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晓燕
- 作品数:4 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医学部免疫学系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再生多孔丝素膜在创面的降解及对免疫细胞的影响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研究再生多孔丝素膜在创伤局部应用后的降解吸收及对免疫细胞的影响。方法取SD大鼠,切除背部皮肤建立创面,面积为2cm×2cm。将125I标记的再生多孔丝素膜覆盖在创伤面,再将切除皮肤的表皮层盖在再生多孔丝素膜上进行缝合。在术后3h和3、6、13、20、27、34、41、48、55d,采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PECT)进行显像,示踪至同位素信号消失。处死大鼠,取创面皮肤经HE染色后对其中的炎症细胞进行分析。脾脏细胞经双色免疫荧光及流式细胞术检测CD3+CD25+/CD3+T细胞的比率。结果大鼠种植再生多孔丝素膜55d,SPECT显像的同位素信号基本消失。创面皮肤下HE染色观察到少量的炎症细胞,未观察到残留丝素成分。实验组脾脏中CD3+CD25+/CD3+T细胞的百分率为(7.34±1.85)%,对照组为(7.18±0.37)%,两者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再生多孔丝素膜创面局部应用可在2个月内完全降解吸收,对免疫细胞的激发作用较小,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创面修复组织工程材料。
- 陈明心章斌陈昌友朱晓燕李明忠刘雨张琴闫书芹苏成海孙杰邱玉华
- 关键词:炎症反应免疫细胞
- B7-2基因工程抗体的制备及体内外抗B淋巴瘤作用研究被引量:5
- 2010年
- 构建B7-2人-鼠嵌合抗体基因表达质粒pIRES/ch3C8,经脂质体法转染真核表达细胞株CHO制备B7-2人-鼠嵌合抗体(命名为ch3C8)。该抗体能够识别人恶性B淋巴瘤细胞株Raji表面的B7-2分子并诱导其凋亡。ch3C8结构中来源于人Ig的Fc段可介导高效的ADCC及CDC效应。经ch3C8结合的Raji细胞接种于BALB/c裸鼠后的致瘤性消失。该抗体在B7-2相关肿瘤的生物治疗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 刘玉华孙杰陈明心郭静雅胡玲玲王艳茹陈昌友高增燕朱晓燕邱玉华
- 关键词:B7-2嵌合抗体淋巴瘤ADCC效应
- 再生多孔丝素膜创面局部运用激活不同部位T细胞的作用被引量:1
- 2011年
- 背景:丝素蛋白是从蚕丝中提取的天然高分子纤维蛋白,其具有良好的理化特性及生物相容性。而目前国内外有关再生多孔丝素膜植入体内后对T淋巴细胞的激活作用研究未见报道。目的:观察再生多孔丝素膜植入大鼠局部创面后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脾脏及胸腺中T淋巴细胞的激活作用。方法:切除SD大鼠背部皮肤建立2cm×2cm创面,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覆盖经预处理的再生多孔丝素膜,将已切除皮肤的表皮盖在丝素膜上进行缝合,对照组仅覆盖自身表皮层。于术后第3,14,28,56,90天观察创面愈合及丝素膜的残留情况,采用双色免疫荧光及流式细胞术分析大鼠外周血、脾脏及胸腺中CD3+CD25+/CD3+T细胞百分率。结果与结论:植入早期,两组均可见局部、轻微的炎症细胞浸润,主要为淋巴细胞;至28d后,炎症细胞逐渐减少,并且在整个动态观察过程中,两组结果一致。实验组外周血中活化T细胞在14d之前呈一过性升高,随后开始下降,至28d以后,活化T细胞水平趋于稳定,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脾脏与胸腺T细胞均有少量活化,随后即开始下降并趋于稳定,胸腺中CD3+CD25+/CD3+T细胞的阳性率较脾脏微高,与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再生多孔丝素膜对T淋巴细胞的激发作用较小,引发机体细胞免疫应答的能力较弱。
- 朱晓燕李永林谢芳张彦军黄赛男李明忠邱玉华
- 关键词:T淋巴细胞免疫原性
- 丝素蛋白材料对免疫细胞激发作用的研究进展
- 2010年
- 丝素蛋白是一种源于蚕丝的天然高分子材料,其无毒、无刺激、透氧渗水性好.该材料作为诱导型医用生物材料的应用研究已成为热点课题;与此同时,丝素蛋白材料作为"异种"抗原物质进入人体后触发免疫应答的研究也正深入开展.机体的免疫系统具有对"异己"物质进行识别和攻击的特性,通过激活免疫细胞,产生免疫效应物质包括效应细胞、抗体及细胞因子等,从而对进入机体的"异己"物质进行攻击与清除.就丝素蛋白材料对免疫细胞的激发作用研究作一综述.
- 朱晓燕朱华亭陈昌友邱玉华
- 关键词:丝素蛋白生物材料免疫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