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红兵

作品数:30 被引量:132H指数:7
供职机构:东莞市黄江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东莞市医疗卫生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腹腔
  • 14篇腹腔镜
  • 13篇切除
  • 12篇切除术
  • 10篇胆囊
  • 9篇胆囊切除
  • 8篇胆囊切除术
  • 8篇手术
  • 6篇腹腔镜胆囊
  • 6篇腹腔镜胆囊切...
  • 6篇腹腔镜胆囊切...
  • 4篇微创
  • 4篇疗效
  • 3篇胆囊炎
  • 3篇乳腺
  • 3篇腺炎
  • 3篇阑尾
  • 3篇急性胆囊炎
  • 3篇肝胆
  • 3篇超声

机构

  • 27篇东莞市黄江医...

作者

  • 27篇陈红兵
  • 19篇李健
  • 16篇李学远
  • 13篇杨少伟
  • 11篇王健
  • 9篇陈雅婷
  • 4篇苏清华
  • 2篇刘建
  • 2篇黄春荣
  • 1篇谢丽玲
  • 1篇黄奕辉
  • 1篇张朝栋
  • 1篇李解生
  • 1篇黄桂
  • 1篇陈欢
  • 1篇李建
  • 1篇梁佩玲

传媒

  • 2篇当代医学
  • 2篇临床肝胆病杂...
  • 2篇现代诊断与治...
  • 2篇赣南医学院学...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吉林医学
  • 1篇广州医药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泰山医学院学...
  • 1篇实用临床医学...
  • 1篇中国现代普通...
  • 1篇腹腔镜外科杂...
  • 1篇实用中西医结...
  • 1篇亚太传统医药
  • 1篇中华乳腺病杂...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临床医学工程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6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08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行全身麻醉联合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的效果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究全身麻醉联合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麻醉方案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效果。方法:选择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74例,其中37例采取全身麻醉为对照组,剩余37例麻醉方案选择全身麻醉、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试验组)。比较两组麻醉效果、麻醉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MAP、HR、SPO_(2)在T_(0)时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_(1)、T_(2)、T_(3)时刻试验组MAP、HR均低于T_(0),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O_(2)在手术全程变化不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麻醉苏醒期拔管时间、睁眼时间、恢复自主呼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联合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可获得理想的麻醉效果,且麻醉恢复快、恢复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叶波林陈红兵陈欢梁佩玲
关键词:全身麻醉麻醉效果麻醉恢复
基于脓肿型乳腺炎的微创手术及综合治疗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对比分析微创手术及综合治疗对脓肿型乳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笔者所在医院接诊的60例脓肿型乳腺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2017年9月-2019年10月),按照治疗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综合治疗方案,观察组采用微创手术治疗方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手术前后心理状态以及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切口愈合时间(10.25±1.50)d,短于对照组的(15.80±3.25)d,哺乳评分(9.50±0.20)分,高于对照组的(7.35±0.30)分,换药次数(5.60±1.25)次,少于对照组的(14.60±3.60)次,观察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和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手术相比于综合治疗方法在脓肿型乳腺炎的临床治疗上,可以有效缩短患者伤口愈合时间,减轻患者疼痛感,从而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质量,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被广泛推广应用。
陈雅婷李健杨少伟陈红兵王健
关键词:微创手术生活质量疼痛评分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180例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总结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18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80例患者中,177例在腹腔镜下完成阑尾切除术,3例中转开腹。戳孔感染2例,无因肠漏、肠粘连、肠梗阻而再手术者。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是阑尾切除术的理想方法,随着经验的积累将会逐渐得到更广泛地应用。
陈红兵李健李学远
关键词:腹腔镜阑尾炎阑尾切除术
超声弹性成像联合钼靶X线诊断乳腺癌的临床价值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50例患者共190个肿块,患者均应用弹性超声成像、钼靶X线以及二者联合检测方法进行病情诊断。以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将这三种方法的检测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得到每种检测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和准确率,对各方法结果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超声弹性成像各效能为特异性85.9%、敏感性95.2%、准确性88.9%;钼靶X线各效能为特异性83.6%、敏感性85.7%、准确性84.7%;联合检测各效能为特异性92.2%、敏感性96.8%、准确性93.7%。弹性超声成像诊断乳腺癌临床价值优于钼靶X线,而二者联合使用则优于任何一种检测方法单用。
杨少伟黄春荣谢丽玲陈红兵陈雅婷揭纯
关键词:钼靶X线乳腺癌
高频和低频超声检查在阑尾炎间接超声征象中的诊断价值分析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分析高频和低频超声检查在阑尾炎间接超声征象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96例疑似阑尾炎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高频超声和低频超声检查,以手术或者后续治疗确定的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观察高频超声、低频超声、高频+低频超声诊断阑尾炎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并比较高频超声、低频超声对阑尾炎间接征象的检出率。结果高频+低频超声诊断阑尾炎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显著高于单独诊断(P<0.05)。高频超声对回盲部水肿、阑尾肿大增粗、阑尾壁增厚等间接征象的检出率显著高于低频超声(P<0.05)。结论高频超声对阑尾炎间接超声征象的检出率高于低频超声,两种频率超声联合应用能够显著增加阑尾炎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易婷华蔡东传黄春荣陈红兵
关键词:高频超声低频超声阑尾炎
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对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探究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与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08年4月-2011年3月收治的需要手术治疗的甲状腺肿病人80例,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细试验组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对照组行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病率。结果试验组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镇痛药(曲马多)的使用量以及住院时间等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并发症的发病率为5.0%,对照组的为22.5%,试验组并发症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有效率分别为95.0%、92.5%,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对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采用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疗效确切,而且对患者损伤小,手术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开展应用。
陈红兵
关键词: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结节性甲状腺肿疗效
微创治疗脓肿期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临床应用
2021年
肉芽肿性乳腺炎(granulomatous mastitis,GM)是一种以乳腺小叶为中心的肉芽肿性炎症[1]。中华预防医学会妇女保健分会乳腺保健与乳腺疾病防治学组制定的《非哺乳期乳腺炎诊治专家共识》[2]中,对GM未给出明确的治疗方式。GM发病机制和病理变化仍缺乏系统的研究,治疗方式始终存在争议,从而给临床工作带来极大的困扰[3]。王颀等[4]根据病理和疾病进程将GM分为早期(炎症期)、中期(肉芽肿期)和后期(脓肿期),进行分类个体化治疗。笔者应用硬质输尿管镜或硬质胆道镜探查清除坏死组织+脓腔/窦道壁烧灼+多点分层对口浮线引流术治疗7例难愈性脓肿期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李健陈雅婷杨少伟袁丽媚陈红兵王健张朝栋黄松带
关键词:乳腺炎肉芽肿内窥镜
刮吸切割法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中的应用体会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手术方法及刮吸切割法在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1月至2013年10月为64例急性胆囊炎患者行LC的临床资料,术中采用吸引器刮吸分离与超声刀切割相结合的方法完成操作。结果:62例(96.9%)手术获得成功,1例因术中出血、1例因术前怀疑Mirizzi综合征中转开腹。手术时间平均(127±31)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15±34)ml,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平均(17.2±3.8)h,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平均(23.5±8.2)h,手术后胆漏2例(3.2%),术中放置引流管引流46例(74.2%),引流时间平均(4.7±2.3)d,术后平均住院(6.6±2.3)d。术后平均随访(8.2±2.5)个月,无黄疸、膈下感染、"小胆囊"、肝外胆管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刮吸切割法应用于急性胆囊炎LC术中是安全、可行的。手术成功的关键是术前对病情进行充分讨论与评估,术中使用吸引器刮吸分离与超声刀切割相结合的方法,可较好地解剖Calot三角,有效避免术中大出血、胆管损伤,降低术中并发症发生率及中转开腹率。
李学远陈红兵苏清华王健杨少伟陈雅婷
关键词:胆囊炎急性胆囊切除术腹腔镜
快速康复外科模式在胆囊切除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模式在胆囊切除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90例胆囊切除手术患者,根据患者的就诊时间(双月、单月),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5例。研究组接受快速康复外科模式(术前不需安置胃管,与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术后早期即可经口进食),对照组接受常规外科手术模式(安置胃管待术后肛门排气再拔除),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治疗前后的C反应蛋白水平标、手术后伤口愈合情况、术后不良反应情况及术后疼痛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排便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及术后,研究组的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伤口愈合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827,P=0.0070);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286,P=0.0112);研究组术后疼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885,P=0.0053)。结论在胆囊切除手术患者中应用快速康复外科模式效果显著,具有重要价值。
陈红兵李健王健李学远祝淑莲
关键词:胆囊切除手术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肝外胆管损伤的预防
2008年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等优点已被广大医护工作者及病人接受,但由此引起的肝外胆管损伤仍时有报道且后果严重,给病人带来痛苦和经济负担。因此探讨LC手术避免肝外胆管损伤仍有重要意义。笔者回顾分析518例LC手术临床资料,结合自己的实践,就如何减少肝外胆管损伤,提高LC手术安全性探讨如下。
孔连广陈红兵李健吉江南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肝外胆管损伤LC手术医护工作者手术安全性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