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巧玲 作品数:23 被引量:72 H指数:6 供职机构: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更多>> 相关领域: 文化科学 经济管理 哲学宗教 历史地理 更多>>
首都绿色学校建设成效分析与发展路径探究 被引量:7 2019年 面向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学校建设,正在成为当前学校发展的新方向。绿色学校以可持续发展教育为指导思想,不断改进教育手段、完善自我管理、提高办学效益,从而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该研究围绕学校理念与ESD亮点、ESD课程和课堂、ESD教师培训、ESD学生活动和素养评估、ESD校园环境等五大维度,对150所首都中小学绿色学校的案例进行深度分析,挖掘首都中小学绿色学校建设方面的特征与经验。该研究最后提出三个首都绿色学校发展路径建议:(1)从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观视角修订与完善首都绿色学校建设标准与框架;(2)融入立德树人思想,整体规划生态文明地方课程建设;(3)积累学生素养大数据,引导青少年生态文明行为成为生活方式。 沈欣忆 王巧玲 吴健伟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数学是深层次的人文活动 2016年 在国际教育的评比中,获得STEM学位的人数成为一项重要指标。2015年10月份,美国国家经济委员会(NEC)与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STPO)发布新版《美国创新战略》报告。报告指出,美国未来经济增长与国际竞争力取决于其创新能力,为了培养世界一流劳动力,尤其要重视推动高质量的科学、技术、工程与数学(STEM)教育。 王巧玲关键词:数学 国际教育 国际竞争力 经济增长 可持续发展素养与核心素养 被引量:5 2016年 当前,“核心素养”成为中国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的最热词汇,其中可持续发展素养是核心素养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素养,根据《辞海》解释,有以下四个含义:①修习涵养;②平索所供养;③素质与教养;④平时所养成的良好习惯。可见,素养一词,相比“素质”,更倾向于后天的习得与养成。可持续发展素养,是面向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通过修习而形成的价值观、知识、关键能力与行为习惯。 王巧玲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中国教育改革 《辞海》 可持续发展教育案例的研究——以中国EPD教育项目为例 联合国大会宣布2005-2014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十年,要求世界各国政府在这十年中将可持续发展教育融入他们国家各个相关层次的教育战略和行动计划中.可持续发展教育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落实中国科学发展观的基础工程.该文... 王巧玲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教育 EPD教育 文献传递 可持续发展价值观视角下的世界遗产教育 王巧玲国际儿童早期可持续性教育的经验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1 2018年 儿童早期可持续性教育(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for Sustainability)是具有革新性的国际教育运动,它鼓励和支持儿童在他们自己的环境中,成为问题的发现者、解决者和行动者。它旗帜鲜明地提出要改变社会,努力使早期教育为实现更加可持续的世界而作出贡献。在韩国和瑞典,儿童早期可持续性教育已经被列入了国家早期教育的政策和课程框架。 孙璐 张霞 王巧玲 姚春生关键词:早期教育 儿童 教育运动 课程框架 生态文明教育的国际新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可持续发展教育行动计划成员国对话会议解读(2018-2019) 被引量:3 2019年 2015年9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正式通过了《改变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该议程覆盖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这项新的国际框架是未来15年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纲领性文件。2015年11月,第38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体大会通过了《教育2030行动纲领》,明确提出要在2030年实现“确保包容性和公平的优质教育,促进全民享有终身学习机会”的目标。 王巧玲关键词:全球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教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终身学习 行动纲领 整体论视域下生态文明教育的融合模式与实现策略--基于"学-教-评"一体化实践探索 被引量:10 2022年 生态文明教育只有全面融入学校课程教学,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引领与育人功能。基于中国传统生态哲学“整体论”视角,生态文明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呈现三维复合结构,即以生态文明价值观为内核,以生态文明素养融合、生态议题融合、生态情境融合为三维,构成生态文明教育课程教学“融合模式”的3C框架。这一融合模式的实现策略体现为,以“四阶教学范式”和“议题式项目化学习策略”为载体,在二者的交互作用与叠加效应下,形成“学-教-评”一体化的整体实现策略。 王巧玲 徐焰华 傅继军关键词:整体论 生态文明教育 中学生生态文明素养测评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14 2023年 生态文明素养培育是生态文明建设赋予教育的时代使命,是新时代教育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以中国传统生态哲学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理论基础,通过政策文本解读与实证数据分析以及对其文化内核、心理认知与表现场景重新划分,从生态情怀、生态智慧和生态实践三个维度构建了生态文明素养测评指标体系,其重要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生态智慧、生态情怀与生态实践。其中生命态度、地方认同、生态实践成为生态文明素养的重要影响变量。生态文明素养培育应着重考虑以下几点:促进生态文明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提升学生生态情怀;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示范区/特色校建设,提升学生地方认同;开通可持续成长家长大讲堂,提升学生生存技能;举办全国生态文明教育国际会议,讲述与传播生态文明素养培育故事。 王巧玲 张婧 王咸娟 杜磊 傅继军关键词:测评指标 生态文明教育 可持续发展教育 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课程转化的价值意蕴、研发逻辑与实施向度 在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中国式现代化,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进程中,学校作为结构稳定、目标明确、措施有力,对受教育者身心进行综合塑造的组织机构,应充分激发其本体功能,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深沉的文化自信,勇毅的文化担当实施文... 傅继军 王巧玲 韩雪 牛继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