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忠泰
- 作品数:37 被引量:394H指数:11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术中及术后血液回收在骨科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6
- 2001年
- 目的探讨术中及术后血液回收在骨科无菌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1996年 6月~ 2000年 4月,在 117例骨科手术中使用术中血液回收,其中 29例全髋关节置换术联合使用术后血液回收。记录回收的血液量及并发症。结果术中血液回收共计 70 965 ml,占总输血量的 41.61%,平均每人 606.54 ml,其中 29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血液回收共计 12 330 ml,平均每人 425.17 ml。 2例有一过性血红蛋白尿, 8例出现一过性发热反应,无其他并发症。结论术中及术后血液回收是安全且有效的自体输血方式,可以节省异体血的用量,并且避免血液传播性疾病的发生。
- 李军朱天岳马忠泰柴卫兵张明礼宋乃庆
- 关键词:自体输血脊柱人工关节血液回收骨科无菌手术
- 全脊椎切除术治疗脊柱转移癌被引量:5
- 2002年
- 目的 :评价全脊椎切除术治疗脊柱转移癌的价值。方法 :对 1995年 12月~ 1998年 4月 4例 5次全脊椎切除术的临床表现、影像资料、手术综合治疗、随访等全面分析、总结。结果 :1例术后 5 5年无瘤生存 ,1例术后6 5年局部复发、再次手术、观察中 ;2例分别于术后 2年 1个月和 1 5年死亡。结论 :若适应证选择恰当 ,此手术疗效肯定、值得推广。
- 马忠泰施学东栗怀广
- 关键词:脊柱转移癌全脊椎切除术术式疗效
- H/G非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中期随访结果被引量:10
- 2002年
- 目的观察H/G非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中期的随访结果.方法对35例40髋H/G非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进行了6年~10年2个月,平均7.5年的随访.临床随访根据Harris的评分方法进行评分,X线随访根据Amstutz的分区方法将股骨侧分为7个区,髋臼侧分为4个区进行观察.结果临床随访:Harris评分术后3年平均95分,5年平均89分,7.5年平均83分.Harris评分低于85分者6髋,其中4髋髋臼假体松动,1髋塑料内衬脱落,1髋负重疼痛.X线随访:股骨侧,股骨假体周围出现区域性透亮带25髋(62.5%),无出现全周透亮带的病例;髓腔内骨化20髋(50.0%);假体远端骨皮质增厚18髋(45.0%);7区即股骨距处骨溶解10髋(25.0%);2髋出现7 mm以内的假体下沉.髋臼侧,出现透亮带20髋(50.0%),其中区域性透亮带12髋,全周透亮带8髋,目前已有4髋施行了翻修手术;骨溶解7髋(17.5%),其中1区4髋,2区髋臼螺钉周围骨溶解3髋;骨吸收2髋(5.0%),为翻修术中植骨的病例;塑料内衬脱落1髋(2.5%).结论中期随访显示,临床及X线随访结果均较初期随访为差.松动关节明显增多,特别是在X线随访中,假体周围出现的异常骨反应明显高于初期随访所见.虽然目前大部分仅限于X线所见,临床上尚无症状,但应进行密切观察.此外,1髋因金属髋臼卡子松动导致塑料内衬脱落而行翻修术,此种情况应引起注意.
- 文立成马忠泰李军柴卫兵
- 关键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中期随访结果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段的骨反应(附80例X线片分析)被引量:1
- 1994年
- 作者根据Amstutz的分区方法对2年以上的80个骨水泥固定人工髋关节置换病例进行X线观察研究,在所观察的80个关节中有64个关节发生不同程度的骨反应,发生率为80%。其中骨硬化32个关节,占40%,骨萎缩25个关节,占31.4%,骨吸收24个关节,占30%,骨皮质增厚18个关节,占22.6%,骨髓腔扩大12个关节,占15%。骨膜反应8个关节,占10%,骨皮质变薄1个关节,占1.3%。发生时间以术后6个月~2年为多。发生部位以1、4、5、7区为主。这些骨反应的出现除与假体的弹性、硬度、骨水泥、摩擦力等诸因素有关外,主要与生物力学应力分布不均有关。
- 文立成马忠泰
- 关键词:人工关节髋关节X线
- H/G非骨水泥人工全髋关节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3
- 1996年
- 作者从1991年1月~1995年1月共施行H/G非骨水泥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33例37个关节。其中13例14个关节经过36~48个月,平均40个月随访。男7例,8个关节;女6例,6个关节。年龄28~72岁,平均52岁。根据Harris方法进行评分,术前平均58分,术后平均95分。全部关节无1例松动、下沉,无感染及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优良率93%,大腿中段疼痛4个关节,发生率28.6%,翻修率0。其中10个关节进行大型CYBEX等动功能测试观察,术后12个月关节功能已恢复健侧功能的80%,收到满意的临床效果。H/G非骨水泥人工全髋关节具有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快,髋臼和人工股骨柄生物学固定良好等特点,近期疗效满意。
- 马忠泰文立成袁毓柴卫兵曹永平
- 关键词:人工关节髋关节置换术股骨头坏死骨折
- 成骨不全伴重度肢体畸形的外科治疗及文献综述
-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外科方法治疗成骨不全伴重度肢体畸形。应用喷涂羟基磷灰石的髓内钉永久髓内固定,辅以大块深冻异体骨植骨,纠正畸形肢体,同时提高肢体骨强度,预防畸形和再次骨折的发生。方法:自2000年9月至2000年3月,对...
- 米川马忠泰周振兴张晓林
- 关键词:成骨不全磷灰石髓内钉肢体畸形外科治疗
- 文献传递
- 脊柱转移瘤的手术方式选择被引量:8
- 2006年
- 目的探讨对脊柱转移瘤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通过对1995年至2005年42例脊柱转移瘤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方式的回顾并进行随访和总结。结果随访3个月~9年。全脊椎切除术6例存活13个月~9年,平均存活41个月,4例仍存活。脊椎次全切除术13例存活1个月~3年,平均16个月,6例仍存活。前路椎体切除固定8例,存活4个月~34个月,6例仍存活。后路椎板切除减压固定12例,术后均获得疼痛缓解,11例神经功能恢复或改善,存活3个月~16个月,5例仍存活。单纯后路椎板及肿瘤切除减压1例(原发灶不明腺癌)截瘫症状有所恢复。经皮椎体成形2例疼痛大部分缓解。结论全(或次全)脊椎切除术对预计长生存期且有有效的术后肿瘤辅助治疗的患者是有益的。单纯后路减压加脊柱固定对脊柱不稳定和(或)硬膜受压的高龄或一般状况较差的患者近期内可明显改善神经功能和疼痛。前路或后路脊柱固定是必要的,其稳定脊柱的效果没有区别。
- 米川马忠泰施学东王冰
- 关键词:脊柱肿瘤手术
- 我国儿童血清碱性磷酸酶正常值的确定及其意义被引量:15
- 2002年
- 目的 :探讨我国儿童血清碱性磷酸酶 (ALP)正常值 ,及其在骨肉瘤诊断、预后方面的意义。方法 :分析我院80 0例 1~ 19岁正常各年龄段人群血清ALP测定值及 2 4例骨肉瘤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 :(1) 2 4例骨肉瘤患者在确诊时有 14例血清ALP测定值高于正常值 ,占 5 8.3 %。 (2 )儿童血清ALP正常值的确定有助于骨肉瘤患者术后复发的早期诊断。结论 :我国儿童血清ALP正常值的确定对骨肉瘤的诊断。
- 杨发军马忠泰
- 关键词:儿童ALP正常值骨肉瘤血清碱性磷酸酶
- 骨(源性)肉瘤肺转移的手术治疗及长期随访
- 马忠泰米川
- 骨源性肉瘤肺转移的手术治疗被引量:6
- 2003年
- 目的回顾性总结骨源性肉瘤肺转移的手术治疗经验,探讨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自1980年10月~2003年3月共治疗骨源性肉瘤肺转移患者32例,男22例,女10例;年龄11~61岁,平均22.1岁,多数为青少年。骨肉瘤25例,皮质旁骨肉瘤2例,软骨肉瘤3例,骨纤维肉瘤1例,Ewing肉瘤1例。ⅡB期26例(83.9%),ⅢB期5例(16.1%),另1例Ewing肉瘤按Enneking外科分期系统规定不能纳入分期。双肺多发转移25例(78.1%),单肺多发转移1例(3.1%),单肺单发转移6例(18.8%)。合并肺外引流区淋巴结转移3处,锁骨转移2处,T8椎体转移1处,胸骨转移1处,臀大肌转移1处,项部肌肉转移1处。共施行开胸术62例次。术式以肺转移瘤局部切除为主,施行肺叶切除术仅5次。结果32例中30例获得随访,2例失访。25例骨肉瘤中完成双肺转移瘤切除的18例,无瘤生存7例(38.9%),平均生存7年3个月,其中ⅢB期2例。Ewing肉瘤、软骨肉瘤各1例,分别无瘤生存22年5个月、13年3个月。皮质旁骨肉瘤2例,分别无瘤生存19年3个月和1个半月。死亡的21例(包括失访的2例)中除死于术后感染2例及麻醉意外2例外,余生存期均得到延长。结论手术切除肺转移瘤是挽救患者生命的有效措施,术式应以转移瘤局部切除为主。新辅助化疗是提高骨源性肉瘤肺转移手术治疗疗效、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前提。
- 马忠泰施学东米川栗怀广方志伟
- 关键词:肺转移外科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