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荣洲
- 作品数:24 被引量:93H指数:5
-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残疾人康复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关节塌陷性跟骨骨折的手术疗效分析被引量:4
- 2003年
- 目的 探讨关节塌陷性跟骨骨折手术治疗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6年 5月 - 2 0 0 2年 10月间 5 2例 (6 2足 )波及中后关节面的跟骨塌陷性骨折病例。其中 ,4 3足采用 3根 2 .5mm克氏针牵开方法进行手术治疗及稳定的内固定、植骨 ,术后 4 8~ 72h拔除引流后始行功能锻炼。平均随访 18个月。结果 4 3足关节塌陷性跟骨骨折患者经手术治疗后 ,Ⅱ型优良率 81.3% (13/ 16 ) ,Ⅲ型优良率 73.7% (14 / 19) ,Ⅳ型优良率 2 5 % (2 / 8)。Ⅱ型、Ⅲ型跟骨骨折患者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优良率比较 ,经卡方检验分别为 7.2 0 0、4 .86 7,P <0 .0 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关节塌陷性跟骨骨折患者于适当时机采取手术治疗及功能锻炼 。
- 刘栋龙作林仲荣洲俞瑞传
- 关键词:跟骨骨折手术治疗内固定疗效分析
- 小腿后侧深层肌肉手法松解治疗踝关节骨折术后后期僵硬被引量:8
- 2017年
- 目的比较研究小腿后侧深层肌肉手法松解和常规康复方法对踝关节骨折术后僵硬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4-01/2016-01月作者医院收治的踝关节骨折后期僵硬的患者36例,按不同病区分为实验组(n=21例)和对照组(n=15例)。实验组在常规的踝关节松动+跟腱牵伸基础治疗前行手法强化跟腱及小腿三头肌松解。对照组为常规的踝关节松动+跟腱牵伸。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分别评估患者背屈,跖屈,内外翻,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功能独立性评定(functional independence measure,FIM)量表,McGuire踝关节功能评定。结果所有患者治疗中无并发症发生,患者背屈、跖屈、内外翻、VA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FIM及McGuire踝关节功能评定均得到改善。其中实验组较对照组患者背屈、跖屈、踝关节活动范围、VAS评分、FIM、及McGuire踝关节功能评定值明显升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腿后侧深层肌群的有效松解,可以减轻肌群间的粘连和干扰,降低痉挛,减轻踝关节压力,对踝关节功能恢复有着重要的作用。
- 仲荣洲许嘉宁王陶黎黄永磊杨云峰
- 关键词:关节僵硬手法松解
- McConnell贴布对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患者步态运动学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究无弹性贴布(McConnell贴布)对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chronic lateral ankle instability,CLAI)患者踝关节步态运动学表现的干预效果。方法招募健康人群与CLAI患者各25例。通过使用三维运动捕捉系统(Vicon)进行步态分析,先后进行赤足状态与McConnell贴布贴扎状态下的步态分析,共采集四组实验数据,使用IBM-SPSS 20.0软件进行双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研究无弹性贴布对CLAI的影响。结果试验组伸膝(P=0.015)和屈膝(P<0.001)下踝背屈均少于正常组,试验组屈膝下患侧踝背屈少于健侧(P=0.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使用McConnell贴布,试验组和正常组的步速均有增快(P=0.026)、足初次触地时踝跖屈(P=0.003)与踝内翻(P=0.037)的角度、足初次触地前100 ms至触地后80 ms的踝跖屈最大值(P=0.02)均变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中采用的McConnell贴布贴扎方法可使CLAI患者的足初次触地前后踝跖屈与内翻的角度减小、步速增快,步态表现得到改善。
- 施轶帆杨丽旭刘莎莎仲荣洲刘玲刘玲
- 关键词: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步态分析
- 踝关节骨折距下关节动态稳定性对步态中足底压力分布的研究
- 背景:踝关节骨折、扭伤患者,一部分常合并距下关节不稳定,距下关节不稳定导致踝足部疼痛,是踝关节损伤康复治疗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距下关节不稳定常与踝关节损伤的临床表现相重叠,且诊断困难,在临床上常常被忽略。本研究试图通过使...
- 仲荣洲
- 关键词:踝关节骨折距下关节动态稳定性步态特征足底压力
- 上肢损伤患者职业能力评估与早期返岗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研究上肢损伤患者不同上肢职业能力与早期返岗的相关性,探讨多种职业能力作为上肢损伤工伤职工康复目标的可行性,寻找通用型可量化的职业功能作为康复训练目标。方法:将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住我院的101例上肢损伤患者入选本研究,均进行为期6周的工伤康复训练,包括普通职业体能训练2 h/d,BTE模拟职业体能强化20 min/次以及手功能训练2 h/d,每天2次。并结合美国BTE设备测定入院和出院职业功能包括推、拉、提、携,以及常规的职业能力携水桶和动态搬运能力,并调查其3个月内的返岗情况(早期返岗情况,返岗/未返岗),对职业能力评估值及返岗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经过康复训练,上肢损伤患者出院职业能力值BTE评估均提高(P<0.05),早期返岗职工提、携、推、动态搬运能力较未早期返岗职工明显提高,提、右手携及推功能与返岗相关(P<0.01)。结论:动态搬运、右手携带、右手提水桶能力可作为通用型可量化的职业功能的康复训练目标。
- 仲荣洲许嘉宁董健史晓宇王陶黎黄龙珠王惠芳
- 关键词:上肢损伤康复
- 背侧或掌侧入路手术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移位骨折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背侧或掌侧入路手术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移位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背侧或掌侧入路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移位骨折28例,其中植骨15例。结果28例全部获得随访,时间9~26个月。所有病例骨折愈合良好,无畸形愈合及延迟愈合。采用改良McBride评分标准,本组优19例,良6例,可3例,优良率89.28%。结论采用背侧或掌侧入路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移位骨折,能有效恢复桡骨远端的解剖结构,使腕关节功能达到较好恢复。
- 陈及非龙作林俞瑞传仲荣洲刘栋
- 关键词:桡骨骨折骨折固定术
- 肱骨远端复杂性骨折的治疗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从生物力学角度探讨肱骨远端复杂性骨折的治疗情况。方法:2003年3月—2007年12月,手术治疗肱骨远端复杂性骨折23例,按AO/Asig分型,C1型9例、C2型8例、C3型6例,合并尺神经损伤6例,行尺神经前移8例。所有病例在伤后72h内施行手术。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注重关节面解剖复位和准确对位对线(尤其是对线),AO重建钢板或加解剖钢板经塑形固定。术后1周行主、被动功能锻炼,术后6个月内不作负重活动。结果:术后均作随访,随访时间8~65个月,平均26个月。根据Mayo评定标准,优良率82.6%,C2-C3骨折优良率78.6%。结论: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及用AO重建钢板或加解剖钢板固定术的暴露好、创伤小、固定牢靠,其符合生物力学固定,为早期功能锻炼打下基础。
- 徐志英俞瑞传仲荣洲
- 关键词:肱骨骨折骨折内固定
- 伴下胫腓联合分离踝关节骨折治疗与对策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探讨伴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关节骨折致伤机制与治疗对策。方法:47例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中交通伤25例,高处坠落伤9例,运动伤7例,其他6例;均为闭合性骨折。根据Lauge-Hansen分类:旋后外旋型29例,旋前外旋型12例,旋前外展型6例。31例未行下胫腓联合固定。〈1/4后踝骨片〈1/3者均行内固定,固定顺序:后踝、外踝、内踝、下胫腓联合。结果:患者随访8~32个月,平均15个月。下胫腓固定患者8例在术后8~12周取钉(2例潜在分离),2例在术后1~2年因断钉取出,另2例在术后2年内取钉。未固定者均未出现骨性连接和再分离。术中应力位摄片发现下胫腓分离6例,外旋侧位摄片发现3例后踝小骨片。疗效根据Baird-Jackson系统评分:优23例;良17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85.1%。结论:选择合适的术式以达到踝关节解剖复位,早期正确锻炼是成功的基础,恢复并稳定踝穴和距骨的解剖关系可获得临床最佳效果。
- 仲荣洲俞瑞传龙作林
- 关键词:踝关节骨折下胫腓联合内固定
- 踝关节不同应力位的动态足底压力特征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探究踝关节不同侧肢体和应力位的足底压力分布特点。方法 23名健康受试者通过简易定制走道和足底压力测试平板进行踝中立位、踝内翻、踝外翻的足底压力测试,测试指标为峰值压强、接触面积、接触时间百分比、足底内侧峰值压强之和与外侧峰值压强之和的比值(M/L)、足趾峰值压强之和与足跟峰值压强的比值(A/P)。结果优势腿在第1跖骨的峰值压强明显大于非优势侧,第5跖骨峰值压强明显小于非优势侧。优势侧M/L显著大于非优势侧。除中足、第1趾,其余区域3种应力位的峰值压强存在显著性差异。内翻时各区域的接触时间百分比均大于中立时,外翻时除第2趾其余区域的接触时间百分比大于中立时。内翻、中立、外翻M/L分别为1.24±0.46、1.06±0.26、0.88±0.25;内翻时优势侧M/L大于非优势侧;内、外翻时A/P均大于中立。结论优势侧踝关节稳定性优于非优势侧。踝关节内翻、外翻时稳定性有所下降。内翻时身体往前、内侧偏移,外翻时则往前、外侧偏移以维持稳定。
- 朱婷马霞翟华仲荣洲田斐李柠薇王少白
- 关键词:足底压力
- 小针刀臀中肌肌膜延长治疗股骨转子后疼痛综合症
- 目的:评价小针刀臀中肌肌膜延长治疗股骨转子后疼痛综合症疗效。方法:将74例股骨转子后疼痛综合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小针刀臀中肌肌膜延长及传统中频、微波理疗,以VsA直观视觉模拟评分法及改良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 Rongzhou Zhong仲荣洲Xuewu Jia贾学武Junjie Liu刘俊杰Jupei Zou邹菊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