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晶华

作品数:8 被引量:9H指数:3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历史地理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4篇遗民
  • 4篇社会
  • 3篇文化
  • 2篇绅士
  • 2篇复辟
  • 2篇传统文化
  • 1篇地方社会
  • 1篇地方志
  • 1篇心理
  • 1篇心理机制
  • 1篇行迹
  • 1篇政治
  • 1篇政治认同
  • 1篇社会公益
  • 1篇社会公益活动
  • 1篇社会交往
  • 1篇社会生活
  • 1篇社会文化史
  • 1篇社会转型
  • 1篇宗教

机构

  • 5篇吉林大学
  • 3篇大连民族学院
  • 2篇大连民族大学

作者

  • 8篇陈晶华
  • 1篇刘国军
  • 1篇张桂珍
  • 1篇李书源

传媒

  • 2篇理论界
  • 2篇大连民族学院...
  • 1篇社会科学战线
  • 1篇南昌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6
  • 1篇2013
  • 2篇2008
  • 1篇200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清遗民社会生活研究
每逢朝代更迭之际,总有士人因心怀惓惓故国之思而不与新朝合作,他们即为遗民。清遗民身处近代社会变迁语境之下,其生存空间与历代遗民有所不同,因此在出处行志各方面皆具有一定特性。在近代社会变迁背景下,开展对清遗民政治、文化、经...
陈晶华
关键词:社会生活近代社会变迁政治认同绅士社会交往
文献传递
民国社会的异度空间——谈晚清遗民
在近代史研究中,晚清遗民一直是一个被忽略的群体。而处于新旧社会体制交替之际的晚清遗民,他们身上具有许多那个时代的鲜明特征,本文期望通过对这一特殊群体生存状况和心理状况的描述,从而进一步认识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  本文分为...
陈晶华
关键词:民国时期心理机制社会转型
文献传递
“吾乡耆老”:乡居清遗民与地方社会被引量:1
2016年
以隐逸空间划分,清遗民可分为都市遗民与乡居遗民。乡居遗民隐居于地方社会,身具传统乡绅与清室遗民双重社会角色,虽僻居乡野却不游离于地方社会之外。他们积极参与地方传统文化教育及公益事业,履行传统乡绅社会职责,并试图以此维系传统社会秩序,实现其重建过去的遗民理想。乡居遗民的社会活动有助于维系民初的地方社会秩序,然而这个固守传统立场的边缘群体终将在近代中国社会变迁过程中走向消亡。
李书源陈晶华
关键词:乡绅传统教育地方志
晚清遗民的社会影响被引量:2
2008年
遗民生存价值是他们自我认同的必要条件,也是他们信念的基础,乃至生命的支撑,而不单单是对历史进步的影响。虽然晚清遗民在民初的中国历史上并没有留下太多痕迹,对当时历史发展走向也未产生过重要的影响,但他们的社会影响依然不应被忽视,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客观地透视晚清遗民的生存状态。本文从政治影响、社会心理影响以及学术影响三个方面对晚清遗民的社会影响进行阐述。
陈晶华
关键词:复辟传统文化西方文化
晚清遗民独特的外部生存空间解析被引量:4
2008年
生活于民初的晚清遗民,与历代遗民相比,在心态和行为方面表现出许多独特之处,这与其所处的特殊时代背景紧密相连,而清末民初中国特殊的社会状况以及外来因素的影响是其独特遗民性格形成的主要原因。
陈晶华
关键词:传统文化租界复辟
现状与展望:近十年来社会文化史视野下的清遗民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近年来,社会文化史的研究视角、理论方法被研究者引入清遗民相关研究中,对清遗民研究的进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社会文化史研究范式下,研究者通过描述分析、比较分析、社会心理分析以及辩证分析等研究路径,对清遗民的社会生活、心态、外部生存空间等问题展开了重点研究,取得了颇为丰硕的成果。准确定义清遗民、真实再现清遗民群体社会生活实态以及如何深化清遗民与近代社会变迁的理论研究等,是今后继续清遗民研究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陈晶华
关键词:社会文化史范式
康有为早期西方宗教文化观评析
2013年
康有为早年在研究西学的过程中开始接触基督教。对基督教的认识,虽有客观的一面,但是总体上持排斥态度。特别是在戊戌时期,面对严重的的文化危机,康有为主张通过保卫儒教来对抗基督教,并提出了一些具体措施。但是他的主张不合时宜,在当时受到了不少人的反对,在20世纪初年被"存学"的主张所取代。
刘国军张桂珍陈晶华
关键词:宗教文化
清遗民社会公益活动行迹考察
2016年
清遗民虽然退出了政治生活的核心地带,但并非绝对游离于社会之外。在其传统绅士人格作用下,清遗民关心民众生计,积极参与民初各地社会公益活动,通过捐助地方教育及修葺乡祠庙宇、赈济灾害及救济贫民、兴修农田水利设施及维护地方安定等方式,其公益活动惠及众多民众,对解决民初社会民生问题、缓解社会矛盾、维系社会秩序贡献良多。清遗民的社会公益活动因受社会环境影响而颇具近代色彩,体现了这一传统士人群体在近代社会变迁过程中自身的嬗变。
陈晶华
关键词:绅士公益活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