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纯
- 作品数:10 被引量:16H指数:3
- 供职机构:湖南省益阳市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比较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及椎间隙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与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75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按照不同入路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其中颈前路手术组40例,颈后路手术组35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前及术后的脊髓神经功能及其改善率、颈椎生理曲度。结果与颈后路手术组相比,颈前路手术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显著减少(P<0.05)。两组患者组内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的JOA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且颈前路手术组术后1年脊髓功能改善优良率显著高于颈后路手术组(P<0.05)。颈后路手术组的术后颈椎生理曲度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而颈前路手术组的术后颈椎生理曲度较术前显著增高(P<0.05),且颈前路手术组显著高于颈后路手术组(P<0.05)。结论颈前入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小于经颈后入路,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使患者的脊髓神经功能得到明显改善,脊椎生理曲度得到更好地恢复,故其临床治疗效果更佳。
- 钟华刘建纯郭乐斌胡斌
- 关键词: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椎体次全切除术植骨融合术内固定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 胫骨平台骨折64例手术治疗体会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9年1月至2011年7月治疗胫骨平台骨折64例,切开复位,内固定,骨缺损者同时予以植骨。结果64例随访58例,按KDLMERT膝关节功能恢复标准,膝关节功能优良者50例(86.2%),可差者8例(13.8%)。结论不同类型的胫骨平台骨折须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和内固定方式,重视胫骨平台骨折分期处理和早期功能锻炼,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 彭亮刘建纯王永夷郭志伟
- 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内固定
- LCP与SA治疗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比较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比较锁定加压钢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与人工肩关节置换术(shoulder arthroplasty,SA)治疗肱骨近端Neer三、四部分骨折的疗效。方法收集85例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病例,按手术方式分为锁定加压钢板组(LCP组,55例)和人工肩关节组(SA组,30例),在随访中进行Constant评分及Neer评分评定疗效。结果 SA组的术后1年和术后3年的Constant总分、Neer总分均优于LCP组(P<0.05);Neer三部分骨折,SA组的术后1年和术后3年Constant总分、Neer总分略优于LCP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Neer四部分骨折,SA组的术后1年和术后3年Constant总分、Neer总分均明显优于LCP组(P<0.05)。结论 LCP及SA均可用于肱骨近端Neer三部分骨折的治疗,两者近期疗效相近,但SA功能恢复更快。SA对Neer四部分骨折近期疗效优于LCP,远期疗效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 钟华刘建纯王永夷吴斌
- 关键词:肱骨近端骨折锁定加压钢板人工肩关节置换
- 68例胸腰椎骨折临床治疗报告
- 1999年
- 刘建纯卓小为陈仲强张凤山
-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椎弓根椎体内植骨
- 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齿状突骨折
- 2012年
- 目的评价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在齿状突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本院2007年8月~2011年2月,选择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齿状突骨折的患者共18例,对其采用寰椎椎弓根螺钉置钉技术以及枢椎椎弓根螺钉置钉技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24个月,平均16个月,经X射线、CT复查示螺钉无松动,无断钉,均获得骨性融合。1例螺钉偏内致左椎弓根内侧皮质破裂,1例螺钉穿破寰椎左侧椎弓根外侧壁,余螺钉位置良好,无脊髓、椎动脉损伤。3例术中在行寰椎后弓下方操作时损伤静脉丛,但无临床影响。4例骨折脱位完全复位,1例不完全复位;术后切口均愈合良好无感染;Frankel脊髓功能分级5例D级均恢复至E级,13例E级无变化;患者不同程度的颈枕区疼痛均完全恢复,旋转功能稍受限。结论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术为短节段固定,直视下置钉、复位,对颈椎影响小,寰枢椎的稳定性良好,提高了植骨融合率,脊髓功能恢复满意,是治疗齿状突骨折的有效方法。
- 胡斌刘建纯
- 关键词:齿状突骨折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 骨桥蛋白对骨关节炎软骨细胞缺氧诱导因子-2α mRNA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本研究探讨在体外实验中,骨桥蛋白(OPN)对缺氧诱导因子-2α(HIF-2α)在软骨细胞表达的影响,揭示OPN在骨关节炎(OA)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从OA患者胫骨表面切取软骨,并在体外培养纯化软骨细胞。用重组人类骨桥蛋白(rhOPN组)和小干扰RNA(siRNA组)对软骨细胞进行干预(对照组不予激活及干预),检测HIF-2αmRNA表达的变化。用抗-CD44单克隆抗体检测可能的配体-受体的相互作用。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同时定量软骨细胞OPNmRNA和HIF-2αmRNA的表达。[结果]rhOPN组与对照组相比,HIF-2α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相反,siRNA组HIF-2αmRNA表达增加。同时,CD44抗体可以抑制0PN对HIF-2αmRNA的表达的影响。[结论]OPN可能通过CD44的相互作用,抑制0A软骨细胞HIF-2αmRNA的表达,从而发挥对0A的保护性作用。
- 程超张方杰倪松杨华刘建纯周志宏
- 关键词:骨桥蛋白质骨关节炎软骨细胞
- 15例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显微外科治疗
- 1999年
- 皮佑辉卓小为戴维立刘建纯倪松
- 关键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显微外科手术皮肤移植
- 椎体后凸成形术与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伴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脊柱骨折的疗效比较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对比椎体后凸成形术与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伴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脊柱骨折的疗效。方法将106例伴后方复合体损伤的脊柱骨折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3例。研究组予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对照组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治疗后,对比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水泥用量,不同时点ODI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 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水泥用量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前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随访6个月时2组ODI评分均逐渐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0.57%高于对照组的73.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伴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脊柱骨折具有术中创伤小,可有效缓解疼痛,改善椎体功能活动,提升临床表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文博刘建纯王永夷
- 关键词:椎体后凸成形术经皮椎体成形术
- APOFIX内固定治疗环枢椎骨折脱位
- 2003年
- 目的探讨APOFIX内固定治疗环枢椎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对3例环枢椎脱位,2例齿状突骨折并环枢椎脱位,1例齿状突骨折并环枢椎半脱位患者行颈后路开放复住钛椎板夹APOFIX内固定加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结果6例随访3.10月,无术中术后并发症,无脊髓损伤症状加重,椎板夹无松动、断裂及脱出现象。结论对于环枢椎骨折脱位,APOFIX内固定安全有效,固定可靠。
- 郭乐斌卓小为刘建纯
- 关键词:枢椎APOFIX内固定骨折脱位椎板齿状突骨折
-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前后路术式疗效分析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分析和比较前后路术式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8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分别采用颈前路2个(或2个以上)椎体次全切除脊髓减压、钛网植骨支撑融合内固定术(A组27例)及颈后路脊髓受压段全椎板切除减压、植骨加侧块螺钉内固定术(B组21例)治疗,术后根据JOA评分及X线表现比较两组病例的改善率、植骨融合率及颈椎生理曲度恢复情况。【结果】平均随访2年3个月,对两组术前、术后JOA评分进行统计处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平均改善率70.20%,优良率为81.48%,B组平均改善率65.15%,优良率80.95%,两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A组1例植骨未融合,植骨融合率96.30%,B组3例植骨未融合,植骨融合率85.71%,两组颈椎生理曲度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两种术式疗效相近,但前路多个椎体次全切除脊髓减压、钛网植骨支撑融合内固定术植骨融合率高、术时短,较之后路术式更安全有效;合理选择适应证及手术方法可提高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改善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陈洁柏卓小为刘建纯周志宏倪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