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迎宇
- 作品数:19 被引量:100H指数:6
- 供职机构:上海市宝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上海市宝山区白纹伊蚊幼虫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研究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了解上海市宝山区白纹伊蚊幼虫对3种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现状,为合理选用灭蚊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幼虫浸渍法,测定3龄末4龄初的幼虫对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和残杀威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95%可信区间,毒力回归线和抗性倍数等。结果上海市宝山区白纹伊蚊对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和残杀威的抗药性倍数分别为85.6倍、53.3倍及14.3倍。结论上海市宝山区白纹伊蚊幼虫对常用3种杀虫剂均产生了较高的抗药性,其中对高效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具有高抗性。
- 顾剑龙杨迎宇王海健
- 关键词:白纹伊蚊杀虫剂抗药性
- 上海市宝山区2016~2018年养老机构消毒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5
- 2020年
- 上海是我国第一个进入老龄化的城市,老龄化现状非常严峻,养老问题是目前重要的社会问题,相对应的养老机构也随之迅速发展。入住养老机构的老人多伴有慢性病,是传染性疾病的易感人群,养老机构环境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风险比较高[1-3]。因此,做好养老机构的消毒卫生工作尤为重要。上海市宝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辖区养老机构的消毒效果进行连续3年的监测。
- 顾剑龙何苗苗杨迎宇
- 关键词:养老机构消毒质量预防性消毒消毒监测
- 上海市宝山区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密度指数与气象因素的关系被引量:8
- 2021年
- 目的分析上海市宝山区气象因素对媒介白纹伊蚊密度指数的影响,及其在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防控中的应用。方法收集上海市宝山区2019年4月―2019年10月白纹伊蚊监测数据资料及同期的气象数据资料,采用广义可加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GAM)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白纹伊蚊密度指数夏秋季高于冬春季。GAM结果显示,日平均气温与停落指数对数(F=27.64,P<0.001)、布雷图指数(Breteau Index,BI)对数(F=24.75,P<0.001)、诱蚊诱卵器指数(mosq-ovitrap index,MOI)对数(F=101.56,P<0.001)呈线性正相关;日累计雨量与幼蚊MOI对数呈线性正相关(F=14.73,P<0.001),与成蚊帐诱指数对数呈非线性关系(P<0.001)。结论气温及降雨量为影响上海市宝山区白纹伊蚊分布的主要气象因素,科学有效的媒介蚊虫监测,利用气象与蚊虫消长之间相关性进行预测,可为白纹伊蚊传播疾病的早期预警、风险评估及科学防控等工作奠定基础。
- 杨迎宇王莹莹陈芸付朝伟
- 关键词:登革热气象因素
- 黑箱法与诱蚊灯法的蚊虫密度监测比较
- 2024年
- 【目的】比较黑箱法与诱蚊灯法在蚊虫密度监测上的差异,探讨黑箱法在蚊虫密度监测中的作用。【方法】在上海市宝山区8个实验点分别放置1只诱蚊灯和1只黑箱,每个点的诱蚊灯与黑箱之间相距>10 m,2023年5—9月每月开展2次监测。【结果】黑箱法监测捕获的蚊虫总数(273只)及雌蚊数量(228只)分别是诱蚊灯法的0.795及0.774倍;2种方法监测的蚊虫密度之间(t=1.7235,P=0.1002)和雌蚊密度之间(t=1.8059,P=0.1011)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种方法监测的蚊虫密度之间(r=0.9427)和雌蚊密度之间(r=0.8965)存在高度相关性(均P<0.001)。黑箱法和诱蚊灯法捕获蚊虫的蚊种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01,P>0.05),捕获雌蚊的蚊种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944,P>0.05)。黑箱法和诱蚊灯法监测的4种不同生境蚊虫构成比均:医院(38.10%和38.77%)>郊区农户(36.26%和37.61%)>公园(14.65%和12.54%)>城区居民区(10.99%和11.08%);2种方法监测的雌蚊构成比均为:郊区农户(40.35%和42.52%)>医院(37.72%和36.05)>公园(13.16%和13.27%)>城区居民区(8.77%和8.16%);2种监测方法在不同生境中捕获蚊虫的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987,P>0.05),捕获雌蚊的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993,P>0.05)。【结论】黑箱法具有设备简单、易操作、经济成本低、适用范围较广等优点,特别在灾区或条件艰苦偏远等通电难度较大的地区,黑箱法可与诱蚊灯法互换用于蚊虫密度监测中。
- 杨迎宇孙春卫朱江
- 关键词:蚊虫
- 上海市宝山区登革热媒介伊蚊密度指数与气象因素滞后效应分析被引量:6
- 2021年
- 目的探讨上海市宝山区气象因素对媒介伊蚊密度指数的滞后性影响,为当地登革热预测预警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LNM)分析2019年4-10月宝山区日平均气温、日最低气温、日最高气温、日平均气压、日平均风速、日平均相对湿度和日平均累计降雨量等气象因素对媒介伊蚊密度指数的滞后效应。结果对帐诱指数的滞后效应上,日最低气温较高时,效应强度峰值较早出现在0~2 d,气温较低时,效应强度峰值较晚出现在20~30 d;对停落指数的滞后效应上,日平均气温较高时,效应强度峰值较早出现在0~5 d,气温较低时,效应强度峰值较晚出现在25~30 d;对布雷图指数的滞后效应上,日平均气温较高时,滞后效应强度峰值出现在最开始,气温较低时,效应强度峰值出现在5~10 d;对诱蚊诱卵指数的滞后效应上,日平均气温较高时,效应强度峰值较早出现在0~3 d,气温较低时,效应强度峰值较晚出现在15~30 d。结论日平均气温、日平均相对湿度、日平均风速等气象因素对于上海市宝山区伊蚊密度存在滞后效应,高温、高湿、较高或较低风速,可加快伊蚊密度滞后效应峰值的出现,结果提示基于气象因素可预测伊蚊密度变化。
- 杨迎宇王莹莹陈芸付朝伟
- 关键词:登革热气象因素
- 不同颜色诱蚊诱卵器在白纹伊蚊种群监测中的应用效果研究被引量:8
- 2018年
- 目的研究不同颜色诱蚊诱卵器在白纹伊蚊种群监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4—11月,在上海市宝山区的5个现场用透明、黑色、绿色和白色4种不同颜色的诱蚊诱卵器监测白纹伊蚊幼虫密度。结果试验期间黑色、白色、绿色、对照组诱蚊诱卵器阳性率平均分别为40.45%、27.93%、31.28%和8.52%。不同颜色诱蚊诱卵器阳性率比较,4组间诱蚊诱卵器阳性率存在统计学差异(χ^2=48.4439,P<0.05)。黑色组和白色组Spearman相关系数为0.8117(P<0.05);黑色组与绿色组Spearman相关系数为0.8986(P<0.05);黑色组与对照组Spearman相关系数为0.8676(P<0.05)。黑色诱蚊诱卵器最为敏感,透明对照组与黑色实验组诱蚊诱卵器阳性率线性回归方程:y=0.4446x-1.5667,r^2=0.6811(P<0.05);2种颜色诱蚊诱卵器阳性率差值比与透明对照组的线性回归方程:y=-0.2545x+5.9571,r^2=0.7418(P<0.05)。结论黑色诱蚊诱卵器比透明色更为高效,在较低蚊虫密度时黑色诱蚊诱卵器更具有优势。
- 孙春卫杨迎宇张勤丽周毅彬
- 关键词:诱蚊诱卵器白纹伊蚊
- 某地区淡色库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淡色库蚊是我国重要的家栖蚊种,是卫生杀虫剂预防控制主要靶标生物。作为我区的主要优势蚊种,淡色库蚊不仅对人骚扰、吸血,还能生物性地传播班氏丝虫病以及流行性乙型脑炎旧一,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危害。灭蚊剂长期大量频繁地使用,会导致蚊虫抗药性的上升,加大了蚊虫防治的难度。敌敌畏、氯菊酯等农药及其商品制剂,是近20年来宝山区控制淡色库蚊的常用药物,为了逐步规范合理地选用控制蚊虫的药物,延缓抗药性的发生和发展,我们分别于2007和2009年的8月份开展了淡色库蚊幼虫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测定,现将测试结果分析如下。
- 杨迎宇李明珠冷培恩
- 关键词:淡色库蚊幼虫常用杀虫剂抗药性常用药物卫生杀虫剂
- 某地区白纹伊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研究被引量:4
- 2016年
- 白纹伊蚊是我国重要的媒介昆虫,是登革热的传播媒介,也是骚扰人群的主要蚊种。使用杀虫剂来杀灭媒介伊蚊是控制登革热传播流行的主要手段,但杀虫剂的频繁使用却导致白蚊伊蚊抗药性的产生。为了解白蚊伊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水平,我们分别于2007、2008年的7月份对我区白纹伊蚊进行了抗药性调查。
- 杨迎宇李明珠冷培恩
- 关键词:常用杀虫剂抗药性调查白纹伊蚊媒介昆虫登革热
- 上海市宝山区家蝇对3种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调查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了解2010年上海市宝山区家蝇对敌敌畏、甲基嘧啶磷、溴氰菊酯的抗性情况。方法微量点滴法。结果上海市宝山区的家蝇对3种常用杀虫剂的抗性水平均不同:家蝇对敌敌畏的抗性属低抗水平,LD50为0.344 996μg/只;对甲基嘧啶磷的抗性属中抗水平,LD50为0.989 695μg/只;对溴氰菊酯的抗性属高抗水平,LD50为0.028 733μg/只。结论上海市宝山区家蝇对3种杀虫剂存在不同程度的抗性,对溴氰菊酯与甲基嘧啶磷产生了明显的抗性,而对敌敌畏相对敏感,应通过交替、轮换和复配使用杀虫剂,控制和延缓抗药性发展。
- 杨迎宇陆晓燕孙春卫
- 关键词:家蝇杀虫剂抗药性点滴法
- 上海市宝山区2009-2012年成蚊密度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6
- 2014年
- 目的了解上海市宝山区2009-2012年成蚊种群构成和季节消长情况,为蚊虫及蚊媒传染病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人工小时法调查成蚊密度。对2009-2012年宝山区的国家病媒监测点蚊虫密度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2年共捕获成蚊5种5041只,淡色库蚊是居民区和农户的优势种,分别占居民区和农户捕获成蚊总数的94.6%和98.8%;淡色库蚊和三带喙库蚊分别占牲畜棚捕获成蚊总数的46.6%和23.5%。居民区的平均密度最低为1.81只/人工小时,农户为6.70只/人工小时,牲畜棚的平均密度最高为30.08只/人工小时。每年季节消长情况相似,密度高峰一般在6-9月,1-4月和11-12月成蚊密度很低,4年平均密度指数呈递增趋势。结论 4年来成蚊种群构成和季节消长无明显变化,淡色库蚊为居民区、农户的绝对优势种,而牲畜棚的优势蚊种为淡色库蚊和三带喙库蚊,全区5-10月可开展蚊虫防治工作。
- 杨迎宇李明珠
- 关键词:成蚊密度种群构成