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多莫德治疗小儿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的效果及对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研究匹多莫德治疗小儿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的效果及免疫功能变化。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128例下呼吸道反复感染患儿,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匹多莫德(0.8 g,bid,po;14 d后改为0.4 g,bid,po)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免疫功能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1%,高于对照组的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淋巴细胞(CD3+)、辅助性T细胞(CD4+)、CD4+/CD8+值均高于对照组,细胞毒性T细胞(CD8+)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6.25%低于对照组的26.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匹多莫德治疗小儿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可改善免疫功能,降低复发率,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与研究价值。 刘卫平关键词:小儿 下呼吸道感染 匹多莫德 免疫功能 血清CTRP3、BMP-7及PetCO_(2)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机械通气撤机的预测价值 2024年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血清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CTRP3)、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及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_(2))对机械通气撤机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80例NRDS患儿为研究对象,依据撤机结局分为成功组54例、失败组26例。比较2组基线资料。分析不同组、不同严重程度患儿PetCO_(2)、血清CTRP3、BMP-7水平,分析其与生化指标、疾病严重程度相关性。评价PetCO_(2)、血清CTRP3、BMP-7对撤机结局的预测价值。采用SPSS24.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结果:治疗12h、24h后成功组PetCO_(2)分别为(36.32±1.88)(mmHg)4、(33.06±1.79)(mmHg)4,血清BMP-7水平分别为(44.03±5.17)pg/mL、(41.16±4.88)pg/mL,血清℃TRP3水平分别为(345.59±60.03)μg/L、(377.41±75.80)μg/L;治疗12h、24h后失败组PetCO_(2),分别为(38.62±1.93)(mmHg)4、(38.57±1.90)(mmHg)4,血清BMP-7水平分别为(48.82±5.96)pg/mL、(48.39±5.63)pg/mL,血清CTRP3水平分别为(316.68±55.56)μg/L、(320.03±66.67)μg/L,治疗12h、24h后成功组PetCO_(2)、血清BMP-7水平低于失败组,血清CTRP3水平高于失败组(P<0.05);PetCO_(2)、BMP-7与PaO_(2)呈负相关,且与PaCO_(2)、SNAPPE-ⅡI评分、TGF-β1、IL-6、TNF-α、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而CTRP3与之相反(P<0.05);治疗12h、24h后血清CTRP3、BMP-7及PetCO_(2),联合预测撤机结局的AUC大于单项预测(P<0.05)。结论:血清CTRP3、BMP-7及PetCO_(2),对NRDS患儿撤机结局预测具有应用价值。 王楠 车晓晴 王浩然 刘卫平关键词: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骨形态发生蛋白-7 纳洛酮联合氨茶碱对小儿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及生活质量影响 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纳洛酮联合氨茶碱对小儿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及生活质量影响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80例小儿呼吸衰竭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给予纳洛酮联合氨茶碱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总体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肺功能、生活质量、相关临床指标与并发症。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PaO2与SaO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aCO2、症状与活动能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症状缓解时间与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联合氨茶碱对小儿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及生活质量影响效果显著,具有借鉴性。 刘卫平关键词:纳洛酮 氨茶碱 呼吸衰竭 生活质量 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注射用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漯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婴的儿肝炎综合征患儿70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静脉滴注注射用门冬氨酸鸟氨酸,0.5 g加入到5%葡萄糖溶液50 m L中,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0.3 g加入到5%葡萄糖溶液30 m L中,1次/d。两组患儿均连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生化指标和炎症因子。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8.6%、9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酸(TBA)、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和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注射用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显著降低ALT、TBA、TBIL、DBIL和GGT水平,减轻炎症水平,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刘卫平关键词: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 婴儿肝炎综合征 生化指标 左乙拉西坦联合奥卡西平治疗儿童难治性癫痫的疗效及对认知功能、神经损伤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5 2023年 目的探讨左乙拉西坦联合奥卡西平治疗儿童难治性癫痫的疗效及其对患儿认知功能和神经损伤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3月漯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8例难治性癫痫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各44例。常规组患儿给予奥卡西平治疗,联合组患儿在此基础上给予左乙拉西坦治疗,均持续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的认知功能[脑电图各频段功率(α、β、δ、θ频段功率)]、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神经损伤指标[Bcl-2相关X蛋白(Bax)、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18%,明显高于常规组的7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儿治疗6个月后的脑电图α、β分别为(33.15±2.62)Hz、(14.76±2.43)Hz,明显高于常规组的(29.57±2.14)Hz、(12.57±2.10)Hz,δ、θ频段功率分别为(15.82±1.82)Hz、(19.34±1.75)Hz,明显低于常规组的(17.20±1.87)Hz、(21.56±1.93)Hz,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儿治疗6个月后的血清IL-6、TNF-α、CRP水平分别为(2.13±1.13)pg/L、(2.35±0.85)μg/L、(16.81±2.53)mg/L,明显低于常规组的(3.28±1.25)pg/L、(3.00±0.93)μg/L、(20.43±2.75)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儿治疗6个月后的血清S-100β、GFAP、Bax、Caspase-3水平分别为(0.45±0.08)μg/L、(1.74±0.53)ng/L、(8.54±1.78)pg/mL、(12.58±1.34)pg/mL,明显低于常规组的(0.62±0.10)μg/L、(2.24±0.85)ng/L、(10.33±1.82)pg/mL、(14.10±1.53)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联合组患儿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36%,略高于常规组的6.8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乙拉西坦联合奥卡西平治疗难治性癫痫能有效减轻患儿的 王沛 于乐 刘卫平关键词:儿童 难治性癫痫 奥卡西平 神经损伤 认知行为训练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训练对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认知、行为能力以及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30例ADHD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号码牌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5例。对照组患儿予以托莫西汀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认知行为训练,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对患儿的社会能力以及行为问题予以评价,采用瑞文测验(CRT)对患儿的认知能力予以评价,采用儿童心理健康评定量表(MHRSP)评估两组患儿治疗后的心理健康状态。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各项社会能力评分以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7.733,7.571,6.960,13.469;P<0.05),行为能力各项评分以及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4.353,-5.435,-6.433,-6.765,-5.192,-10.055,-9.696,-11.416,-2.711,-24.902;P<0.05);研究组的各项CRT评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10.082,10.935,11.325,8.988,23.644,39.285;P<0.05);研究组的各项心理健康评分及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9.676,-14.408,-7.129,-9.466,-7.836,-8.508,-34.971,-8.151,-42.617;P<0.05)。结论:ADHD患儿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联合认知行为训练,可显著提高患儿的认知、行为能力以及心理健康水平。 师红玲 刘卫平 丁瑞娟 钱志成关键词:认知行为治疗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心理健康水平 儿童 磁共振波谱分析和粗大运动评定量表在儿童脑瘫诊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分析磁共振波谱分析、粗大运动评定量表在儿童脑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0例脑瘫患儿,分别予以磁共振(MRI)与粗大运动评定量表检查或评定,旨在为诊疗工作提供指导。结果痉挛型双偏及偏瘫患儿粗大运动分级多为Ⅰ~Ⅲ级,四肢瘫、不随意运动型及混合型多为Ⅳ~Ⅴ级,有较严重的运动障碍。不同类型脑瘫儿有不相同的粗大运动分级(P〈0.05)。7例头颅MRI检查结果无异常,且运动障碍均较轻。脑软化萎缩、室旁白质软化患儿粗大运动分级均在Ⅰ~Ⅱ级,髓鞘发育不良、基底节与丘脑信号异常、脑发育不良及脑发育畸形的患儿粗大运动分级Ⅲ~Ⅳ级,有较明显的运动障碍(P〈0.05)。结论磁共振波谱联合粗大运动评定量表对儿童脑瘫的诊治中有重要指导作用,可临床推广应用。 孙素芳 刘卫平关键词:磁共振波谱分析 儿童脑瘫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总结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分析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影像学特点。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80例确诊为MPP并有完整影像资料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肺部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所有患儿肺部影像资料具有异常改变。不同年龄儿童的MPP病变位置不同,<5岁的儿童多位于双肺,≥5岁的儿童多位于右肺;儿童MPP影像学改变主要有3种类型:散在淡片状影占、片状高密度影占、间质浸润性改变占,<5岁组均高于≥5岁组,其中间质浸润性改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对于临床上怀疑MPP病例,应该及早进行胸部影像学检查,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避免漏诊。 刘卫平关键词:儿童 肺炎支原体肺炎 X线 CT 沙棘干乳剂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探讨沙棘干乳剂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7月在漯河市中心医院就诊的7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儿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对照组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2次/d,2~5岁:1粒/次,5岁以上:2粒/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沙棘干乳剂,25 g/次,2次/d,沸水溶解搅拌,乳化后口服。两组连续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症状消失时间、胃肠功能指标和血清指标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7.14%,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儿恶心、腹胀、腹痛、嗳气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运动指数、收缩频率、收缩幅度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患儿的运动指数、收缩频率、收缩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水平低于治疗前,瘦素(LEP)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儿童的CGRP、CRF水平低于对照组,LE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棘干乳剂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确切,能缩短症状消失时间,改善胃肠功能,调节CGRP、CRF、LEP的分泌。 郭婷 刘卫平 王新杰 程金歌 赵铎关键词:沙棘干乳剂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 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复合凝乳酶胶囊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的治疗效果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复合凝乳酶胶囊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Functional dyspepsia,FD)临床症状及血清白介素-6(Interleukin 6,IL-6)、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5月至2023年7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79例FD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应用健胃消食口服液+沙棘干乳剂联合疗法,81例)和观察组(应用健胃消食口服液+沙棘干乳剂+复合凝乳酶胶囊联合疗法,98例)。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血清IL-6水平和血清TNF-α水平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 m后,两组的上腹痛、腹部胀满感、进食后过早饱足、频繁嗳气、恶心、呕吐、胃酸倒流等临床症状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的各项临床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 m后,两组的血清IL-6、TNF-α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的血清IL-6、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FD患儿在接受健胃消食口服液+沙棘干乳剂的基础上联合复合凝乳酶胶囊治疗后,展现出了更佳的治疗效果。能有效帮助患儿缓解临床症状,并降低血清中的IL-6和TNF-α,其安全性高,适宜在临床治疗中广泛采用。 王楠 车晓晴 王皓然 刘卫平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 临床症状 血清IL-6 血清TNF-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