高度由术前的(1.62±0.37)cm恢复到术后的(1.92±0.41)cm(P<0.05);Cobb角由术前的(20.35±7.56)°改善为术后的(13.88±6.67)°(P<0.05)。随访时椎体高度及Cobb角未见明显丢失,未发现邻近椎体及其他椎体再次发生骨折。结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方法简单,安全性高,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术后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可有效预防再骨折的发生。
李立平李元
关键词:椎体后凸成形术唑来膦酸再骨折骨质疏松
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早期疼痛缓解不佳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6
2023年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老年胸腰椎单椎体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术后早期疼痛缓解不明显的危险因素。方法自2016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接受PKP手术治疗的60岁以上老年胸腰椎单椎体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136例,其中男36例,女100例;年龄60~94岁,平均(81.0±8.1)岁,收集患者年龄、性别、有无外伤史、内科合并症(高血压、糖尿病等)、术前骨密度、骨折椎体位置、骨折压缩程度、手术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骨水泥注入量、有无骨水泥渗漏、骨水泥分布情况、有无合并筋膜损伤等资料,根据术后早期疼痛缓解是否满意分为疼痛缓解不佳组(VAS>4分)及疼痛缓解满意组(VAS≤4分),对两组上述各因素进行比较。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在术前骨密度值、骨折压缩程度、骨水泥分布情况及是否合并胸腰筋膜损伤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骨密度值较低、骨折压缩程度为Ⅲ度(Genant目视半定量法)、骨水泥分布欠佳、合并胸腰筋膜损伤是PKP术后早期疼痛缓解不明显的危险因素。结论PKP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有效术式,术后早期疼痛缓解不明显与患者术前骨密度值较低、椎体高度丢失明显、合并胸腰筋膜损伤、术中骨水泥分布欠佳等因素有关。
李元李立平李强
关键词: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椎体后凸成形术疼痛
亚洲型髋关节髓内钉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分析
2014年
目的探讨亚洲型髋关节髓内钉治疗老年不稳定型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并总结相关经验。方法2010年6月~2012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复兴医院采用亚洲型髋关节髓内钉治疗65岁以上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患者45例,观察所有患者术前准备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随访6~18个月,平均12.6个月。术前准备时间1~7d,平均3.6d。手术时间为45~90min,平均67.1min。术中失血量为t00~250mL,平均151.7mL。骨折愈合时间为9~15周,平均11.8周。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良率为92.7%。并发症方面,本组患者无髋内翻、股骨头切出、内固定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亚洲型髋关节髓内钉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手段,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固定牢靠等优点.临床疗效满意。
李立平李元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骨质疏松症
一种脊柱手术用定位贴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脊柱手术用定位贴,其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其中,柔性片的黏附面设有黏附条,黏附面设有工作通孔;固定件设有连接通孔和能够与定位柱侧壁连接的锁定部;定位柱沿其轴向设有标记通孔,标记通孔沿其周向设有显影条,以形...
李元
经皮椎体成形术与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
李元
关键词:经皮椎体成形术后凸成形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临床疗效
不同手术时机下治疗单椎体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观察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评估不同手术时机下治疗单椎体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骨科手术治疗的60岁以上单椎体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98例,按照不同手术时机依次分为A组(1周内)、B组(1~3周)、C组(超过3周)三组,对三组患者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疼痛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椎体前缘高度、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三组患者术后VAS评分、椎体前缘高度及ODI功能评分同术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末次随访VAS评分、椎体前缘高度及ODI功能评分同术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VAS评分及ODI功能评分改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患者术后及末次随访椎体前缘高度改善情况均优于B组及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中骨水泥渗漏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褥疮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A组最低,C组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单椎体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早期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能快速缓解疼痛,有效恢复椎体高度,同时降低长期卧床所致并发症。
李元李立平
关键词: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骨水泥
PCKP与单侧PKP治疗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比较
2024年
目的比较经皮弯角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PCKP)与单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老年胸腰椎OVCF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PCKP组32例、PKP组53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射量;术后3 d内行脊柱X线检查,观察骨水泥分布情况,确定有无骨水泥渗漏;术前、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脊柱功能,通过脊柱侧位X线片测量椎体前缘高度。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射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PCKP组椎体内骨水泥分布形态优于PKP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低于PKP组(P均<0.05)。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两组VAS、ODI均较术前降低,椎体前缘高度较术前增加(P均<0.05),术后3 d与末次随访时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前、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两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PCKP和单侧PKP均为治疗老年胸腰椎OVCF的有效微创手段,可有效恢复椎体高度,缓解患者疼痛,增强脊柱功能;与单侧PKP相比,PCKP椎体内骨水泥弥散更好、渗漏率更低。
李元李立平李强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椎体高度
磷酸钙骨水泥复合辛伐他汀修复大段骨缺损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磷酸钙骨水泥复合辛伐他汀修复大段骨缺损的可行性,为临床解决骨缺损修复难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新西兰大白兔24只,手术去除双侧桡骨中段15 mm骨质,制备骨缺损模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12只。对照组在双侧骨缺损区单纯植入磷酸钙骨水泥,实验组在双侧骨缺损区植入磷酸钙骨水泥和辛伐他汀复合物。分别在4、8、12周每组随机处死4只,取标本行肉眼观察、X线检查、骨密度测定,并制作病理切片,行新生骨量分析、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化观察。结果肉眼观察及X线检查:实验组4、8、12周骨痂生长及骨质连续情况均优于对照组;骨密度:实验组4、8、12周骨密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组织形态学观察:实验组成骨质量及速度优于对照组;新生骨定量分析:实验组4、8、12周新生骨面积百分比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组化观察:实验组骨缺损区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广泛出现在未成熟骨细胞及成骨细胞胞浆中,可见棕黄色阳性染色,4周时最为明显,对照组阳性染色区域要弱于同期对照组。结论辛伐他汀具有成骨作用,局部植入磷酸钙骨水泥及辛伐他汀复合物可促进大段骨缺损区的修复。
李立平杨海波孙剑虹李元李永刚李强李振江李辉
关键词:辛伐他汀磷酸钙骨水泥骨缺损骨形态发生蛋白-2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