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玻璃体切割术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临床观察被引量:8
- 2013年
- 对确诊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IV期以上的302只患眼行全玻璃体切除术及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术中根据病情联合环扎(5眼)、剥膜(228眼)、晶状体摘除(78眼)等,无眼内充填或眼内充填C3F8(107眼)或硅油(188眼)。术后随访6~33个月。结果术后平均视力提高1~2行,272眼(90.1%)视网膜平伏,无再次眼内出血。手术相关并发症主要包括白内障加重106眼(35.1%)、眼压升高96(31.8%)眼、医源性视网膜裂孔(8眼)及反复玻璃体出血(12眼)。玻切手术是治疗PDR有效的方法,同时应该根据患眼的具体病情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并且采用合适的治疗措施处理该手术引发的并发症。
- 黎作为冯小志黎容
-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术
- 激光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137例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评价532nm激光治疗CS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0年采用激光光凝治疗CSC患者137例临床资料,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视力和眼底改善情况和并发症情况。结果:137例(146眼)经治疗后,痊愈103例(110眼),好转33例(35眼),无效1例(1眼),总有效率99.3%(145/146);患者治疗后视力情况和眼底造影结果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随访1~3个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532nm激光光凝治疗CSC能促进患者视力恢复、缩短病程、安全性好。
- 黎容黎作为冯小志覃振华
- 关键词:激光
- 单纯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观察
- 2014年
- 目的探讨单纯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298例(378眼)诊断为翼状胬肉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296例(368眼)翼状胬肉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单纯切除联合丝裂霉素治疗,对照组用单纯切除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复发率3.44%,低于对照组的9.51%(P<0.01);观察组结膜肉芽肿发生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6.79%(P<0.01)。结论单纯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翼状胬肉的效果确切,复发率低,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 冯小志黎作为黎容
- 关键词:翼状胬肉丝裂霉素复发
-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高危因素分析被引量:15
- 2021年
- 目的:了解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发病情况及该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以2018-01/2021-01高州市人民医院符合《中国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筛查指南(2014)》的161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采用RetcamⅢ对其进行眼底筛查。收集新生儿及母亲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ROP发生的高危因素。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161例新生儿中,ROP组26例(16.1%)、非ROP组135例(83.9%)。在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胎龄、新生儿红细胞计数、出生体质量、母亲年龄、妊娠期高血压病、受孕方式在两组间存在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胎龄(OR=0.549,95%CI:0.391~0.770,P=0.001)是ROP的保护因素,妊娠期高血压病(OR=3.947,95%CI:1.049~14.852,P=0.042)及辅助生殖(OR=4.632,95%CI:1.112~19.305,P=0.035)是ROP的危险因素。结论:患儿胎龄是发生ROP的保护性因素,辅助生殖是发生ROP的危险因素。应高度关注低胎龄、采用辅助生殖技术孕生以及母亲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病的患儿,实现早发现、早治疗,以减少ROP所致的眼盲。
- 黎作为冯小志黎容邬永娟侯晓燕
- 关键词: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妊娠期高血压病辅助生殖
- 复杂开放性眼外伤102例个体化手术治疗体会
- 2014年
- 目的总结复杂开放性眼外伤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2例(102眼)眼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病情选择个体化的Ⅰ期修复术和Ⅱ期玻璃体切除术(PPV)治疗。结果本组有95例(93.1%)患者经手术治愈,其中功能治愈63例(61.8%),解剖治愈32例(31.4%),无效7例(6.9%)。I期清创缝合术效果良好者的治愈率明显高于清创缝合不良者(97.2%vs 83.9%,P=0.026)。结论对复杂开放性眼外伤患眼选择个体化治疗能有效提高治愈率;I期手术修复效果与治愈率密切相关,要尽可能提高患者的I期手术修复效果。
- 黎作为黎容邬永娟
- 关键词:眼外伤预后
- 联合手术治疗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评价复合式小梁切除联合睫状体冷冻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小梁切除及丝裂霉素C应用,睫状体冷冻。结果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12个月,52例(52只眼)中50例(50只眼)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有效率达96%,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复合小梁切除联合睫状体冷冻术是治疗治疗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一种有效方法。
- 冯小志黎作为黎容覃振华
- 关键词:新生血管青光眼小梁切除睫状体冷冻
- 手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68例临床观察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观察采用玻璃体切除术联合白内障切除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的疗效。方法:我院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采用玻璃体切除术联合白内障切除术治疗PDR患者68例共74眼,对患者手术前后视力状况和并发症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Ⅵ期患者的硅油填充率显著大于Ⅳ期和Ⅴ期患者(P<0.01);随访52例患者(71.27%)的视力得到了提升,Ⅳ期、Ⅴ期、Ⅵ期患者术后的视力增加率为100.00%、90.48%和61.22%;术后患者一次性视网膜复位成功率为100%。术后玻璃体出血1眼,术后后发性白内障8眼,填充硅油的患者有7眼出现高眼压,3眼出现硅油乳化。结论:玻璃体切除术联合白内障切除术可有效地对PDR进行治疗,改善患者的视力和减少再次白内障切除术的几率。
- 黎作为冯小志黎容
- 关键词:玻璃体切除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 视网膜格子样变性的预防性光凝治疗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探讨周边部视网膜格子样变性及干性裂孔预防性激光光凝的疗效及定期随访的意义。方法近3年间高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31例(210眼)采用532nm激光光凝的周边部视网膜格子样变性及干性裂孔病例做回顾性分析。结果291例(310眼)中有2例出现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有效预防率达99.35%,此2例出现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均行视网膜光凝一次后3年没有随诊。结论预防性激光治疗周边部视网膜格子样变性及干性裂孔能有效预防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发生,但光凝治疗后定期随访也非常重要。
- 冯小志黎作为黎容覃振华
- 关键词:激光光凝
-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对侧眼激光预防性治疗分析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对侧眼激光光凝预防性治疗的疗效和意义。方法对326例326只眼视网膜脱离患者对侧眼的视网膜变性、裂孔及视网膜裂孔并局限性浅脱离患者采用532倍频激光机进行视网膜变性及裂孔周围激光光凝治疗。结果追踪观察14~180天,平均92.0天,321例(占98.5%)未出现视网膜脱离,达到预防效果,5例(占1.5%)出现视网膜脱离。结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对侧眼采用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变性及裂孔周围,起到预防视网膜脱离的作用,是目前预防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安全有效的方法。
- 黎作为冯小志黎容覃振华
- 关键词:激光
-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显微镜直视下手术治疗
- 2011年
- 目的:探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显微镜直视下手术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872例(882只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病例在显微镜直视下行巩膜外环扎、硅压、放液、冷凝术,使视网膜复位。结果:视网膜裂孔封闭,包含复位837只眼(94.9%),再次手术后视网膜复位36只眼(4.1%),9只眼(1.0%),因患者拒绝再次手术,视网膜未能复位。结论:在手术显微镜直视下行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双手操作准确而迅速,视网膜裂孔和变性区能清楚观察,显微镜直视下放液及作视网膜冷凝,同时核实硅胶填压的位置是否合适,且助手能同时观察和配合操作,缩短了手术时间,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 黎作为冯小志黎容覃振华
- 关键词: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