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灿武
- 作品数:35 被引量:122H指数:7
- 供职机构:濮阳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医院全程化用药干预前后抗菌药物应用分析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调查分析我院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为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及全程化用药干预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法,,根据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2011年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方案》,对干预前(2010年3月至2011年2月)和干预后(2011年3月至2012年2月)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干预后抗菌药物总用药频度、销售总金额、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比例分别为364426.92、2905.18元、44.89、63.16%(24648/39022),较干预前[477909.81、3634.84元、60.26、81.23%(29674/36531)]分别下降23.75%、20.07%、25.51%、18.07%;病原微生物送检率干预前为22.52%(5364/23824),干预后为38.88%(6199/15942),干预后较干预前提高16.37%。干预前后I类清洁手术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88.61%(319/360)、40.95%(172/4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抗菌用药时机合理患者比例分别为62.07%(198/319)、95.35%(164/1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化用药干预机制的建立降低了抗菌药物用量,节约了医疗资源,有效促进了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 张风林角灿武张俊忠董云玲
- 关键词:合理用药抗菌药物
- 前列腺素E_1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瞬时外向钾电流和内向整流钾电流的影响
- 2014年
- 目的研究前列腺素E1(PGE1)预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瞬时外向钾电流(Ito)和内向整流钾电流(IK1)的影响。方法应用Langendorff法制备大鼠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酶解法分离单个心室肌细胞,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正常组、缺血再灌注组及不同浓度PGE1预处理组心肌细胞Ito和IK1的变化。结果在+60 mV刺激电压时,正常大鼠心室肌细胞Ito为(15.54±2.24)pA/pF(n=16),缺血再灌注时Ito减小到(9.99±2.03)pA/pF(n=16),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PGE1(14,42,126μg·L-1)预处理使Ito分别增大到(14.24±1.97)pA/pF(n=17,P<0.05)、(18.41±1.39)pA/pF(n=13,P<0.05)和(21.63±3.2)pA/pF(n=12,P<0.05);Ito半数失活电压(V1/2)由缺血再灌注组的(-18.61±7.81)mV(n=10)分别降低到(-27.95±8.00)mV(n=11,P<0.05)、(-31.34±7.59)mV(n=16,P<0.05)和(-39.50±7.38)mV(n=13,P<0.05)。在-120 mV刺激电压时,PGE1(14,42,126μg·L-1)预处理使IK1由缺血再灌注组(-11.68±3.82)pA/pF(n=6,P<0.05)分别增大到(-31.89±8.83)pA/pF(n=7,P<0.05)、(-32.36±9.13)pA/pF(n=13,P<0.05)、(-34.70±8.99)pA/pF(n=11,P<0.05)。结论 PGE1预处理能增大大鼠缺血再灌注心室肌细胞Ito及IK1,降低Ito的V1/2。
- 角灿武韩圣娜付润芳张莉蓉
- 关键词:前列腺素E1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全细胞膜片钳瞬时外向钾电流内向整流钾电流
- 影响多效蒸馏法制备注射用水质量的重要因素
- 2001年
- 王志英角灿武等
- 关键词:注射用水影响因素
- 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分布、耐药变迁及抗菌药物的使用策略
- 2024年
- 目的探究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分布、耐药变迁及抗菌药物的使用策略。方法观察性研究。抽取2022年4月至2024年3月濮阳市人民医院住院患者196例,临床从中分离出鲍氏不动杆菌菌株196株,对其展开研究。对标本来源科室、标本类型、鲍氏不动杆菌耐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检出标本中痰液175例(89.29%),分泌物5例(2.55%),中段尿2例(1.02%),脑脊液2例(1.02%),血液11例(5.61%),引流液1例(0.51%)。检出标本中154例(78.57%)来自重症监护病房(ICU),神经外二科14例(7.14%),神经外一科7例(3.57%),康复医学科4例(2.04%),胸外科4例(2.04%),烧伤整形科2例(1.02%),肾内科2例(1.02%),心内三科2例(1.02%),创伤骨科1例(0.51%),放射介入科1例(0.51%),肝胆外科1例(0.51%),关节外科1例(0.51%),神经内二科1例(0.51%),心内二科1例(0.51%),中医科1例(0.51%)。耐药性方面,鲍氏不动杆菌对美罗培南、头孢吡肟、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均超过90%,对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复方新诺明耐药率均超过50%,对替加环素、多黏菌素的耐药率较低。结论鲍氏不动杆菌检出科室分布广泛,ICU检出率最高,鲍氏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普遍具有耐药性。可通过精准诊断、个体化治疗、联合用药、抗菌药物管理、耐药性监测及多学科合作等策略,加强对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的有效控制,延缓耐药性发展,提高治疗效果。
- 角灿武王志英吕建华李永兵吴光远
- 关键词:鲍氏不动杆菌耐药变迁
- 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分析被引量:11
- 2014年
- 目的分析医院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规范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合理预防性应用抗蔺约物的目的。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2年6月1866例行Ⅰ类手术切口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未下预组(2010年6月-2011年6月)1034例和干预组(2011年7月-2012年6月)832例,统计分析两组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资料;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卒未干预组100.0%、干预组90.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切口感染率未干预组2.7%、干预组2.9%,两绀比较差异尤统计学意义;未干预组青霉素类、第一~三代头孢菌素、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率分别为7.9%、8.0%、16.8%、13.8%、3.5%,下预组分别为5.0%、35.1%、7.7%、8.1%、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性使刖抗菌药物〉24h未干预组占93.6%,干预组占71.7%。结论合理的监管措施实施后,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心用抗菌药物的不合理现象可以得到控制,但存在不合理应用,需进一步完善和加强监管措施。
- 张风林安玉英角灿武
- 关键词:普外科抗菌药物预防用药
- 前列腺素E_1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概述被引量:10
- 2011年
- 前列腺索E1(PGE1)是一种二十碳不饱和脂肪酸,广泛存在于不同种属哺乳动物的组织和体液中,是自身活性物质之一。外源性PGE1是一种血管扩张剂及抑制血小板聚集剂,药理活性广泛。PGE1通过改善红细胞的变形性(增加红细胞柔韧性)、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白细胞激活(中性粒细胞活化)和溶解血栓(增加纤维蛋白溶解活性)来提高血液流动性,改善微循环。
- 张风林安玉瑛角灿武
- 关键词:前列腺素E1药理作用
- 前列腺素E<sub>1</sub>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钾通道电流的影响
- 临床上应用靶的溶栓疗法、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冠脉搭桥术及心脏外科体外循环术等方法重新恢复缺血心肌血液供应,是抢救心脏突发事件的有效措施。然而动物实验及临床观察中均发现,恢复血供后部分动物或患者出现心肌缺血区组织损伤加重的现...
- 角灿武
- 来氟米特致皮肤严重不良反应的药学处置被引量:3
- 2014年
- 来氟米特为具有抗增殖活性的异噁唑类免疫抑制剂。因半衰期长,不良反应的消除时间也相应延长。本文针对1例狼疮肾炎患者应用来氟米特后出现的皮疹及手指末梢紫绀的不良反应,给予药用炭、咪唑斯汀及前列地尔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
- 王志英角灿武沈实现
- 关键词:来氟米特药用炭
- 2017-2019年某院住院儿童肠杆菌科细菌分布及耐药分析被引量:5
- 2022年
- 目的了解某院住院儿童肠杆菌科细菌的检出和耐药情况,指导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方法收集某院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住院儿童标本分离出的肠杆菌科细菌资料,对病原菌分布、标本来源、耐药情况以及ESBLs阳性和CRE菌株检出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共分离得到儿童肠杆菌科细菌558株,其中新生儿96株,非新生儿462株。呼吸道标本占74.9%,分泌物标本8.06%,无菌体液5.91%,尿液和肠道标本均为5.56%。儿童株肠杆菌科细菌检出率前3位的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阴沟肠杆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他啶之外的第一代至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率均高于40%。阴沟肠杆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率均低于30%,但是对于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亦有11%~14%的耐药率。未发现对替加环素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ESBLs阳性肠杆菌科细菌比例为19.5%,CRE比例为8.4%。结论儿童肠杆菌科细菌分布广泛,耐药形式严峻,新生儿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高于非新生儿,新生儿菌株ESBLs阳性率及CRE检出率亦较非新生儿高,应高度重视肠杆菌科细菌及其耐药性的监测,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 李永兵肖忠闪杨宵曼郭首兵角灿武张风林
- 关键词:儿童肠杆菌科细菌耐药分析抗菌药物
- 预注射利多卡因与明胶海绵混合物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行PVP手术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探讨预注射利多卡因与明胶海绵混合物行PVP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临床价值。方法自2016年7月~2017年7月纳入76例OVCF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采用常规PVP技术;观察组38例,在PVP骨水泥填充之前,向伤椎内预注射利多卡因与明胶海绵混合物。对两组患者术后的骨水泥渗漏情况进行观察对比,同时比较手术前后的VAS评分和ODI指数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发生6例骨水泥渗漏,观察组仅发生1例,两组的渗漏率比较(15.8%vs 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所有患者术后均获随访1年以上。两组患者术后3 d、1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ODI指数均获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术后3 d、1个月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末次随访时的伤椎高度和后凸Cobb角均得到显著矫正(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注射利多卡因与明胶海绵混合物有助于降低PVP手术后的骨水泥渗漏率,进一步改善其术后早期疼痛。
- 马方南角灿武王军义王志强
- 关键词:椎体压缩性骨折利多卡因明胶海绵骨水泥渗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