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印
- 作品数:24 被引量:84H指数:5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济南市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 我国重型车用柴油机满足欧III排放标准的对策被引量:9
- 2004年
- 简要介绍了我国车用柴油机行业的现状,阐述了其面临的问题及挑战,介绍了国外重型车用柴油机的技术特点,探讨我国车用柴油机满足欧III排放法规应采取的技术措施。
- 常英杰刘伟金海张小印王树芬
- 关键词:柴油机汽车
- 浅谈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全程化管理
- 仪器设备作为高校实验室主要的物质载体,实验室运行的效益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仪器设备的规划采购与使用管理。本文围绕仪器设备的整个生命周期谈及了高校实验室运行中仪器设备的全程化管理问题,指出提升效益的关键在于配套的科学细致完善...
- 彭伟利王增才张小印
- 关键词:实验室设备管理
- 文献传递
- 采用微处理器的VGT控制系统被引量:1
- 1994年
- 本文介绍了舌形挡板VGT自动调节系统的设计、计算与试验.这个系统根据增压发动机的转速和增压压力,通过微处理机和执行机构,对舌形挡板的位置按分步模型进行自动调节,配机试验表明整个控制系统能够正常工作.
- 张小印陆辰刘云岗陆家祥邵莉
- 关键词:VGT
- 轻油基燃料蒸发性及其对火花点火发动机性能影响研究被引量:2
- 2001年
- 轻油基燃料蒸发性与普通车用汽油相比差别较大 ,必然影响火花点火发动机及汽车的性能。作者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证实 :轻油基燃料蒸发性好 ,可显著改善发动机低温起动、预热和加速性 ;在正常环境条件下 ,燃用 2号轻油基燃料的发动机及车辆不发生气阻 ;1、3号轻油基燃料由于蒸气压较高 ,在夏季使用时采用电动燃油泵或性能良好的机械式燃油泵 ,可消除气阻。
- 孙玲玲张小印邵莉
- 关键词:火花点火发动机轻油气阻
- 摩托车发动机进气管处加装单向阀的试验研究
- 2007年
- 利用单向阀的单向导通性,防止发动机中低速工况进气反喷,改善发动机中低速性能和分析其应用的现实意义,对试验用单向阀的结构和可行性进行论证,最后通过实验数据对装单向阀和未装单向阀的发动机性能进行比较,证明此项技术的可行性。
- 刘长城张小印谢宗法
- 关键词:单向阀配气定时
- 五十铃ELF车用4JG2发动机
- 1995年
- 1984年,开发生产的作为第4代五十铃ELF载货汽车的4J系列发动机,是世界上最小级别的汽车用直喷式发动机,其动力性和经济性均博得广泛赞誉。 后来的这段时间内,市场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特别环境问题议论喧嚣。柴油机排放中的黑烟以及NOx的问题成为一个研究课题。1993年12月(在日本)
- 张小印
- 关键词:直喷式发动机五十铃涡流室式燃烧室同步齿形带机油冷却器
- 基于最优化设计理论的配气凸轮升程误差分析
- 2007年
- 以凸轮0°CaA基准线位置X1和0升程基准线位置X2为设计变量,以凸轮各实测点的升程误差Ri的平方和为目标函数,建立了最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用最优化设计方法分析配气凸轮升程误差。通过实际计算表明:与"敏感点法"相比,用最优化设计方法求取的凸轮升程误差可准确地反映凸轮轮廓形状,使凸轮误差精度最大可提高37.9%。
- 谢宗法金文斌张小印张承瑞曹心诚朱琰
- 关键词:内燃机凸轮升程误差误差分析
- 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全程化管理被引量:29
- 2009年
- 围绕仪器设备的整个生命周期,谈及了高校实验室运行中仪器设备的全程化管理问题,指出提升效益的关键在于配套的、科学、细致、完善的体制和制度等软件建设,以此为基础方能做到强有力的监管与执行。
- 彭伟利王增才张小印
- 关键词:实验室
- 驾驶员疲劳态下脑氧饱和度的近红外光谱法检测及其分析被引量:14
- 2010年
- 应用近红外光谱法,研究分析汽车驾驶员疲劳态下的脑氧饱和度,探讨疲劳机理,为驾驶疲劳及时预警提供新的监测思路。参试人员20名,分为两组(各10名),一组为实验组,一组为对照组。实验组执行汽车模拟驾驶作业3 h,对照组坐姿下正常休息3 h。应用近红外光谱法监测试验人员作业前后脑氧饱和度。经方差分析发现,实验组人员模拟驾驶后脑氧饱和度(rSO_2)显著性下降(p<0.01),反应时间明显延长;对照组rSO_2水平下降不显著(p>0.05)。脑氧饱和度水平(rSO_2)与驾驶疲劳存在密切相关性。近红外光谱法监测脑氧具有连续、实时、无创的特点,受外界干扰小。近红外光谱法监测驾驶员脑氧信息是预测驾驶疲劳的一种可行的方法。
- 李增勇代世勋张小印李岳喻星心
- 关键词:驾驶疲劳近红外光谱脑氧饱和度
- 车用柴油机中冷器数学模型分析被引量:1
- 1995年
- 本文结合车用柴油机中冷器的结构特点,通过对前人所进行的相关型式换热器的数学模型的分析,建立了车用柴油机错流板翅式结构中冷器内流动换热的数学模型.该数学模型将热气和冷气两侧通道分别简化为两个不同方向截面上的两维流动换热问题,通过隔板上的温度分布作为两侧换热平衡的耦合条件,将两侧联系起来.并考虑了温度变化对物性的影响.
- 李国祥刘云岗张小印王桂华陆家祥顾宏中
- 关键词:中冷器换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