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晶晶

作品数:10 被引量:58H指数:4
供职机构:安徽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微生物
  • 4篇秸秆
  • 4篇秸秆还田
  • 4篇还田
  • 3篇土壤
  • 3篇酶活性
  • 3篇茶树
  • 2篇生物菌
  • 2篇生物菌剂
  • 2篇微生物菌
  • 2篇微生物菌剂
  • 2篇细菌
  • 2篇纤维
  • 2篇纤维素酶活性
  • 2篇响应面
  • 2篇响应面法
  • 2篇酶活
  • 2篇酶学
  • 2篇酶学特性
  • 2篇菌剂

机构

  • 10篇安徽农业大学

作者

  • 10篇陈晶晶
  • 7篇王雅楠
  • 5篇秦冰
  • 5篇夏强
  • 5篇王伏伟
  • 5篇朱林
  • 3篇陶少强
  • 3篇刘曼
  • 2篇叶爱华
  • 1篇王晓波
  • 1篇曹海生
  • 1篇车威
  • 1篇谷勋刚

传媒

  • 1篇土壤通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土壤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

  • 1篇2022
  • 4篇2014
  • 5篇201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土壤中纤维素降解真菌的筛选及其纤维素酶活性的研究
本实验从秸秆还田的土壤中分离并筛选出能分解纤维素的真菌。经过富集培养和刚果红平板初筛法筛选分离降解纤维素的真菌,通过形态学观察和18S-ITS-5.8S基因序列的分析对分离的菌株进行初步鉴定。然后选取刚果红平板上水解圈直...
陈晶晶
关键词:纤维素降解响应面法酶学特性秸秆还田土壤微生物
文献传递
秸秆还田对土壤脲酶活性·微生物量氮的影响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研究秸秆还田对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制下淮北地区砂姜黑土微生物量氮、土壤氮素养分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同时探索发展低碳农业、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为实现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多年的田间定位试验,并且结合室内分析。[结果]小麦、玉米秸秆能显著提高土壤的全氮含量、土壤脲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与对照相比,小麦、玉米秸秆还田不施肥处理在2010年小麦播种期、拔节期、开花期、灌浆期、成熟期和2011年玉米播种期、拔节期、大喇叭口期、吐丝期、灌浆期、收获期土壤脲酶的活性增幅分别为21.93%、4.92%、35.88%、4.71%、21.79%、0.99%、31.52%、21.77%、8.52%、3.74%、12.89%,小麦、玉米秸秆还田加施肥能显著提高土壤脲酶活性。小麦、玉米秸秆还田不施肥处理的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比单独施肥处理高出19.32%。[结论]秸秆还田是提高土壤微生物量氮的关键因素。
夏强陈晶晶王雅楠王伏伟刘曼朱林
关键词:秸秆还田土壤脲酶微生物量氮
一种秸秆还田纤维分解性细菌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秸秆还田纤维分解性细菌及其在分解秸秆中的应用以及作为活性成分的秸秆快腐剂。本发明的秸秆还田纤维分解性细菌所制成微生物菌剂,解决一般秸秆快腐剂在应用过程中效果不稳定、不理想的问题。
朱林陶少强夏强陈晶晶王雅楠秦冰王伏伟
一株高活性纤维素降解细菌的筛选鉴定及酶学特性被引量:9
2014年
利用小麦/玉米秸秆还田土壤样品,通过富集培养和刚果红平板染色法筛选分离出纤维素降解细菌XWS-12;对分离的菌株进行16SrRNA基因序列系统发育分析,初步鉴定为伯克氏菌属(Burkholderia),定名为Burkholderia sp.XWS-12。以玉米秸秆和麸皮为碳源,研究了氮源、发酵时间、初始发酵温度、培养基初始pH等条件对该伯克氏菌产纤维素酶的影响。结果显示,该菌株产纤维素酶最适氮源为硝酸钠,培养时间为60h,培养温度为37℃,培养基初始pH为4,该菌株的CMC酶活力最高,可达25U/ml。其粗酶液的最适反应温度为50℃,最适反应pH为5,在pH4~8的范围内酶活力较稳定。粗酶液的热稳定较差,当温度超过50℃时,该酶活力显著下降;当温度为50℃时,保温1h,该酶活力损失53%。
陈晶晶陶少强夏强王雅楠秦冰朱林
关键词:纤维素分解菌酶学特性
茶树硒营养代谢关键酶硒半胱氨酸甲基转移酶基因克隆及启动子结构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为探明茶树硒营养代谢关键酶基因硒半胱氨酸甲基转移酶(SMT,GenBank登录号:DQ480337)的表达调控规律,通过PCR和基因步移技术获得SMT的DNA全长和部分启动子序列,用PLACE、PlantCARE分析SMT内含子和启动子的序列,预测其顺式作用元件及功能。结果表明,SMT基因全长5473 bp,有7个外显子和6个内含子,内含子富含光响应元件、激素响应元件和抗逆性相关元件。通过基因步移法克隆得到的SMT启动子长375 bp,除了含核心启动子保守元件TATA-box和CAAT-box外,还有其他重要顺式作用元件,如光响应元件、低温响应元件和胚乳表达特异性元件等。植物硒营养代谢关键酶SMT启动子的克隆及结构分析为进一步揭示SMT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和表达调控机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王雅楠陈晶晶朱林
关键词:启动子基因组步移
一种ATP硫化酶基因启动子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ATP硫化酶基因启动子的应用,从茶树植物体分离得到的所述ATP硫化酶基因启动子应用于调控茶树植物体内ATP硫化酶基因的表达,影响其吸收的硫酸盐及硒酸盐转化为有机硫和有机硒。本发明所提供ATP硫化酶基因启动...
朱林王雅楠叶爱华王伏伟陈晶晶刘曼秦冰
文献传递
一种秸秆还田纤维分解性细菌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秸秆还田纤维分解性细菌及其在分解秸秆中的应用以及作为活性成分的秸秆快腐剂。本发明的秸秆还田纤维分解性细菌所制成微生物菌剂,解决一般秸秆快腐剂在应用过程中效果不稳定、不理想的问题。
朱林夏强陶少强陈晶晶王雅楠秦冰王伏伟
文献传递
刀孢蜡蚧菌HFLP006油剂对3种蚜虫的室内毒力与田间防效
蚜虫是重要的农业害虫,常见的有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桃蚜(Myzus persicae)和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等,对小麦、玉米、烟草、甘蓝等作物生产造成严重危害...
陈晶晶
关键词:禾谷缢管蚜桃蚜玉米蚜油剂
外源硒肥对茶树叶中硒代氨基酸形态及含量影响的研究被引量:24
2013年
通过土施和喷施不同浓度亚硒酸钠的盆栽及大田实验,研究不同浓度的外源硒肥对茶树叶中硒代氨基酸形态及含量的影响;采用离子色谱-积分脉冲安培检测法(HPAEC-IPAD)对茶树叶中硒代氨基酸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3种硒代氨基酸在其线性范围内的相关系数R2在0.9994~0.9999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2.47、3.17和3.77,具有很好的相关性;茶树叶中硒代甲基半胱氨酸(SeMeCys)是硒代氨基酸存在的主要形式,随着喷施和土施亚硒酸钠浓度的增加,其含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茶树叶中总的硒代氨基酸的含量变化与此变化相符;茶树叶中总的硒代氨基酸在喷施Se180μg ml-1、12天左右时采摘最为理想,所含硒代氨基酸总量为336.1μg g-1,但喷施浓度不宜高于Se 180μg ml-1,否则茶树叶面上会出现褐色的斑点及焦化,影响其外观和品质;土施亚硒酸钠时以Se 0.25~0.5 mg kg-1,施后6个月采摘较佳,茶树叶中总的硒代氨基酸的含量为293.9~471.7μg g-1,大田试验结果与盆栽试验结果相符。
秦冰谷勋刚王雅楠夏强朱林曹海生陈晶晶
关键词:硒肥
土壤中纤维素降解真菌的筛选及其纤维素酶活性的研究被引量:12
2014年
通过对小麦/玉米秸秆还田土壤样品进行富集培养,利用刚果红纤维素培养基筛选得到产纤维素酶的真菌XJ-25,并对该菌株进行形态学观察和18S-ITS-5.8S区序列系统发育分析,初步鉴定为格孢腔菌属(Phaeosphaeria),定名为Phaeosphaeria sp.XJ-25。在研究液体发酵培养基中碳源、氮源、培养时间、起始pH、培养温度、接种量以及通气量对菌株XJ-25的羧甲基纤维素酶(CMC)的酶活及滤纸酶(FPA)的酶活影响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显示,CMC酶活达到最大的条件为玉米秸秆粉1.34 g·L^-1(麸皮0.16 g·L^-1)、尿素10.06 g·L^-1、培养基初始pH 3.25、接种量4.13%,CMC酶活达到23.871 U·mL^-1。FPA酶活最大的发酵最佳条件为玉米秸秆粉1.34 g·L^-1(麸皮0.16 g·L^-1)、尿素10.12 g·L^-1、培养基初始pH 3.41、接种量4.22%,FPA酶活为8.653 U·mL^-1。粗酶液的最适反应温度为50℃,酶液的热稳定较差,当温度超过40℃,该酶活力显著下降。最适反应pH为5,在pH 4-6的范围内酶活性较稳定。
陈晶晶王伏伟刘曼朱林叶爱华王晓波车威
关键词:响应面法纤维素酶活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