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艳玲
- 作品数:13 被引量:85H指数:5
- 供职机构: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重庆市卫生局科研项目重庆市卫生局中医药科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马来酸桂哌齐特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白介素-1β、白介素-6的表达及神经功能的影响被引量:9
- 2011年
- 目的研究马来酸桂哌齐特(cinepazide maleate,CM)对大鼠急性脑缺血后IL-1β、IL-6的表达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48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及CM治疗组,在缺血再灌注后第2、7天对脑组织进行HE染色、测定脑组织含水量及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皮质IL-1β、IL-6的表达,并对动物进行神经功能评分。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第2天,CM治疗组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脑内有较多的神经细胞存活,IL-1β、IL-6的表达被明显抑制(P<0.01),但是CM治疗组脑组织含水量及神经功能评分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无明显改善(P>0.05)。至缺血再灌注后第7天,缺血再灌注组IL-1β、IL-6的表达较早期有所降低(P<0.01),同时伴随神经功能的改善(P<0.05),CM治疗组的改善更为明显(P<0.01)。结论 CM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CM降低脑内IL-1β、IL-6的表达有关。
- 黄艳玲秦新月王恬竹吴小慧
- 关键词:马来酸桂哌齐特局灶性脑缺血IL-1
- 神经内科规培医师培养中临床路径教学法的应用分析被引量:5
- 2019年
- 在神经内科医师培养当中采用临床路径教学方法,主要为了规范医学行为,降低临床干预成本,减少医学中资源浪费情况,为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而施行的一类标准化的治疗程序和模式,这也是一种以循证医学证据指南为主的临床治疗模式,以此来促进对患者的管理。临床路径能够对疾病进行质量管理,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护理服务,并且广泛应用于临床中。临床路径教学法主要是将此种管理模式应用于科室的规培医师培训中,发挥了良好的价值,基于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神经内科常见疾病的临床路径,并且在临床中进行了广泛的应用,对具体的应用方法进行分析。
- 王进平黄艳玲
- 关键词:神经内科医师培养住院医师培训教学方法
- 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 2024年
- 目的评估普罗布考与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的疗效,以提供ACI的治疗参考方案。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2023年9月在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就诊,发病24 h内住院的ACI患者资料。纳入患者需满足:接受了阿托伐他汀钙(20 mg,每晚1次)单药或联用普罗布考(0.5 mg,每日2次)调节血脂治疗,且治疗周期为3个月以上。根据是否联用普罗布考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使用NIHSS评估)、神经功能结局(使用mRS评估)、生活能力(使用Barthel指数评估)以及血脂水平的差异。结果研究共入组102例患者,其中联合治疗组56例,对照组46例。两组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4 d两组的NIHSS评分和血脂水平、治疗3个月后的血脂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显著改善(均P<0.001)。治疗14 d时,联合治疗组的NIHSS评分(P=0.031)、TC(P=0.005)和LDL-C(P=0.044)水平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P=0.004)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3个月时,联合治疗组的mRS评分(P<0.001)、TC(P<0.001)、TG(P=0.002)和LDL-C(P<0.001)水平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3个月期间联合治疗组的脑梗死复发率为0,对照组为2.1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8)。结论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ACI急性期患者,相较于单独使用阿托伐他汀钙,具有更佳的临床疗效,能有效降低血脂水平并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及生活能力。
- 黄艳玲杨柳袁德智王谑菲王慧孟涛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阿托伐他汀钙神经功能血脂
- 马来酸桂哌齐特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1β、IL-6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被引量:14
- 2011年
- 目的探讨马来酸桂哌齐特(CM)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中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含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该院急性脑梗死患者8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CM注射液,对照组用盐酸丁咯地尔注射液。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7、14天记录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积分值,并用ELISA测定血清IL-1βI、L-6含量。结果治疗组第2、7、14天血清IL-1βI、L-6水平较相同时间点的对照组明显降低且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两组治疗后第7、14天的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但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第2、7、14天的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M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可靠且可降低血清IL-1βI、L-6对脑细胞的致炎作用。
- 黄艳玲张敏余宏
- 关键词:马来酸桂哌齐特脑梗死IL-1ΒIL-6
- 马来酸桂哌齐特对脑缺血后炎症反应、轴突蛋白的表达及神经功能的影响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研究马来酸桂哌齐特(CM)对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对脑组织炎症反应、神经丝蛋白-200(NF-200)的表达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设为正常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2d及7d组、CM治疗2d组及7d组,分别在两个时间点对动物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并用ELISA法测定脑组织IL-1β、IL-6含量及免疫组化法测定缺血侧皮质NF-200的表达。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第2天,缺血/再灌注组及CM治疗组大鼠脑内IL-1β、IL-6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P<0.01),而NF-200的表达明显降低(P<0.01),神经功能缺损明显(P<0.05);经CM治疗后,大鼠脑内IL-1β、IL-6的过度表达被明显抑制(P<0.01),NF-200表达明显增加(P<0.01),但是神经功能缺损较缺血/再灌注组无明显改善(P>0.05)。至缺血/再灌注后第7天,缺血/再灌注组各指标较第2天时明显改善(P<0.01),而CM治疗组各指标的改善较缺血/再灌注组更为明显(P<0.01)。结论 CM能减轻缺血再灌注大鼠脑内炎症因子IL-1β、IL-6的表达,改善局部细胞外环境,促进轴突的再生及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
- 黄艳玲张敏贺曦
- 关键词:再灌注损伤马来酸桂哌齐特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
- 通过体感诱发电位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 2013年
- 目的通过体感诱发电位(SEP)评价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观察组加用银杏达莫注射液30mL+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天2次,连续2周。治疗前后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观察患者瘫痪肢体SEP的N20波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00%(P<0.05)。治疗后2组患侧SEP的N20波幅都明显提高(P<0.01或P<0.05),治疗组升幅更高(P<0.05)。用药期间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银杏叶注射液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脑功能的恢复疗效确切。
- 杨柳张敏余宏黄艳玲王兴
- 关键词:银杏达莫急性脑梗死体感诱发电位
- 炎性细胞因子与脑梗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1
- 2012年
- 脑梗死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存在着炎症反应和免疫调节,而多种炎性细胞因子参与了再灌注损伤和炎症反应,其中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18等)、肿瘤坏死因子(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等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展,炎性细胞因子在脑梗死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更加受到重视。研究炎性细胞因子及炎症反应对缺血性脑损伤的机制可能为脑梗死的防治带来收益。本文就部分炎性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活性、理化性质及其在脑缺血损伤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
- 黄艳玲
- 关键词:炎性细胞因子脑梗死
- 银杏达膜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脑可塑性的作用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评价银杏达膜(杏丁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观察组在接受与对照组相同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杏丁注射液静脉滴注,每天2次,连续2周。治疗前、后分别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并观察患者的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上病灶的影像学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2周后的疗效较对照组好(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达膜是一种治疗脑梗死的安全有效的药物。
- 杨柳张敏曾平余宏黄艳玲王兴
- 关键词:脑梗死急性病
- 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02年
- 目的 探讨倍他司汀注射液对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 (VBI)的疗效和机制。方法 入选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 86例 ,对照组 79例 ,均于发病 2 4h内治疗。对照组 :静滴低分子右旋糖酐 5 0 0ml+复方丹参 30ml,每日 1次 ,共 7d ;治疗组 :静滴糖水或生理盐水 2 5 0ml+倍他司汀 30mg,每日 1次 ,共 7d。结果 治疗组痊愈率、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和P <0 0 5 )。TCD检查治疗组用药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 (Vm)与用药前比较明显增加 (P <0 0 5 ) ,并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倍他司汀注射液治疗VBI疗效确切 。
- 蔡云红黄艳玲余宏
- 关键词:倍他司汀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
- 普罗布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变化及血清S100β、NSE、hs-CRP的影响被引量:27
- 2014年
- 目的观察普罗布考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清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普罗布考组和常规治疗组各40例。比较用药前后患者的血清S100β、NSE和hs-CRP水平变化、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和欧洲卒中量表评分(ESS)变化情况。结果普罗布考组第3天血清S100β水平,第3、7、14天血清NSE水平和第3、7天血清hs-CRP水平较常规治疗组明显下降(P<0.05)。治疗14d后普罗布考组ESS评分较常规治疗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罗布考明显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100β、NSE和hs-CRP水平,并有助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
- 贺曦王进平张敏杨柳黄艳玲
- 关键词:脑梗死S100ΒNSE超敏C反应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