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挺
- 作品数:9 被引量:18H指数:3
- 供职机构:温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胃癌伴卵巢转移的临床漏误诊分析(附27例报告)
- 目的探讨胃癌来源的krukenberg瘤的临床特点,诊断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3-2004 年共27例胃癌伴卵巢转移病例的临床诊断。结果本组资料全部为绝经前妇女患者,术前诊断未发现卵巢转移6例(6/27),术前诊...
- 颜育祥赵挺张宪波
- 文献传递
- 乙状结肠成形术在腹膜外结肠造口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09年
- 目前Miles手术仍是部分低位直肠癌和肛管癌患者的标准术式,永久性乙状结肠造口术亦不可避免。1958年Goligher首先报告采用腹膜外结肠造口术,并被广泛采用,其造口的功能虽优于传统结肠造口术,但仍有一定缺陷。如何获得有良好功能的腹壁造口仍是一个难题。
- 张宪波颜育祥胡晓清赵挺
- 关键词:腹膜外结肠造口术结肠成形术MILES手术低位直肠癌标准术式腹壁造口
- 20例保留皮肤的乳腺癌全乳切除和即刻乳房再造
- 2012年
- 选择早期乳腺癌患者20例,行保留皮肤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即刻植入假体(14例)或背阔肌肌皮瓣(2例),或联合乳房再造(4例),部分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20例患者中,保留乳房皮肤及部分保留乳头乳晕,均未见局部复发。再造效果优6例,良12例,尚可2例,无严重变形病例。无严重并发症,均按时进行辅助治疗。保留乳房皮肤及乳头乳晕的乳腺癌全乳切除术局部复发率低,术中即刻假体、背阔肌肌皮瓣或联合乳房再造手术效果好,并发症少。
- 胡晓清许践刚赵挺
- 关键词:乳腺肿瘤乳房成形术保留皮肤假体植入
-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甲状腺癌的治疗被引量:5
- 2008年
- 报告21例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原发性甲亢)合并甲状腺癌患者,术前均诊断为原发性甲亢,术中快速病理检查均确诊为甲状腺癌,其中17例行甲状腺全切。结果术中及住院期间无死亡,均无手术并发症,随访均未发现癌及甲亢复发。认为甲状腺全切加术后终生服用甲状腺素是治疗原发性甲亢合并甲状腺癌较理想的疗法。
- 张宪波许践刚颜育祥赵挺
- 关键词: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肿瘤甲状腺全切除
- cN0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临床分析
- 2007年
- 目的:探讨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对cN(0临床颈淋巴结阴性)甲状腺乳头状癌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术的指导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对101例cN0甲状腺乳头状癌行原发灶根治性切除,同时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根据淋巴结的阳性结果选择颈淋巴结功能性清扫术,清扫标本作常规病理检查。结果:中央区淋巴结阳性者,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率高,本组为(20/21)。原发灶侵出包膜者,中央区淋巴结阳性率高,本组为(13/34)。结论:对中央区淋巴结阳性的cN0甲状腺乳头状癌,要采取积极的治疗方式;对淋巴结阴性者,要密切随访,尤其是原发灶侵出包膜者。
- 赵挺许践刚胡晓清张宪波
-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颈淋巴结清扫术
-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16例临床分析
- 2005年
-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发病率逐年上升,年轻乳腺癌患者的对侧乳腺是检查随访的重点。文章主要对16例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的资料进行分析。
- 胡晓清陈理达张宪波赵挺
- 关键词:乳腺肿瘤
- 975例甲状腺疾病患者手术中预防甲状旁腺损伤体会被引量:8
- 2007年
- [目的]总结甲状腺疾病手术中预防甲状旁腺损伤的体会。[方法]975例甲状腺疾病患者行一侧甲状腺腺叶手术428例,行双侧甲状腺腺叶手术547例。[结果]5例出现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且均出现在双侧腺体全切除病例中。[结论]术中保护甲状旁腺的血供,分离甲状旁腺时要避免直接挫伤和误切是防止术后并发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的重要保证。
- 赵挺颜育祥许践刚陈理谭
- 关键词:甲状腺甲状旁腺损伤外科学
- 环氧化酶-2与多药耐药基因/P-糖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研究乳腺癌组织中环氧化酶(COX-2)及多药耐药基因/P-糖蛋白(MDR1/P-gp)的表达,探讨其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对我院68例乳腺癌标本的COX-2及MDR1/P-gp进行检测。结果68例中,COX-2阳性的表达率为47%(32/68),MDR1阳性的表达率为44%(30/68)。在32例COX-2阳性表达的患者中,MDR1阳性的共29例,而36例COX-2阴性的患者中,MDR1阳性的仅1例。COX-2蛋白的阳性表达与P-gp蛋白阳性表达呈高度相关性。结论乳腺癌组织中COX-2与MDR1/P-gp表达呈正相关,COX-2抑制剂可干预MDR1/P-gp的表达并有可能逆转乳腺癌的多药耐药(MDR)。
- 陈理达胡晓清赵挺
- 关键词:乳腺癌COX-2MDR1/P-GP
- P57^(KIP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研究P57(KIP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12例甲状腺腺瘤、43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中P57(KIP2)的表达情况,并进一步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间关系。结果:P57(KIP2)蛋白在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中均呈高表达(为100%),与其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为44.2%)差异有显著性(P<0.01)。P57(KIP2)蛋白的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有否淋巴结转移、有无包膜外侵犯有关(P<0.05),而与年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无关(P>0.05)。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P57(KIP2)蛋白表达下降,其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发展充当了重要角色,可以作为判断其恶性程度、是否易于淋巴结转移,包膜外侵犯等的标志物。
- 许践刚张宪波叶琼赵挺倪耀忠
-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免疫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