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巧丹
- 作品数:18 被引量:68H指数:6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浙江大学校科研和教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从符号学角度看翻译
- 以皮尔士的一般符号理论为指导,莫里斯的符号理论和雅各布森的语言学理论为补充,该文从符号学角度探讨了翻译.全文共分七章.第一章先对符号学进行了总的介绍,然后分析了符号学与翻译之间的密切关系.第二章介绍了皮尔士和莫里斯的符号...
- 卢巧丹
- 关键词:翻译理论符号学
- 文献传递
- 施美美的《绘画之道》与摩尔诗歌新突破被引量:2
- 2011年
- 美国现代派诗人摩尔在后现代主义崛起的50年代末东山再起,助她一臂之力的是旅美中国画家兼作家施美美。本文从摩尔1957年有关"道"的演讲入手,揭示她如何在施美美《绘画之道》的激发下,大胆吸取东方文化营养,实现现代主义诗歌创作的新突破。
- 钱兆明卢巧丹
- “道”为西用:摩尔和施美美的合作尝试
- 2013年
- 美国现代派诗人摩尔晚年在同华裔画家和作家施美美的交往中获得了灵感,施美美的《绘画之道》升华了摩尔的美学思想.通过细读《啊,化作一条龙》(1959),我们可以确认这部摩尔诗集是她“‘道’为西用,推陈出新”的一次大胆尝试,它为美国现代主义诗歌谱写了辉煌的一章.
- 钱兆明卢巧丹
- 莫言小说《檀香刑》在英语世界的文化行旅被引量:12
- 2015年
- 2013年,由美国首席中国现当代文学翻译家葛浩文先生翻译的莫言长篇小说《檀香刑》由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出版社出版。从中国到英语世界,莫言小说跨越文化边界,翻译的过程也就变成了文化转变的过程。这一文化转变过程称为"文化行旅"。进入异域旅行,自然不乏新奇和快乐,但同时该过程细致微妙,荆棘丛生,有时甚至险象万生。旅行首先始于原作。原作的经典性(canonicity)和文化语境是旅行顺利的保障。
- 卢巧丹
- 关键词:莫言小说英语世界音译法归化策略
- 木心短篇小说在英语世界的文化飞散之旅被引量:10
- 2014年
- 由童明翻译的木心短篇小说集《空房》以"异、易、移、艺"翻译观为准则,以文化飞散传播为己任,以再现木心文学艺术为目标,融合了译介和传播中的策略选择、营销战略等,译本一经出版,就广受好评。童明认为翻译是原文的飞散状态,译者就是飞散者,作品在转化成译文的过程中,飞散者既要坚持自己家园文化的差异,又要将这些差异用另一种文化语言再创造,形成跨民族的特征。本文以《空房》英译为例,考察现当代小说在原文转化成译文的过程中,语言文本如何在不同文化间通过碰撞、沟通、逐渐融合,完成文本行旅,产生新的文化视野,获得新的生命。木心小说的成功译介给中国现当代小说更好地译介与传播提供了很多启示。
- 卢巧丹
- 关键词:飞散
- 三向对比:庞德《胡关饶风沙》英译诗中的创造性叛逆被引量:9
- 2014年
- 国内外对庞德《华夏集》的研究多是基于"双向对比",这种方法把费诺罗萨笔记中的错误误认为庞德的错误,或把庞德的修改当成了误译,无法客观公正地评价庞德的译诗艺术。只有认真对比费诺罗萨笔记、庞德译文和中文原诗,进行"三向对比",才能客观再现庞德的翻译诗学。本文以《胡关饶风沙》的英译为例,运用叶维廉和钱兆明教授提出的"三向对比"的方法,指出庞德的诗歌翻译是一种创造性叛逆,其中既有对李白原诗的创造性叛逆,也有对费氏笔记的创造性叛逆,同时还有对译语和源语的叛逆,他凭借超凡的洞察力,创造出一个个意象,成功地再现了李白原诗的意境,让原诗的生命之花在西方美丽绽放。
- 卢巧丹
- 关键词:创造性叛逆意象
- 符号,意义和阐释——索绪尔符号学和皮尔斯符号学意指功能对比
- 符号学把一切视为意义产生、传达与释义的不同表现,符号的意指功能是符号最重要的功能。作为现代符号学两大创始人,索绪尔和皮尔斯对文本的意义、符号的意指过程有着不同的理解和界定。索绪尔的符号学的意指过程是静态的,而皮尔斯符号学...
- 卢巧丹卢燕飞梁君英
- 文献传递
- 摩尔诗歌与中国美学思想之渊源被引量:8
- 2010年
- 玛丽安·摩尔是美国现代诗歌史上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她毕生爱好中国文化,有着特殊的中国情结。本文用大量文献资料,论证了她在探索现代诗的过程中吸收了以老庄哲学为基础的中国美学思想。中国鸟虫走兽画让摩尔走出了欧美蔑视动物题材的阴影,"同伦勃朗画人物肖像一样一丝不苟"地去写她心爱的动物。她的"九油桃"不仅用了中国题材,而且模仿了中国的创造力,不愧为美国现代派"中为洋用,推陈出新"的杰作。
- 钱兆明钱兆明
- 关键词:现代派诗歌中国画
- 从皮尔斯符号学角度看翻译对等被引量:21
- 2005年
- "对等"一直被认为是翻译理论中最具争议的问题之一.皮尔斯的符号学认为符号和解释项之间是不可能完全对等的,翻译是一个不断发展、有目标引导、但总是无止境的进化过程,因此我们要不断地去发掘符号所包含的新意义.这一观点为解决翻译对等问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 卢巧丹卢燕飞
- 关键词:对等符号学进化
- “2002全国暑期翻译研习班”侧记
- 2002年
- 卢燕飞卢巧丹
- 关键词:英语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