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1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8篇腰椎
  • 18篇脊柱
  • 10篇影像
  • 10篇三维影像
  • 10篇退行性
  • 10篇椎弓
  • 10篇椎弓根
  • 10篇螺钉
  • 9篇腰椎退行性
  • 9篇腰椎退行性疾...
  • 9篇手术
  • 9篇退行性疾病
  • 9篇畸形
  • 8篇疗效
  • 7篇椎弓根螺钉
  • 7篇内固定
  • 7篇脊髓
  • 6篇椎间盘
  • 6篇脊柱畸形
  • 5篇椎管

机构

  • 44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北京大学
  • 1篇东直门医院

作者

  • 45篇毕连涌
  • 44篇俞兴
  • 35篇徐林
  • 22篇李鹏洋
  • 21篇曲弋
  • 18篇曹旭
  • 12篇郑大滨
  • 9篇柳根哲
  • 8篇焦勇
  • 8篇王逢贤
  • 7篇李春根
  • 6篇杨济洲
  • 5篇孙旗
  • 4篇杨永栋
  • 3篇赵子义
  • 2篇权学民
  • 2篇种涛
  • 2篇杨继洲
  • 2篇贾育松
  • 2篇马玉泉

传媒

  • 7篇中国矫形外科...
  • 3篇中国骨与关节...
  • 3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中国脊柱脊髓...
  • 2篇第20届全国...
  • 2篇第八届全国脊...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医正骨
  • 1篇中国中医骨伤...
  • 1篇临床小儿外科...
  • 1篇中国老年保健...
  • 1篇中国现代医药...
  • 1篇生物骨科材料...
  • 1篇中国感染与化...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组织工程与重...
  • 1篇中华疝和腹壁...
  • 1篇第七届全国脊...
  • 1篇第二届海峡两...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3篇2018
  • 3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3
  • 6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 5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5
  • 5篇2004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脊柱脊髓畸形合并脊髓拴系综合征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脊髓拴系综合征的特征及与脊柱、脊髓畸形的相关性和治疗适应症。方法1989年10月-2006年6月收治脊髓拴系综合征521例,平均随访6.2年。 Kendall 等级相关检验分析手术年龄与术后功能改善的关系。比较临...
徐林俞兴郑大滨曹旭毕连涌李鹏洋
关键词:脊髓纵裂脊柱畸形脊髓拴系
文献传递
Isobar EVO非融合动态固定治疗腰椎融合术后邻椎病的中期疗效被引量:1
2022年
背景:腰椎融合术后邻椎病的治疗是脊柱外科的研究热点,传统延长融合节段的手术有可能加速邻椎病的再次出现。以椎弓根螺钉为基础的非融合技术在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和预防邻近节段退变中表现出良好的中短期疗效,但采用非融合技术治疗腰椎融合术后邻椎病的临床疗效亟待研究。目的:评估Isobar EVO非融合动态固定治疗腰椎融合术后邻椎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7年12月于东直门医院因保守治疗无效后再次手术的邻椎病患者,纳入了其中15例接受Isobar EVO原位非融合动态稳定治疗的患者,并回顾了病历、手术报告和X射线成像研究。比较手术前后的临床结果(包括腰痛和下肢痛目测类比评分、腰椎功能障碍指数、SF-36量表生理健康评分)和影像学测量指标(包括手术节段及上位邻近节段活动度、手术节段前凸角和腰椎前凸角、手术节段及上位邻近节段平均间隙高度指数)。结果与结论:15例患者完成了至少3年的随访。(1)临床结果:末次随访时各项评分较术前有显著改善(P<0.05),但随访各时段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2)影像学测量指标:末次随访时,手术节段活动度较术前明显减少[(3.16±0.45)°vs.(6.32±1.81)°,P<0.05],上位邻近节段活动度较术前明显增加[(5.51±1.22)°vs.(4.87±1.47)°,P<0.05],腰椎前凸角较术前明显增加[(30.95±8.96)°vs.(27.12±9.67)°,P<0.05],手术节段前凸角较术前明显增加[(11.32±4.86)°vs.(10.14±6.44)°,P<0.05],手术节段平均间隙高度指数较术前明显增大(33.23±3.83 vs.32.79±4.06,P<0.05),但上位邻近节段平均间隙高度指数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指标在术后随访各时段之间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例在随访周期内未见内置物松动,未再次发生邻椎病。(3)结论:Isobar EVO非融合动态固定是治疗邻椎病的有效方式,临床效果明显。术后3年�
宋佳伟杨永栋俞兴杨济洲王逢贤曲弋毕连涌
关键词:翻修手术腰椎
Wallis动态稳定系统结合内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对比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比较Wallis结合内固定术式与传统单纯内固定术式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效果及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2009年10月手术治疗的腰椎退行性疾病27例,其中应用Wallis结合内固定术式治疗14例(A组),应用单纯内固定术式治疗13例(B组)。分别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术前术后JOA评分、腰痛及腿痛VAS评分及术后腰椎活动度(ROM)情况。结果 A组和B组疗效优良率分别为92.8%和9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两组患者术后腿痛缓解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腰痛VAS评分及术后ROM方面,A组要优于B组(P<0.01)。结论两种术式都能有效缓解患者症状,但Wallis结合内固定术式对解剖结构破坏小,减少了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术后腰椎活动度得以更多保留,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为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手术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陈江徐林俞兴柳根哲李春根毕连涌孙旗李鹏洋
关键词:腰椎内固定腰椎退行性疾病
术中三维影像脊柱导航在复杂椎弓根螺钉植入术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术中三维影像脊柱导航在复杂椎弓根螺钉植入术中的应用效果及注意事项。 方法:2007年9月-20012年12月,58例脊柱存在严重畸形或后路结构缺如需进行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的病例,其中先天性脊柱脊髓畸形脊柱侧弯...
俞兴王逢贤毕连涌焦勇杨继洲徐林
关键词:三维影像椎弓根螺钉脊柱畸形翻修
四种颈椎前路钢板在颈椎融合手术中应用和比较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观察和比较 4种颈椎前路钢板在颈椎前路融合手术中的优点和不足。方法 :10 1例颈椎病、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OPLL)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进行前路椎间盘减压、植骨融合同时分别采用AO、Caspar、Orion和Zephire颈椎前路固定系统固定。与单纯植骨融合组比较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症状体征缓解程度和融合情况。结果 :患者症状特征术后明显改善 ;未发现手术并发症 ,颈椎前路钢板固定组融合率明显优于单纯植骨融合组。结论 :4类钢板均能提供充分的颈椎稳定性 ,使用安全 ,Zephire钢板较其余钢板系统使用更为简便。
徐林俞兴郑大滨易斌洪毅曹旭曲弋毕连涌
关键词:颈椎病颈椎前路钢板内固定骨融合
纳米晶胶原基骨材料在腰椎后外侧植骨融合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探讨使用纳米晶胶原基骨材料(nHAC/PLA)进行腰椎后外侧植骨融合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随访分析了52例腰椎多节段椎板切除减压、后外侧植骨融合辅助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各类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植骨材料采用nHAC/PLA材料颗粒和自体骨颗粒混合,随访3~15月,采用VAS疼痛10分法和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脊柱外科组手术疗效标准评估手术疗效;腰椎正、侧位及屈、伸动力侧位X线检查判定融合情况.结果所有病例随访中切口情况良好、未出现排异和感染等迹象;6月和1年术后功能恢复优良率分别为84.8%和89.5%,融合率分别为54.5%和84.2%,假关节发生率为0,椎弓根螺钉无松动和移位.结论纳米晶胶原基骨材料在腰椎后外侧植骨融合中应用是安全的,具有良好的人体生物相容性,在腰椎后外侧植骨融合中可作为自体骨移植的补充,两者混合使用效果接近自体骨,可以弥补减压过程中自体骨的不足,避免再取髂骨.
俞兴徐林毕连涌曲弋郑大滨曹旭
关键词:腰椎退行性疾病后外侧融合纳米晶骨材料
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督脉瘀阻证的近期临床疗效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督脉瘀阻证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东直门医院骨三科收治的脊髓型颈椎病督脉瘀阻证需要后路手术(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患者29例,比较术后3个月椎管扩大率[(术后椎管矢状径-术前椎管矢状径)/(术前椎管矢状径)×100%],以及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日本骨科协会脊髓功能(JOA)评分,颈部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和督脉瘀阻证候积分。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严重的并发症发生,患者随访时间6~18个月。术后3个月椎管扩大率74.36%±10.59%.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JOA评分、督脉瘀阻证候积分较术前升高,VAS评分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可从解剖结构上解除脊髓压迫,扩大椎管容积,疏通督脉瘀阻,防止神经损害进行性加重,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明显提高近期临床疗效。
杨永栋俞兴杨济洲毕连涌曲弋赵子义王逢贤赵丁岩
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椎管扩大成形术
距下关节外联合骑缝钉固定治疗脑瘫外翻足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距下关节外融合联合骑缝钉内固定术治疗脑瘫性外翻足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8月~2015年8月本科采用骑缝钉技术行关节外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脑瘫性外翻足畸形68例(104足),并根据畸形的程度给予相应的软组织重建手术,包括腓骨肌延长术、跟腱延长术。[结果]所有患儿术后平均随访2年8个月,所有患儿骨性愈合并且畸形没有复发,行走步态改善。3例出现骑缝钉松动、退钉,2例骑缝钉断裂,但没有出现延迟愈合、假关节形成,也没有出现行走时疼痛。[结论]采用骑缝钉技术行关节外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脑瘫性外翻足畸形疗效确切,目前本研究仅为中短期疗效,还需要长期的随访观察。
王逢贤俞兴曹旭曲弋杨济洲李鹏洋毕连涌
关键词:脑性瘫痪距下关节外翻足骑缝钉
与脊柱导航联合应用于椎弓根钉置入过程中的肌电图监测:敏感和有效吗?被引量:1
2009年
背景:脊柱外科手术中已广泛应用术中肌电图监测,但肌电图监测标准仍有待深入研究,而术中肌电图监测在国内的应用报道十分有限。目的:分析电诱发肌电图监测在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过程中的敏感程度以及可靠性。设计、时间、地点:回顾性病例分析,于2008-07/2009-05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骨科完成。对象:选择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骨科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腰椎管狭窄症患者74例,男31例,女43例;年龄22~83岁,平均58岁。方法: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和椎管内手术操作中全程使用电诱发肌电图监测,刺激电流为2Hz、时程0.2ms的方波脉冲电刺激,打入椎弓根螺钉时刺激强度限制为0~60mA,电刺激强度为逐级递增。腰椎板切除减压、髓核摘除、神经根探查松解等椎管内手术操作时刺激强度限制为2~4mA。于双侧长收肌、股直肌、股二头肌、胫骨前肌和腓肠肌内侧头的肌腹中部及肛门括约肌记录分析肌电反应。主要观察指标:实时监测和记录自由肌电反应及触发肌电反应中动作电位出现的时间、频率、振幅、肌群,以及术后神经根功能损伤及恢复情况。结果:74例患者在术中肌电图监测和3-D脊柱导航系统帮助下共置入378只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仅有3只椎弓根螺钉(L42只,L51只)置入过程中,当电流强度小于10mA时即出现肌电反应,及时提醒术者,经术中C臂X射线透视证实椎弓根骨皮质穿透,而予以重新置入,置入准确率达99.2%。电诱发肌电图监测下进行椎管内手术操作,仅2例患者术中进行L5,S1节段减压、松解时反复出现下肢明显肌电反应,术后出现下肢神经症状较术前加重,经2~4周保守治疗后恢复,神经根误损伤率为2.7%。所有患者术后未出现不可逆的相关神经根损伤症状。结论:椎弓根螺钉置入腰椎椎管内手术过程中电诱发肌电监测可最大限度地
徐峰俞兴毕连涌高飞柯海徐林
关键词:术中监测腰骶椎椎弓根螺钉
脊柱脊髓畸形合并脊髓拴系综合征手术治疗
<正>目的探讨脊髓拴系综合征的特征及与脊柱、脊髓畸形的相关性和治疗适应症方法 1989年10月-2006年6月收治脊髓拴系综合征 521例,平均随访6.2年。Kendall等级相关检验分析手术
徐林俞兴郑大滨曹旭毕连涌李鹏洋
文献传递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