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炜明

作品数:14 被引量:15H指数:3
供职机构:香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历史地理
  • 6篇文化科学
  • 2篇文学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5篇文化
  • 4篇民族
  • 3篇民族文化
  • 2篇原题
  • 2篇志学
  • 2篇容成氏
  • 2篇上博
  • 2篇上博简
  • 2篇上古
  • 2篇上古史
  • 2篇墨家
  • 2篇甲骨
  • 2篇甲骨学
  • 2篇古史
  • 2篇方志学
  • 2篇复兴中华
  • 2篇《容成氏》
  • 1篇大仙
  • 1篇典礼
  • 1篇信心

机构

  • 14篇香港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黑龙江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14篇郑炜明
  • 3篇罗慧
  • 1篇陈德好
  • 1篇陈民镇
  • 1篇关术勇
  • 1篇龚敏
  • 1篇孙沁

传媒

  • 2篇求是学刊
  • 1篇广东社会科学
  • 1篇北方论丛
  • 1篇故宫博物院院...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当代中国史研...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山东师范大学...
  • 1篇中国书画
  • 1篇粤海风
  • 1篇重庆文理学院...
  • 1篇跨文化对话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19
  • 4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3
  • 1篇2012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饶宗颐的民间信仰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近年来,学术界关注到饶宗颐先生及其学术著作的重要,并从不同的学术领域从事专门性的研究,如词学、敦煌学、古文字学、藏学、琴学等,为饶学的发展和研究开启了新的门径。涉及饶宗颐先生宗教学的民间信仰之评述,则仍未见。饶宗颐先生在中国古代神明和原始道教的探索研究方面,是具有突出贡献的一位学者。其研究古代神明、信仰、思想等论述文字,越发体现出饶宗颐先生学识之渊博、征引之繁富、论述之详明,于古代性别信仰、地域文化、思想,养生与巫文化等,都有开创性和启发性的学术意义、价值与贡献。
郑炜明龚敏
关键词:民间信仰《老子想尔注》
上博简《讼成》(原题《容成氏》)篇与先秦墨家的谈辩和说书
2018年
上博简《讼成》篇(原题《容成氏》)实乃先秦墨家著作,并非如主流学术界所认定的所谓道家文献。从《讼成》篇的释读中,我们可以看到此篇的主旨为墨家的尚贤思想。而此篇的论说方式更显示了可能是与墨徒组织中的谈辩或说书这两大派有关:其中关于言谈时所重用的三法(即三表)和说先王之书等等正是有力的珍贵线索。
郑炜明
关键词:《容成氏》先秦墨家说书
饶宗颐香港史研究略论被引量:2
2018年
饶宗颐先生一代通人,于古今中外文史哲艺之学无所不窥,著述极多。他亦曾涉猎香港史研究,尽管这只占他全部学术的极小部分。透过探索饶先生香港史研究的历史学思想、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特点,我们仍然可以从小中见大,一窥饶宗颐先生学术的深奥内涵以及其民族文化本位的中华史观。
郑炜明罗慧
关键词:民族文化
晚清大词人况周颐笔记中的故宫学史料──以光绪朝宫中元旦典礼史料为例
2012年
故宫学是一门方兴未艾的综合性学科,郑欣淼先生曾经指出,故宫学的研究范围大致有六个方面,包括故宫古建筑(紫禁城)、故宫博物院所收藏的百万件文物、宫廷历史文化遗存、明清档案、清宫典籍以及近八十年的故宫博物院的历程。本文内容属于上述第三个研究范畴"宫廷历史文化遗存"。作者拟透过对晚清大词人况周颐的一则故宫史料笔记的初步考察,说明历史文献是研究故宫宫廷历史文化遗存最不可或缺的领域,而曾经在京任官的文人及其集部著作,正是研究这个范围的故宫学亟待系统发掘、整理和研究的文献史料根源之一。
郑炜明
关键词:况周颐故宫学
从碑刻看明代官方“阴阳学”机构被引量:4
2018年
以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保存的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明仁爱邑侯永定阴阳生僧巫省役德政碑》为引,结合历史文献,探讨官方"阴阳学"始于元代的阴阳教学和管理机构,发展至明代,更成为一个多功能的地方性官方机构,主官方阴阳学教学和管理之职,兼司钦天监之责,及组织官方的祭祀仪式。而碑文中"阴阳学"的人员包括有职官训术、阴阳生、阴阳僧、巫等,文献记载这些都必须是通阴阳、懂术数之人,其中职官和阴阳生多为世业子弟传承的,而职官的荐举是严格的,阴阳生更是明代世袭阴阳户籍中的力役,所以,明代"阴阳学"是官方掌控属邑阴阳人士的主要机构。因此,该碑文为研究明代"阴阳学"提供了重要的证据。
陈德好郑炜明
关键词:明代碑刻
饶宗颐先生的理论建设
2018年
饶宗颐研究中华传统文化,早年以治地方文献及上古史地为主,中年治四裔交通与出土文献,壮年扩展至人类文化史的研究,新世纪时又回归上古史地.他提出,中华文化来源和发展状况复杂,但彼此有联系,因此要做关联性的研究.同时文化领域的研究属于文化史研究,还必须有史学的视角.在研究方法上,既要结合田野考古、文献记载和甲骨文做综合研究,即直接研究;还要注意开展民族志和多民族文化交流的研究,即间接研究,对此他统称为“五重证据法”.针对西方以《圣经》文化为核心的治学主流,他还认为,中国应建立新经学,守本而达观,培养通识、通才,建立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心.
郑炜明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民族自信心
略论饶宗颐先生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本位的中国香港史观及其现实意义
2023年
小引饶宗颐先生乃一代通人,世人称之为大师。的确,饶先生是于古今中外文史哲艺之学无所不窥的,他曾经耕耘过的领域很多,如上古史、甲骨学、古文字学、简帛学、敦煌学、悉昙学、宗教史、中外文化交流史、历史学、方志学、古典文学、艺术史、目录学等,皆有著述传世[1]。至于本文所要论及的饶先生的中国香港史研究,其实只占他全部学术的极小部分而已。但是,我们相信透过探索饶先生中国香港史研究的历史学思想、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特点,仍然可以从小中见大,一窥饶先生的学术的深奥内涵。
郑炜明罗慧
关键词:文化本位古文字学上古史甲骨学方志学
论饶宗颐先生的华学观
2022年
一、引言:华学与关联主义的国学饶宗颐先生,字伯濂,又字选堂,号固庵,1917年出生于广东省潮安县(今潮州市),长期从事学术研究及教学工作,治学范围广博,盖可归纳为上古史、甲骨学、简帛学、经学、礼乐学、宗教学、楚辞学、史学(包括潮学)、中外关系史、敦煌学、目录学、古典文学及中国艺术史等十三大门类,已出版专著七十多种,发表学术论文五百多篇,亦擅书法、绘事及旧体文学创作,并谙操缦,刊行的旧体文学作品集有十余种、书画集三十余种,可谓学艺双携。
郑炜明
关键词:楚辞学中外关系史关联主义中国艺术史上古史甲骨学
上博简《讼成》(原题《容成氏》)篇题与主旨新探被引量:1
2017年
上博简《讼成》篇,整理者原题《容成氏》。整理者以根本未必存在之所谓脱简,及径据《庄子·胠箧》篇,定该"脱简"之首即为上古帝王容成氏名号,此说法纯属臆测,未可遽定。而此篇第53号简背面的"讼城氐"三字,又多被学者以同音通假训诂为"容成氏",以便附会。"讼城氐"之"讼城"二字应训为"讼成",讼即论辩也;而氐字应训为"止"义;整体意思是:《讼成》篇至此为止。此篇简文正文与篇题之书法有异,可断定为不同书手所写,或即题写者取此简内容乃论古帝王成功之道而命篇名曰《讼成》,这也是古文献常见的篇题命名方式。
郑炜明
关键词:墨家
从港澳朱大仙信俗来源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探源与传播问题被引量:1
2017年
朱大仙信仰在港澳部分渔民之间虽然已流传了80多年,但并不为大众所熟悉。文章从历史学与文献学角度对港澳朱大仙信仰的来源做了研究,重新深入讨论了香港大澳龙岩寺与朱大仙信仰的关系,包括"朱大仙是朱明皇朝后裔""大禹化身"和"朱大仙即朱立仙"等说法。由于民间信仰会随着不同地域和社会、不同信仰社群的发展而产生变化,故而在深入了解、探究乃至在将其"文化遗产化"时必须尽量回溯到最初时刻,从源头梳理其发展过程。
郑炜明罗慧孙沁
关键词:港澳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