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陶少强

作品数:7 被引量:46H指数:4
供职机构:安徽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秸秆
  • 4篇秸秆还田
  • 4篇还田
  • 3篇微生物
  • 2篇养分
  • 2篇生物菌
  • 2篇生物菌剂
  • 2篇土壤
  • 2篇微生物菌
  • 2篇微生物菌剂
  • 2篇细菌
  • 2篇纤维
  • 2篇纤维素分解
  • 2篇纤维素分解菌
  • 2篇菌剂
  • 2篇活性
  • 2篇活性成分
  • 2篇分解菌
  • 1篇氮素
  • 1篇氮素养分

机构

  • 7篇安徽农业大学

作者

  • 7篇陶少强
  • 4篇秦冰
  • 4篇夏强
  • 4篇朱林
  • 4篇王雅楠
  • 3篇陈晶晶
  • 2篇王伏伟
  • 2篇王磊
  • 1篇李金才
  • 1篇叶爱华
  • 1篇沈学善

传媒

  • 1篇土壤通报
  • 1篇土壤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热带作物学报

年份

  • 2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一株高活性纤维素降解细菌的筛选鉴定及酶学特性被引量:9
2014年
利用小麦/玉米秸秆还田土壤样品,通过富集培养和刚果红平板染色法筛选分离出纤维素降解细菌XWS-12;对分离的菌株进行16SrRNA基因序列系统发育分析,初步鉴定为伯克氏菌属(Burkholderia),定名为Burkholderia sp.XWS-12。以玉米秸秆和麸皮为碳源,研究了氮源、发酵时间、初始发酵温度、培养基初始pH等条件对该伯克氏菌产纤维素酶的影响。结果显示,该菌株产纤维素酶最适氮源为硝酸钠,培养时间为60h,培养温度为37℃,培养基初始pH为4,该菌株的CMC酶活力最高,可达25U/ml。其粗酶液的最适反应温度为50℃,最适反应pH为5,在pH4~8的范围内酶活力较稳定。粗酶液的热稳定较差,当温度超过50℃时,该酶活力显著下降;当温度为50℃时,保温1h,该酶活力损失53%。
陈晶晶陶少强夏强王雅楠秦冰朱林
关键词:纤维素分解菌酶学特性
麦玉秸秆还田对土壤养分动态变化的影响被引量:12
2010年
通过定位试验在玉米秸秆全量粉碎还田及小麦秸秆旋耕施肥播种同步完成的前提下,研究秸秆还田循环利用条件下小麦玉米两熟制土壤养分特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从玉米收获期至小麦成熟期,各处理的土壤全氮量有所降低,而土壤碱解氮在小麦整个生长发育时期呈现增加的趋势。小麦秸秆全量还田和玉米秸秆还田对稳定小麦生长前期(拔节期以前)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具有明显作用。秸秆还田对土壤速效磷含量的降低具有减缓作用。
王磊朱林陶少强李金才沈学善
关键词:秸秆还田土壤养分生物学特性
秸秆还田土壤中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分析及纤维素降解细菌的分离
本文采用传统的细菌分离培养方法和DGGE非培养方法对不同秸秆还田条件下的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进行了研究。 从秸秆还田后的土壤中提取细菌的总基因组DNA,利用细菌通用引物F357GC/R518扩增16S rRNA基因的V3可...
陶少强
关键词:纤维素分解菌
文献传递
一种秸秆还田纤维分解性细菌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秸秆还田纤维分解性细菌及其在分解秸秆中的应用以及作为活性成分的秸秆快腐剂。本发明的秸秆还田纤维分解性细菌所制成微生物菌剂,解决一般秸秆快腐剂在应用过程中效果不稳定、不理想的问题。
朱林陶少强夏强陈晶晶王雅楠秦冰王伏伟
茶树硒营养代谢关键酶ATP硫化酶基因克隆及启动子结构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为探明茶树硒营养代谢关键酶基因ATP硫化酶的表达调控规律,通过PCR获得APS的DNA全长序列,应用genome walking克隆了APS基因的5′侧翼序列,采用PLACE、PlantCARE在线启动子预测工具分析表明:该序列含有启动子的特定结构,如TATA-box,CAAT-box等,为深入研究茶树硒营养代谢关键酶的表达调控机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王雅楠朱林叶爱华陶少强秦冰
关键词:茶树启动子基因组步移
一种秸秆还田纤维分解性细菌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秸秆还田纤维分解性细菌及其在分解秸秆中的应用以及作为活性成分的秸秆快腐剂。本发明的秸秆还田纤维分解性细菌所制成微生物菌剂,解决一般秸秆快腐剂在应用过程中效果不稳定、不理想的问题。
朱林夏强陶少强陈晶晶王雅楠秦冰王伏伟
文献传递
秸秆还田对土壤氮素养分及微生物量氮动态变化的影响被引量:19
2012年
通过定位试验研究玉米秸秆全量粉碎还田及小麦秸秆旋耕施肥播种同步完成的前提下,秸秆还田循环利用对小麦玉米两熟制土壤氮素养分及土壤微生物量氮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小麦、玉米秸秆还田能满足小麦旺盛生长阶段拔节期对氮素养分的需求,秸秆还田处理或施肥处理的土壤全氮量总体上在小麦拔节期处于最低值,而既无秸秆还田又没有施肥的对照处理土壤全氮含量最低值出现的时期延后,在小麦开花期出现,持续至小麦的灌浆期。对于麦玉秸秆还田但不施氮磷钾肥而言,小麦生长后期(小麦开花期以后)土壤脱氮比较严重。秸秆还田后土壤碱解氮含量在小麦整个生长发育时期呈现上升的趋势。单独施肥或秸秆还田对提高土壤微生物量氮均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仅仅施肥其后效不足。秸秆还田并且施肥显著地促进了土壤微生物的活动,能持续地增加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
王磊陶少强夏强朱林
关键词:秸秆还田微生物量氮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