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继光

作品数:10 被引量:23H指数:2
供职机构:衢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超声
  • 3篇波诊断
  • 3篇超声波诊断
  • 2篇手术
  • 2篇介入
  • 2篇介入治疗
  • 2篇黄疸
  • 2篇甲状腺
  • 2篇梗阻
  • 2篇梗阻性
  • 2篇梗阻性黄疸
  • 2篇病因
  • 2篇彩超
  • 2篇超声检查
  • 2篇超声诊断
  • 1篇胆道
  • 1篇胆道术
  • 1篇胆道术后
  • 1篇胆道术后残余...
  • 1篇动脉

机构

  • 10篇衢州市人民医...

作者

  • 10篇黄继光
  • 1篇刘庆华
  • 1篇刘雪平
  • 1篇王李华
  • 1篇陈晓华
  • 1篇周余旺
  • 1篇洪传美
  • 1篇赵中洪
  • 1篇朱希松
  • 1篇童文静
  • 1篇邱俊芬

传媒

  • 2篇河北医学
  • 2篇中国超声诊断...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临床医学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心脑血管病防...
  • 1篇健康研究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1
  • 1篇2005
  • 3篇2004
  • 1篇1999
  • 2篇1998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药物所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超声诊断价值被引量:1
1998年
由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肾功能衰竭(ARF)在临床上并不少见,病死率较高。单纯由药物引起的ARF,易被临床医生疏忽。如能及早诊断,应用血液透析疗法,可明显降低死亡率。作者收集到5例无原先存在的肾脏病史患者,因各种药物所致超声诊断双肾弥漫性病变并为临床确诊为ARF的病人资料。报告如下。
黄继光
关键词:药源性疾病肾功能衰竭超声波诊断
布加综合征不同治疗术式的彩超表现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了解布加综合征不同治疗术式后的彩超表现。方法布加综合征患者19名,均经手术或血管造影证实,并行外科手术或放射介入治疗,所有病例术后均行彩超检查。结果14例介入手术包括6例行下腔静脉球囊扩张术,1例肝中静脉球囊扩张术,7例下腔静脉内支架植入术。彩色多普勒显示13例手术处血流通畅,方向正常,流速范围为0.20~1.76m/s,其中9例流速大于1.0m/s。5例外科手术中1例行经右心房下腔静脉破膜成形术,2例腔-房转流术,1例腔-颈转流术,1例肠-腔转流术。彩色多普勒显示3例人造血管血流通畅,流速为0.60~1.50m/s。结论彩超对布加综合征不同术式后的随访有重要价值。
黄继光洪传美王李华朱希松
关键词:布加综合征彩超表现术式放射介入治疗内支架植入术肝中静脉
超声对无痛性梗阻性黄疸病因诊断与手术结果对照分析
1998年
超声对无痛性梗阻性黄疸病因诊断与手术结果对照分析(324000)浙江省衢州市人民医院黄继光超声显像已被公认为无创伤性诊断肝外胆管梗阻病变的首选方法,但在常规超声检查中,部份病例,特别是下段肝外胆管病变却常因胃肠气体干扰使胆总管末端显示不清而误诊、漏诊...
黄继光
关键词:梗阻性黄疸病因外科手术超声波诊断
川畸病冠状动脉病变的超声观察
2004年
目的 观察川畸病冠状动脉 (简称冠脉 ,CA)的改变 ,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临床诊断为川畸病患儿 6 8例 ,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 ,检测左右冠状动脉主干。结果  6 8例川畸病患儿中有 2 8例冠状动脉异常 ,异常发现率 4 1 2 % ,其中冠状动脉扩张 (CAD) 2 2例 ,冠状动脉狭窄 4例 ,冠状动脉瘤 (CAA) 2例。结论 二维超声具有无创、动态检测冠状动脉扩张、狭窄或血栓和冠状动脉瘤 ,为临床治疗提供诊断依据 。
黄继光
关键词:超声诊断川畸病冠状动脉病变
胆道术后残余结石于T管注水前后超声检出的对比研究
1999年
目的:经T管注水前后超声对胆道术后病人的残石检出率,并与T管X线造影对比;方法:200例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留置病人,术后第10~30d之间检查,先常规禁食空腹检查肝脏、胆道、胰腺等,然后经T管缓慢注入生理盐水50~150ml,适当垫高臀部;结果:200例病人中常规超声发现残余结石53例(26.5%);经T管注水发现88例(44%),T管X线造影发现64例(32%);结论:经T管注水,明显高于常规超声的残石诊断率。
黄继光
关键词:术后残余结石超声波诊断肝结石
高频彩超引导置管引流治疗软组织脓肿的临床价值
2004年
目的 探讨高频彩超引导下置入套管针引流浅表软组织脓肿的疗效。方法 选择各部位软组织脓肿 1 3例 ,在高频彩超引导下 ,经预定方向置入 PTC针或套管针 ,留置脓腔内进行置管引流 ,部分较大脓腔用生理盐水冲洗 ,抗生素注药治疗。结果  1 3例患者全部一次置管成功 ,其中 2例多发脓肿经 2次置管 ,引流时间最短 2d,最长 1 2 d撤管 ,诊断和治愈率 1 0 0 % ,疗效显著 ,无任何并发症。结论 高频超声引导下置管引流软组织脓肿 ,改变了传统的外科手术切开引流 ,具有创伤小 ,恢复快 ,疗效好的特点 。
黄继光
关键词:高频彩超置管引流术软组织脓肿生理盐水介入治疗
超声在恶性梗阻性黄疸病因诊断中的价值
2004年
黄继光
关键词:恶性梗阻性黄疸病因诊断二维超声超声检查
甲状腺微小癌的声像图特征及误诊分析被引量:11
2011年
目的:分析甲状腺微小癌的超声声像图特征,探讨误诊原因,提高超声对甲状腺微小癌的识别及诊断率。方法:对35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甲状腺微小癌病例术前超声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例甲状腺微小癌患者共35个病灶,术前超声准确诊断22个(符合率62.86%),误诊9个(误诊率为25.71%),不确定4个(11.43%)。甲状腺微小癌大多合并甲状腺其他疾病,二维大多表现为实质性低回声,以类圆形为主,无包膜,形态不规则,内可见簇状分布的强光斑,部分伴颈部淋巴结转移,CDFI显示大多数病灶内能测及彩色血流信号,以5~10mm结节明显。结论:超声对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有重要意义,但因其病灶比较小且部分与良性病变表现相似或与良性病变共存,易导致误诊。
童文静陈晓华黄继光赵中洪邱俊芬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定量评价心脏手术患者的右心室功能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I)对心脏手术患者右心室功能的诊断价值。方法将46例心脏手术患者分为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异常组(LVEF<50%)和LVEF正常组(LVEF≥50%),根据手术方法进一步分为非体外循环组(OP组,21例)和体外循环组(CPB组,25例),另选取健康对照组30例,在术前1周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采用QLAB 6.0 TMQA软件对右心室心内膜轮廓进行斑点追踪,并自动计算出右心室游离壁基底段、中间段及心尖段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ε)及峰值运动速度(S)作为右心室功能的评价指标,术后1周、1个月进行随访评价。结果术前LVEF异常组右心室功能右心室游离壁3个节段纵向收缩期峰值及峰值速度均较LVEF正常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LVEF正常组与对照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时,OP组与CPB组右心室游离壁3个节段纵向收缩期峰值及峰值速度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时均有明显恢复,与术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可作为评价心脏手术患者术后右心室功能的有效方法,对危重患者的识别、预后判断及防治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曾小青黄继光
关键词: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右心室功能心脏手术
超声引导下微小乳头状癌射频消融临床应用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本院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27例患者,所有患者均于超声引导下进行射频消融治疗。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观察,经超声检查观察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的消融灶变化、甲状腺实质与颈部淋巴结状况,以评估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本组27例患者术后均行为期1年的随访观察,超声检查显示患者的结节不断变小,治疗后首月、3月、半年及1年时患者的结节体积缩小率分别为22.22%、51.85%、85.19%、92.59%。治疗3月时消融灶消失者1例,治疗后半年时消融灶消失者2例,治疗后1年时消融灶消失者6例;其中有26例(96.3%)患者首次治疗后就达到了无瘤生存。治疗后1例患者出现局部复发,1例患者出现淋巴结转移,术后均未出现皮肤气道烫伤与喉返神经损伤等严重的并发症。结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疗效显著,安全性较好,值得进一步推广。
刘雪平黄继光周余旺刘庆华
关键词: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超声检查射频消融疗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